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養狗幾千年,僅限於農村人養土狗,用狗看家護院,為家人壯膽或隨主人外出狩獵。當時的狗是生活在鄉村田野,它們有著極高的自由度,由於幾乎每家每戶都養狗,狗成了人們最常見的動物。雖有打狗看主人一說,但狗在主人家中是談不到地位的。即使它們如何獻媚、討好於主人,主人決定吃狗肉或它們犯有過錯時,會被主人毫不猶豫地吃掉。這就是狗的宿命,人們也早習以為常了。這應該和人們獲取幼犬較為容易有關。
過去鄉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養狗,當時的犬吠與雞鳴代表著是村子的祥和與安寧,過於冷清的村落會被人認為不祥。而人們養狗,全部是從幼犬開始,人們獲取幼犬的途徑,也是多少年來一個樣,就是誰家有母狗懷孕後,就已經有需要養狗的人提前訂下,下到母狗產崽後,由需要的人抱走。人們這樣的習慣,歷經幾千年未有改變。也沒有人想著從哪裡弄只半大狗來養,因為那時沒有流浪狗,人們也沒有獲取幼犬以外的途徑。
再者,當時的人們認為,從幼犬開始養起,成年後的家養狗,對主人會更加忠誠。人們養幼犬的原因就是如此簡單。但在餵養寵物狗成風的今天,大量的流浪狗出現,雖然不斷有流浪狗被收養所收留,許多人也呼籲以領養代替買賣,但卻沒幾個人願意領養這種半路出家的生靈們。雖然流浪狗們,已經或被結育,或被打疫苗和衛生,但人們似乎對不以為意,人們依然喜歡花錢去買幼犬來養。
人們也清楚領養它們,會為解決流浪狗問題出一分力,也清楚流浪狗久經磨難,但它們的長時間艱難生活,使它們更加懂人事,更加渴望有個好認和一個溫暖的家。但不可否認,許多流浪狗曾經被人類傷害,它們心理上會產生嚴重的陰影,它們有的對陌生人天然有戒備心。相比之下,如何培養它們對主人的認同,在個別流浪狗身上花費的精力,可能要遠超過餵養幼犬。這是個實際問題,因為誰也無法保證哪只流浪狗心理健康缺失。有的流浪狗,短時間內就把主人咬傷,這是實際發生的事。
人們從過去傳統意義上的家家養狗,到現在許多城市人餵養寵物狗,雖然養狗的目的有區別,但一些固有的習慣並沒改變。人類的某種習慣會一直伴隨人類發展而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有些國人看流浪狗可憐,寧可天天投食給它們,卻不願意真正當它們的主人,其原因也是如此。相比養狗發達國家,他們領養流浪狗的比例要比國人大許多,也是人們的習慣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