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 7日晚,羅莊區傅莊街道沂興莊村黨支部書記密政偉值夜班時,村民危慶華大步從家裡跑來,從懷裡拿出一個包得鼓鼓囊囊的煎餅,遞到密政偉跟前:「密書記,你別嫌棄,吃點墊墊吧。密政偉是傅莊街道大丁莊村人,去年8月考選到沂興莊村任黨支部書記,一個不足30歲的小夥子,到外鄉任書記,困難可想而知。白天發宣傳單、逐戶摸排、消殺道路,晚上在村口值夜班,循環往復,忙忙活活的連軸轉讓他經常忘記吃飯的時間,再加上黨群活動場所尚未完成改造,沒有食堂,街道配發的大碗面就成了他唯一的口糧。「密書記為俺們村真是盡心了,你看那個小廣場,去年書記新修的,等疫情過去,春天暖和了、花開了,大家再出來跳廣場舞,那得多熱鬧!
魯網2月18日訊 2月7日晚,羅莊區傅莊街道沂興莊村黨支部書記密政偉值夜班時,村民危慶華大步從家裡跑來,從懷裡拿出一個包得鼓鼓囊囊的煎餅,遞到密政偉跟前:「密書記,你別嫌棄,吃點墊墊吧。」
這是密政偉一天來的第一口飯,也是幾天來吃得最暖心的一頓飯。
密政偉是傅莊街道大丁莊村人,去年8月考選到沂興莊村任黨支部書記,一個不足30歲的小夥子,到外鄉任書記,困難可想而知。憑著一股韌勁,密政偉在複雜的村情裡摸爬滾打,很快工作就步入正軌;也憑著一腔熱忱,密政偉把任職村當做自己的「第二故鄉」,為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三資清理等各項重點工作勞心勞力。
疫情防控期間,由於村裡工作人員少、老齡化嚴重,他便「文」「武」兩手抓,跑腿的活自己帶頭幹,匯總報表的活也得自己幹。白天發宣傳單、逐戶摸排、消殺道路,晚上在村口值夜班,循環往復,忙忙活活的連軸轉讓他經常忘記吃飯的時間,再加上黨群活動場所尚未完成改造,沒有食堂,街道配發的大碗面就成了他唯一的口糧。
「兒,今天能回家吃飯嗎?……又不回來了,那可千萬別再吃泡麵了。」十多天的泡麵讓密政偉胃痛難忍,媽媽電話裡的囑咐讓他暖心,村裡人的「百家飯」更讓他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這幾天時不時的就有村民給我送飯。」密政偉明白,這是村裡人用最樸實的方式表達對他辛苦付出的支持與信任。「他們還逼著我把手頭的活先放下,必須吃完才能接著幹。」話語間透露著無奈、幸福、自豪、又感動的情緒,這種複雜的情緒也許只有吃下那一口村民遞上來的煎餅才能真切品嘗到。
「密書記為俺們村真是盡心了,你看那個小廣場,去年書記新修的,等疫情過去,春天暖和了、花開了,大家再出來跳廣場舞,那得多熱鬧!」危慶華滿是期待地說。
是的,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等春暖花開,在傅莊大地一定又是一番熱鬧美好的景象。(本網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