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黨曉培 文/圖
天賜太陽城,地賜芒果香。
六月的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金果壓枝,芒果飄香。即使是40攝氏度的高溫,也擋不住遊客和客商們對元江芒果的熱情。6月12日至14日,以「金色芒果·火熱元江」為主題的第十七屆中國·元江金芒果文化旅遊節開幕期間,縣城區域賓館酒店基本爆滿,全縣客房入住率達83%,共接待遊客24.59萬人次。實現旅遊業總收入15867.19萬元,同比增長2.22%。
近年來,元江縣通過夯實產業、推進項目、打造多元化業態,一個個田園綜合體雛形初現,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協同發展,一幅幅農旅融合、田園牧歌的嶄新畫卷呼之欲出。
產業發展更需「有形之手」
元江位於乾熱河谷地區,降水少、四季無霜、日照充足等獨特的地理環境及立體型氣候特徵,造就了芒果的極佳品質,這裡的芒果個頭大,果肉香甜,色澤光亮,晚熟差異化競爭優勢十分明顯。
元江芒果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種植的芒果品種達140多種。截至2020年5月,元江縣芒果種植面積達15.8萬畝,產量達到10萬噸,產值超過6億元,成為元江推進「一縣一業」發展的重點產業。
「要發展產業一定要立足本地定位、做強本地特色。」元江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李健琪說,「在元江,我們要按照調優老產業、布局新產業,補齊科技和加工營銷短板的總體思路,追求高質量、可持續、實打實的發展。」
「最早的芒果種植形不成規模,品種又多,質量不高。」 元江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趙興東介紹,即便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豐富多樣的芒果品種,但在傳統品種上,元江芒果與其它產區相比並不佔優勢。
如何提升芒果產業的經濟效益?面對守著寶樹卻結不出金果子的尷尬局面,元江縣組建元江芒果產業化發展領導小組,科學編制並實施《元江縣芒果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進一步明確元江芒果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發展重點、重大項目。
種什麼,怎麼種等都由政府整體規劃,全盤布局。苗木繁育基地建設、生產基地建設、病蟲害防控建設、品牌建設、營銷平臺建設、產業培訓建設和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每一個環節政府都精心設計籌謀,以打造「綠色食品牌」和「一縣一業」為契機,實施品種、品質、品牌提升戰略,實現元江芒果生產規模化、質量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營銷網絡化,把元江芒果打造成最優質、最綠色、最好吃的芒果品牌,進而鞏固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
「從種什麼品種,怎麼種,怎麼管理,怎麼能賣個好價錢,政府幫我們找來專家全盤指導,沒怎麼操心,錢袋子就鼓起來了!」「原來種的3年芒,現在換成小金鳳,產量和單價都要比原來高1倍以上。」……對於政府行之有效幫扶帶來的變化,甘莊老百姓發自內心地感激。
三產融合發展提擋加速
圍繞著芒果,一系列做深「芒果產業鏈」的新「玩法」,在元江遍地開花。種植大戶們瞄準了果旅融合產業,讓果園變身景區。
6月14日,借第十七屆中國·元江金芒果文化旅遊節的東風,澧江街道良豐莊園迎來了眾多遊客。一望無際的山坡上金果壓枝。芒果樹下,珍珠雞、旱鴨、小香豬成群結隊地悠閒遛達。
來自昆明「最美姥姥團」的10位60多歲的阿姨在採摘園裡邊摘著芒果,邊開心地和遠方的兒女們視頻聊天。68歲的李明秀阿姨是「團長」,她說:「每年芒果節都要約閨蜜們到元江玩,摘果子,吃生態菜,住帳篷,和哈尼族的朋友一起唱歌跳舞,感覺人都年輕了。」
午餐時分,哈尼族長街宴擺起來了。遊客們和哈尼族同胞一起跳起哈尼族舞蹈,品嘗美食。「這些菜都是我們莊園自產的,大家放心吃。」良豐莊園的負責人周勇良熱情地招呼著客人們。放眼望去,黑山羊、野香豬、珍珠雞、良豐麻鴨等和各種生態菜蔬,鋪滿了整條街。
伴隨著芒果節活動的陣陣吆喝聲,元江縣城廣場格外熱鬧,精心挑選的10個基地的小金鳳芒果一盤盤擱在評選臺上,空氣裡滿是芒果香。「哪家芒果品質最高,市民遊客說了算。」大家排隊試吃,細細品嘗,鄭重投票評選今年最好吃的小金鳳芒果。
在活動現場,採摘完新鮮芒果的遊客們,帶孩子們寫書法、學刺繡,再來一場自助燒烤,潑水狂歡。在參加啤酒音樂晚會後,還可以吹著涼爽的微風,看繁星點點,聽夏夜蟬鳴,搭個帳篷舒服睡下,期待第二天的日出……
「我們花了10年,才完美地將農業、畜牧業、旅遊觀光、餐飲結合在一起,形成一條可持續循環的生態產業鏈。」 周勇良說,他們將種植的水果分級,優果上市銷售,次果剝皮將果肉打碎發酵釀酒,果皮曬乾作為烤制菜品的燃料,酒糟用於飼養牲畜。而牲畜糞便自然發酵後回填到果樹及其他農作物根部作肥料。通過整個生態循環鏈所產生的成品,都以各種佳餚出現在遊客餐桌上。
良豐莊園只是元江田園綜合體的一個縮影。目前,以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為主導產業的3個產旅融合和特色項目正在元江形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四梁八柱」搭建起來;縣域內特色農業資源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資源有機整合,產城融合不斷推進,一大批帶有典型元江「符號」的特色小鎮繁榮起來,縣域旅遊風生水起……
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是元江縣產業發展最大的動力,他們鼓勵和支持電商企業與精準脫貧工作相融合,形成了農產品在種植、採摘、包裝、快遞物流等各環節都帶動貧困戶參與的模式,讓龍頭電商企業的引領效應顯著提升。
這幾年,元江小夥李旭投身芒果電商行業,牽頭成立了元江電子商務協會,在各個鄉鎮設立公共服務站收集芒果種植和成熟的信息,在各鄉鎮芒果集中大量採收、上市,他們通過與國內多家知名電商平臺建立的合作關係,網絡銷售覆蓋全國。
記者在元江電子商務協會辦公場所看到,各家電商異常忙碌,工作人員們在飛快地敲打著鍵盤,不停地接單。李旭說:「現在的小金鳳芒果,正常市場囤貨收購價在每斤4到5元。我們跟農戶籤訂協議的訂購價會在每斤6到7元,幫農民增加了收入。「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渠道商少了,可線上的銷售量在呈幾何式增長。像往年銷量100噸的,可能今年就可以增長到500噸,甚至是1000噸的銷量。」對於新時代插上電商「翅膀」的元江芒果,李旭和他的夥伴們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