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原型人物楊子榮身世揭秘,改名從軍,怕連累家人

2020-10-04 貓眼新視點


比起各個版本的《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影視劇裡,那位威風八面的「偵察英雄楊子榮」來,真實的楊子榮,乍一看樣貌十分普通。

而他的身世,更是那個時代,多少戰士入伍前的苦難縮影:楊子榮,原名楊宗貴,1917年生,山東牟平縣嵎峽河村人。他曾從13歲起離家闖關東,做過船工也當過礦工,見慣了三教九流更受盡了欺凌,還曾因為帶領勞工反抗日本工頭,不得已跑回山東老家避禍。隨著1945年,八路軍解放了牟平,剛剛結婚的他也毅然從軍,並把名字改為「楊子榮」,隨後跟隨部隊,進入東北戰場。

為什麼要改名呢?因為當時的解放區並不太平,與國民黨部隊犬牙交錯,八路軍戰士的家屬,有時更處於敵人死亡威脅下。所以「怕報了真名,家屬受牽連」。


比起影視劇裡,楊子榮「打虎上山」的強大身手來,真實的楊子榮,卻在人民軍隊裡從炊事兵做起。那時二十八歲的他,燒得一手好飯,越是槍林彈雨的危急時刻,他越能保證把飯送到。而且還是個自來熟,部隊所過之處,每次遇上陌生村民,他都能樂呵呵跟人聊成一片,沒多久就把人家「聊」得參了軍,進入東北沒多久,就成了團裡的「擴軍模範」。

老戲骨張涵予主演的《智取威虎山》裡,楊子榮樂呵呵邊唱戲邊給戰士們燒飯的有趣橋段,應該就是取材於這段歷史。

而當時東北剿匪嚴峻的形勢,卻讓這位「擴軍模範」,擔起了更重要責任:此時的東北,幾乎是遍地土匪的人間地獄,大小匪幫總數有十多萬人,單是國民黨收編的土匪,就有158個「師長」,33個正副司令,東北境內一百五十多個縣,一百個以上都被土匪控制。大小匪幫畫地為牢,處處都是陷阱,特別是長白山脈和大小興安嶺地區,土匪們佔據險要地形,大部隊根本無法進剿,許多在關內打慣了鬼子的部隊,進來了就眼睛一抹黑。


如此嚴峻形勢下,楊子榮卻顯出了英雄本色:性情豁達的他,原本就在東北生活了十多年,熟悉當地的各個江湖規矩,更熟悉東北山地的一草一木,誓言「打出一個共產主義來」的他,就這樣多次擔起偵察重任,成了部隊剿匪的「眼睛」。

楊子榮的本事有多強?先說幾個最簡單的,一是黑話說的熟練,東北當時土匪縱橫,是個土匪就說「黑話」,聽著是中國話,卻比英語還難懂,比如「來個草捲兒」是指抽菸,「草幹連水」是說喝水。而且一家一種黑話,不留神就說錯。可楊子榮卻毫無違和,需要說黑話時,全程無縫切換。就憑這本事,他多次在森林裡用「黑話」與土匪周旋,幫助部隊轉危為安,順便還抓了「舌頭」(俘虜)。

而他的個人身手也是了得,最牛的還不是京劇戲臺上「一槍打滅兩盞燈」,而是爬樹。東北深山密林,就算老獵手也容易迷路,可楊子榮每次都能爬上樹頂找路,還能「從這棵走到那棵」,一次次給部隊探出路來。


至於深入虎穴,化妝偵察敵情,鎖定土匪位置等行動,那更是當時身為偵察排長的楊子榮,如家常便飯一般的「常規表現」。比如《林海雪原》裡「活捉許大馬棒」之戰,真實的戰鬥過程更驚心動魄,當我軍準備奇襲盤踞亞布力山的「許大馬棒」時,許大馬棒的兵力卻增加了一倍,幸虧楊子榮冒險進入匪軍的村子,才準確捕捉到新情報,最終叫這股頑匪,連同國民黨的「特派員」,在猝不及防間被我軍「一勺燴」。

而《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等影視作品忽略掉的「林口縣之戰」,更見證了楊子榮的大智大勇。當時400多匪軍殘部經過我軍打擊後,逃竄到杏樹村裡。這群土匪當時攜帶著重機槍等武器,還挾持了村子裡的婦女兒童做人質頑抗。聽著村裡孩子們的哭聲,楊子榮憤然揮著白毛巾衝進村裡,迎著土匪的槍口耐心勸說,硬是憑著強大的口才,說得這股土匪們心悅誠服,乖乖扔下槍械投降。全村老少的命,就這麼救下來了。


