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月初,47歲的林老師,在吃東西的時候,感覺口腔很難受,老有刺痛感,照照鏡子還發現自己的舌頭上長了一些白色小點,林老師以為只是上火長了口腔潰瘍,所以也沒在意,就去藥店買了點藥吃。但是一周過去了,刺痛感還是沒有消失,再三考慮,林老師決定去醫院檢查一下,看怎麼回事。醫生聽了林老師的自述,建議她去做個活檢。結果顯示這是白斑,且局部已經癌變。
這可把林老師嚇壞了,趕緊聽醫生的建議,及時進行了切除手術,目前恢復良好。醫生告訴林老師:「幸虧發現的早,如果一直拖到癌細胞擴散了,就太可怕了。」
口腔潰瘍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好問君自己上火時也容易長口腔潰瘍,但沒想到其中竟隱藏了這麼嚴重的危險,真是讓人猝不及防。所以,對於這兩種疾病的區別,大家一定要學會區分,發現口腔癌相關異常時,可以及時就醫,減少傷害。
口腔潰瘍是發生於口腔黏膜的潰瘍性損傷病症,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的總稱,兩者發病重合度高,早期症狀又相似,所以經常會混淆,導致漏診、誤診。
但是,儘管非常相似,口腔癌還是有自己的「脾氣」,它不動、不陷、不爽、不自愈,比口腔潰瘍「厲害」多了。
「不動」,說的是口腔癌發病位置比較固定,不像口腔潰瘍「遍地開花」;「不陷」是因為口腔癌與口腔潰瘍「軟妹子」不同,發病部位會像火山口一樣,呈凸起狀,而且常常伴有硬塊;一般情況的口腔潰瘍我們可以忍受,讓它自愈,但是口腔癌疼痛感較強,會讓人很「不爽」,很難自愈。
根據口腔癌的特點,假如你的口腔潰瘍面積比較大,還感覺很硬,潰瘍邊緣還呈不規則的形狀,有明顯的痛感,而且總是反反覆覆,很長時間都不見好轉,那你就要小心是口腔癌,應該及時去醫院確診。
雖然口腔癌發病率不高,但我們也要做好口腔衛生工作,畢竟,即使是口腔潰瘍也挺討人厭的。堅持每天早晚刷牙,這個要求不過分吧?刷牙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保護口腔衛生動作,但要避免暴力刷牙,不然刷走細菌的同時,可能也會把「好細菌」給刷走,得不償失。
注意避免口腔刺激,少量飲酒吸菸,最好可以戒掉;檳榔就不要嚼了,長期嚼檳榔會引起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這可能是導致口腔癌的直接原因;平衡飲食,減少脂肪攝入,多吃水果蔬菜,不喝、吃過燙的水與食物。
另外,長期佩戴不合適的假牙也會刺激口腔黏膜,很容易發生慢性潰瘍,嚴重的還能發生癌變。老年人挑選假牙時尤其要注意,如果發現假牙下組織有疼痛、發炎的情況,就要及時去醫院處理解決。
最後,好問君提醒一句:如果平時發現口腔中有異變,比如唇、頰、舌黏膜產生慢性潰瘍久治不愈,應及早到專科醫院診斷,並積極治療,可有效地控制病情的進一步惡化,對防治口腔癌也有一定的作用。
參考資料:
1、《舌頭上面長「白點」 這個動作讓她逃過一劫》. 湖南省腫瘤醫院服務號.2019-08-21.
2、《口腔癌如何預防》.健康時報第五版.2014-11-1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