有人說,19世紀是巴黎的天下,20世紀屬於紐約,而洛杉磯則主宰著21世紀—它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城市。如今的洛杉磯已經發展成一個非常多元化的旅遊城市,除了規模龐大的電影產業,世界頂級的購物中心,以及數量眾多的劇院之外,這裡還有美食和藝術值得探索。
在達美航空公司的波音777-200LR裡坐了14個小時,我終於降落在洛杉磯。等行李的時候,所有人都捧著手機尋找wifi信號。在登錄網絡的過程中,你會感受到那種明確的美式幽默:「想使用免費的wifi嗎?先看一段廣告才行噢。」而當你耐心看完一段廣告之後,手機裡又跳出另外一句話:「你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是直接聯網,二是再看一段廣告。」
來接機的洛杉磯旅遊局工作人員Kalthy是一個熱情的美國大妞,她說話非常喜歡用感嘆詞,長得有點像青少年偶像Lena Dunham。司機Jeffery也很逗,他跟我說最近接送過好幾個大明星,其中包括Jennifer Aniston。幾句寒暄之後,他駕駛一輛黑色MPV載著我們開進了洛杉磯的夜色中。「晚上治安很好,但沒事兒還是別去亂逛了。」 Jeffery說。
284個陽光明媚的日子
洛杉磯,美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紐約。它曾經是西班牙殖民地,「Los Angeles」在西班牙語中的意思是「天使」,所以洛杉磯也被稱作「天使之城」。曾幾何時,人們來洛杉磯度假的理由不外乎是陽光、海灘和好萊塢,但實際上,如今的洛杉磯已經發展成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城市,旅行的樂趣有了另外的詮釋:規模龐大的電影產業,世界上最好的購物中心,以及上百家獨特的博物館和藝術畫廊。
此外,洛杉磯常年吸引著大量體育迷來此朝拜,因為這裡不僅是NBA洛杉磯湖人隊和洛杉磯快船隊的主場,也是道奇棒球隊的老家。你會發現體育精神是紮根在人們日常生活之中的,在威尼斯海灘或者海濱小城聖塔莫妮卡,酷愛運動的人比比皆是:他們騎著自行車或者滑著滑板從你身邊經過,每個人的皮膚都曬得黝黑;年輕男女讓海浪打溼自己的衣服,曬乾,再打溼,在陽光下大方展示自己的肌肉和文身;舞者、鼓手和會翻跟鬥的藝人共同營造24小時不停歇的沙灘盛宴,只要你願意,隨時可以加入他們一起狂歡。
Kalthy告訴我,洛杉磯平均每年有284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可惜我們停留的時間並不長,不然真應該好好利用這美妙的陽光和海灘,學會我一直嚮往的槳式衝浪板。
不過,我倒是在距離威尼斯海灘不遠的Abbot Kinney大道上收穫了驚喜,這條鮮為遊客所知的街道兩旁分布著許多藝術品商店、精品服飾店和特色餐廳,很像紐約布魯克林的Williamsburg,是只有當地「潮人」才會去逛的地方。
我們選擇在Abbot Kinney的Gjelina餐廳吃晚飯,這裡的服務員長著好萊塢明星一般的臉,他們都很「自來熟」,說話嗓門其大無比。「嗨,你今天過得怎麼樣?」一名手指纖長的服務生一邊遞來菜單一邊問道。我:「還不錯。」 他:「啊!只是『還不錯』嗎?你確定不是『棒極了』或者『特牛逼』?」Gjelina的菜品種類豐富,主攻健康創意菜,分量小而清淡。其實現在的西海岸美國菜早就不是傳統印象中的垃圾食品當道了,反而素食和海鮮是很多餐廳的主打,「Whole Food」、「Trader Joe's」這些有機食品超市很受追捧,就連麥當勞都推出了多款色拉產品,而年輕女孩們最喜歡的午餐則是一種叫「kale」(羽衣甘藍)的東西。
從飲食的角度來講,洛杉磯也是個值得探索的地方。明星主廚Nancy Silverton在去年5月榮獲詹姆斯·比爾德基金會(James Beard Foundation)頒發的傑出廚師獎,再次向世界證明洛杉磯不乏好廚師。不僅不乏好廚師,洛杉磯每年還會舉行兩次「Dine L.A.」美食周,頂級餐廳會在這段時間內推出高性價比的套餐以饗顧客。我正巧趕上了7月中下旬的這次「Dine L.A.」活動,只花了30美金就在Mud Hen Tavern餐廳品嘗到了一頓三道式的正餐。而你要是想去一些更local的地方探索,可以試試農夫市場(Farmers Market)或者中央市場(Grand Central Market),這兩個地方都是有著近百年歷史的集市,被譽為洛杉磯市的「廚房」。
名利場永不落幕
洛杉磯地域廣袤 ,兼有海灘、沙漠、山脈、島嶼等多種地貌。整個大洛杉磯地區包括5個郡,但洛杉磯市的面積只有約1215平方公裡,主要區域的分布也是相對集中的,從西到東依次是聖塔莫妮卡和威尼斯海灘、比佛利山莊和西區、好萊塢以及中心城區。而我們經常在旅遊宣傳片中看到的巨大的「HOLLYWOOD」標誌牌,實際上是在好萊塢以北的好萊塢山上。從人口的角度來講,大量的移民使洛杉磯成為一個多民族、多種文化色彩的國際性城市,少數民族佔全市人口的一半左右,並擁有眾多移民社區。各色人種聚居的地區形成了各自的「城」,如巴西街、韓國城、小東京等等,當然也少不了唐人街。
對於想去感受洛杉磯紙醉金迷的人來說,花一天時間在中心城區逛逛,就足以感受到音樂、電影以及藝術對這座城市的重要性。葛萊美獎舉辦地斯臺普斯中心(Staples Center)附近的區域,就像是紐約的時代廣場,以這裡為起點,沿主路菲格羅亞街(Figueroa Street)一路向北,你會看到很多地標性的建築,包括經常舉辦大型展覽的洛杉磯會議中心、由普利茲克獎得主Frank Gehry設計的華特迪士尼音樂廳等。
如果你還有時間,去西區吧。在洛杉磯,西區代表著上流社會。這種「上流」指的不僅是富裕,還是思想領域的發達。在這裡,藝術區和博物館推動著文化生活的發展。兩個堪稱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化機構,洛杉磯縣立藝術博物館和蓋蒂博物館就足夠你逛一整天。而好萊塢雖然盛名在外,如今幾乎被遊客所佔領,鑲滿獎章的星光大道總是人頭攢動—雖然沒人能叫全所有2500位名人的名字。需要提醒你的是,別隨便接住路人遞過來的唱片光碟,不然你很可能要為此付出10美金的代價。
此行的最大驚喜是,我在杜比劇院遇到了劇院經理 Thomas先生。這位白髮老人熱情地帶我參觀了舉辦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劇場。他本人從杜比劇院成立之日起就在此工作,一共經歷了14屆奧斯卡。「現在看起來這個劇場很普通,但是當那天來臨的時候,所有地方都會鋪上地毯,牆壁也被裝飾起來,就連電梯裡都要打扮一番,到那時場面就完全都不一樣了。」我站在舞臺中央,往觀眾席裡掃了一眼, Meryl Streep的名字還未從第一排座椅上撕去。「我一直很想知道,當電視上插播廣告的時候,劇場裡的人在幹什麼?」 我問他。「那是全世界最盛況空前的社交場面。」 Thomas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