當然他最傳奇的,還是1947年2月6日,那「智取威虎山」的神奇表現。但這一仗的真實過程是,「座山雕」張樂山當時已是強弩之末,化妝成土匪進山「投奔」的楊子榮,先巧妙取得了「座山雕」信任,然後動員「座山雕」離開老窩,去吉林投奔國民黨。就這樣,「座山雕」匪幫二十五人,就被楊子榮牽著鼻子走,乖乖跑進了海林北面蛤蟆塘附近的我軍包圍圈,二十五人外加六條槍,全被我軍抓個正著。

雖說,比起《智取威虎山》裡那擁有「八大金剛」和數千嘍囉的「座山雕」,真實的「座山雕」寒酸得多,但看懂這全過程就明白,楊子榮的這整個任務,兇險程度毫不亞於電影,幾乎每一秒都在和死神賽跑。而他在接受任務前的原話,更彰顯了這位多次出生入死的英雄,豁達淳樸的稟性:「不下水,一輩子也不會遊泳,不揚帆,一輩子也不會撐船。黨培養我這麼長時間,我一定能克服萬難,戰勝座山雕。」


這樣的楊子榮,比起影視劇裡的超級英雄,卻是真實可愛。

讓人痛惜的是,就是在活捉座山雕十七天後,即1947年2月23日,在海林縣北部梨樹溝追擊土匪的戰鬥裡,楊子榮被一個叫孟同春的土匪偷襲打中,倒在了我軍牡丹江剿匪的最後一場戰役裡,年僅三十歲。他的追悼會上,百名牡丹江軍分區幹部輪流為他抬棺,數千群眾自發為他送行……

更讓人心酸的是,由於當時楊子榮參軍時用的是「化名」,在他犧牲之後,部隊竟一度連他的家人都找不到。他牟平老家的親人們,也一度認為楊子榮「失蹤」了。建國後,楊子榮的家屬收到了「失蹤軍人通知書」,從此以「失蹤軍人家屬」的身份享受烈士待遇。當《智取威虎山》傳遍全國時,多年以淚洗面的楊子榮母親宋學芝也念叨過:那孩子不會就是我們家宗貴吧……

直到多年以後,在楊子榮生前戰友們的奔走下,楊子榮的家人才終於被找到,楊子榮的身世也得以查清。在楊子榮的家鄉牟平縣,也建成了「楊子榮廣場」,表達對這位英雄的紀念。


他的大智大勇,他的壯烈捐軀,乃至身後親人們日復一日的懷念等待,又何嘗不是那個革命年代裡,多少以身許國的戰士們的寫照。如果說今日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負重前行,那麼白山黑水間,楊子榮堅硬的身軀,就是其中一位。

相關焦點

  • 智取威虎山的楊子榮,最後的結局如何?讓人難以相信
    在電影《智取威虎山》中,張涵予扮演的楊子榮亦正亦邪,時而與土匪一起大碗喝酒,唱著二人轉,時而在威虎山頂峰開槍殺人,並把屍體一腳踢下山崖,時而機智勇猛地為解放軍傳遞消息
  • 《智取威虎山》中角色的歷史原型人物分別是誰
    電影《智取威虎山》讓人印象深刻,智鬥土匪的故事再次引發了懷舊熱潮。楊子榮、座山雕、203、八大金剛等名字讓現代年輕人也倍感興趣。那麼這些人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或者說他們的歷史原型又是什麼樣的呢?首先楊子榮是真有其人的,他短暫的一生的確充滿傳奇色彩,不過在捉住座山雕後沒多久就犧牲了。楊子榮犧牲後,她的母親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兒子是做什麼工作的,讓人唏噓不已。座山雕被楊子榮捉拿以後,被關在牡丹江,不過他最後是病死的。
  • 為什麼《智取威虎山》差點改名《智取飛谷山》?
    1958年5月10日,四幕九場話劇《智取威虎山》在京公演,引起轟動。《智取威虎山》的劇名是北京人藝的創造,原著的回目中並沒有「智取威虎山」這一章,只是在第二十一章「小分隊駕臨百雞宴」中白茹猜燈虎謎時,有一句「小分隊智取威虎山」,編劇趙起揚、夏淳等決定以此作為劇名。
  • 《智取威虎山》——楊子榮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大年三十,夜,威虎山擺百雞宴,為座山雕祝壽,趁土匪放鬆警惕,203小分隊與楊子榮裡應外合攻佔了威虎山,剿滅了這股危害一方的頑匪1957年小說問世後,趙起揚、夏淳等人就將其改編成話劇《智取威虎山》;1960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了電影《林海雪原》;文革期間,因為江青的親點,京劇影版《智取威虎山》紅極一時;1986年、2003年播出了兩版電視劇《林海雪原》。
  • 《智取威虎山》源流考
    從1956年的長篇小說《林海雪原》,到文革期間的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再到2014年歲末的3D大片《智取威虎山》,一個藝術形象跨越58年,至今仍引人注目和遐想,那就是「楊子榮」。   誰是楊子榮?圍繞楊子榮有多少的故事?楊子榮在各種藝術載體上有怎樣的演變發展?徐老怪為什麼對楊子榮感興趣?樓主嘔心瀝血收集大量資料,為你在觀影之前補足功課。
  • 《智取威虎山》真實細節:楊子榮、座山雕確有其人,威虎山是假的
    2014年底,有一部事先並不怎麼張揚的影片上映後卻收穫了高票房,這部電影就是徐克導演的3D版《智取威虎山》。眾所周知,《智取威虎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此文將為讀者解密《智取威虎山》的真實細節,其實,劇中的楊子榮、座山雕確有其人,但威虎山在現實中不存在,他是長篇小說《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為了藝術渲染而虛構的。一、《智取威虎山》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土匪活動十分猖獗。
  • 《智取威虎山》上映,一老農來自首:我殺害楊子榮,被判8年
    《智取威虎山》 1968年,根據知名小說改編的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一經上映就風靡全國4歲時,父親帶著一家人闖關東,從此楊子榮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21歲那年,楊子榮到鞍山礦場當礦工,目睹日本人對中國工人的暴行怒不可遏,逃離工廠回到家鄉,參加革命隊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 《智取威虎山3D》 「反派夠強,戲才有高潮」
    電影《智取威虎山3D》從開機,關於「大導演徐克為何會對《智取威虎山》感興趣」、「為何會堅持去東北林海雪原實地取景」等熱門話題一直是媒體和影迷們關注和好奇的焦點。如今離這部電影正式上映不足20天,徐克導演首度公開回應關於電影的諸多熱點話題,為觀眾揭秘這部3D超級動作大片幕後的精彩故事。1:大導演緣何情迷《智取威虎山》?
  • 熱潮 紅色經典+好萊塢 《智取威虎山》口碑票房雙贏
    經典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的臺詞,已經不為年輕人所熟知,直到徐克的電影《智取威虎山》上映,才再一次掀起熱潮。  從2014年的11月開始至今,電影賀歲檔已經過半,其中吳宇森的《太平輪》,姜文的《一步之遙》和徐克的《智取威虎山》三部國產大片引發的討論尤為熱鬧。「話題伴著電影走」成為今年賀歲檔的一大特色,其中叫好又叫座的當屬徐克執導的《智取威虎山》,目前該片全國累積票房已突破8億。
  • 揭秘:周總理下令揭開楊子榮身世之謎
    1969年某日晚,在北京中南海禮堂,大型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結束了。
  • 【歷史】《智取威虎山3D》中林更新扮演的原型,來自齊齊哈爾中車!
    徐克導演的新片《智取威虎山3D》,席捲了聖誕、元旦兩個檔期,票房衝過8億元。演員林更新在劇中扮演了剿匪小分隊隊長、代號203的少劍波,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當自己最初將要在電影中演少劍波的消息告訴家人時,他們當時就驚了。我爸媽說,你這可是演了我們小時候的男神!
  • 影片推薦|《智取威虎山3D》 「反派夠強,戲才有高潮」
    如今該電影已經正式上映,徐克導演公開回應關於電影的諸多熱點話題,為觀眾揭秘這部3D超級動作大片幕後的精彩故事。1:大導演緣何情迷《智取威虎山》?「故事鬥智人物有趣」早在2012年10月份就有媒體報導了大導演徐克要拍攝《智取威虎山》的消息,當時在業內引起了熱議,電影人、媒體人、觀眾都不約而同地提出了同一個問題「徐克怎麼會對這個題材感興趣?」《智取威虎山3D》正式開機時,徐克導演更表示拍攝這部戲是自己多年的心結。那麼,問題來了,答案今天也有了,原來在徐克的眼中《智取威虎山》有著非比尋常的魅力。
  • 如何評價電影《智取威虎山》?
    正面人物中,楊子榮自然是絕對的核心,張涵予基本沿襲了原著設定,突出了人物的智勇雙全,騙欒平說出先遣圖真相,識破老二「演習」測試,舌戰欒平贏得座山雕信任,幾場文戲張力十足。倒是武戲中規中矩,雖然好看,卻沒有太大亮點。倒是林更新扮演的少劍波,無論是開場突襲指揮,還是對楊子榮的觀察和衝突,充分顯示了一個指揮員的冷靜和智謀。
  • 《智取威虎山》幕後冷知識,梁家輝參演無人知,徐克年少時的心願
    《智取威虎山》是眾人耳熟能詳的八大樣板戲之一。》早有想法《智取威虎山》不僅在內地有著海量的觀眾和知名度;在海外也有著不錯的知名度。回到香港後,徐克找遍了關於《智取威虎山》的資料,終於找到了原版的小說。》原版版權問題不好解決徐克雖然想拍《智取威虎山》,但難度真的不小。
  • 《智取威虎山3D》:四十年林海雪原如一夢
    從哈爾濱起飛時,飛機因故障緊急修理,於是當天主創現身後的第一件事是為晚到近一個半小時道歉,張涵予特別「低姿態」,他在影片中飾演的楊子榮有「打飛機」一段,遭到眾人調侃飛機由於懼怕楊子榮而壞了。  「讓大家久等了!」張涵予說。  不過真正等得夠久的人是導演徐克,「40年前我還沒想過有可能拍電影的時候,就想要是有機會的話,我想拍《智取威虎山》」。
  • 看孤膽英雄楊子榮智取威虎山
    作為曲波小說《林海雪原》中最經典的重頭戲,「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在「智取威虎山」這場經典戰役當中,「楊子榮打虎上山」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小說裡寫得扣人心弦,戲裡也是唱得氣壯山河。
  • 《智取威虎山》vs《少年派》:一場老虎的較量
    由徐克執導,張涵予、梁家輝、林更新等人主演的《智取威虎山》正在國內熱映,片中「楊子榮打虎上山」的橋段堪稱經典,因為這是內地觀眾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猛虎上樹」;而片中老虎的氣場之威猛、形態之傳神、動作之迅捷,和《少年派》中的老虎理察·帕克有得一拼,就像實拍的紀錄片一樣逼真。
  • 戴錦華談《智取威虎山3D》
    「《一步之遙》是不是爛片」的全網大討論仍轟轟烈烈,「《智取威虎山》是不是好電影」又開始成為新的話題。我當然是後者。作為一部重拍片,《智取威虎山》的原作,不是一部影片,而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序列:從50-70年最為家喻戶曉的長篇傳奇小說《林海雪原》,到1959年的同名電影——其中楊子榮的扮演者王潤身因此而成了不只一代人的銀幕偶像;不用說,此後是樣板戲,及其謝鐵驪執導的舞臺藝術片《智取威虎山》。還有80年代和世紀之初的兩度電視劇改編。尤其是2003年,已竭盡了「重寫紅色經典」全部的可能和症候。
  • 智取威虎山,他活捉座山雕,英勇犧牲後,家鄉卻以為他當了土匪
    《智取威虎山》是根據《林海雪原》中部分內容改編而成的革命現代京劇劇目,它塑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楊子榮、小常寶等等。尤其是楊子榮,血債還要血來償慷慨激昂,充滿了英雄主義。而這個名字也隨著《智取威虎山》與《林海雪原》被人們熟知,其實他也是有原型的。當年原型犧牲的時候,家鄉人還以為他是真土匪,今天便來說說楊子榮的故事。
  • 讓梁家輝都嚇一跳的座山雕造型,解讀經典《智取威虎山》幕後故事
    楊子榮憑藉自己的機智應變獲得了匪首座山雕(梁家輝飾)和座下八大金剛的賞識,被封為威虎山「老九」。座山雕天生多疑,多次派人試探楊子榮,楊子榮一面與土匪多方周旋,一面涉險為山下戰友傳出情報。而佟麗婭殺青後才知道梁家輝就是威虎山的「大BOSS」座山雕。20世紀70年代,徐克在美國讀書時,看過京劇版本的《智取威虎山》,他覺得《智取威虎山》剿匪鬥智的故事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