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綜藝節目的雲模式還在繼續。
2月18日,《這!就是街舞》第三季「雲海選」上線,全球海選專場和優酷官方報名通道同步開啟,選手在線上即可完成報名參與海選,並有望直通全國400強。3月,優酷上線了雲海選特別節目《雲battle之舞王猜猜猜》,將綜藝和直播結合,並開啟雲連線、雲導播的新技術方案,實現了8人8地同時連線。
近日,優酷高級製片人、《這!就是街舞》(後續簡稱為《這街》)項目總負責人劉棟接受了界面文娛在內等媒體的採訪,介紹了關於雲海選、第三季節目籌備進展及衍生節目的相關情況。他透露,目前賽制模式已經基本敲定,陣容也差不多定下了,現在預想的錄製時間是五月,播出時間大致會在六月底。
從去年10月開始,《這街3》已經在籌備海選工作了。節目組原本計劃在國內的街舞重鎮和東京、馬來西亞、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開展海選,受疫情影響,平臺方紛紛開始雲綜藝的探索,劉棟也帶領團隊醞釀《這街3》的雲海選。
雲海選籌備時間短,但整體需要完成的鏈路很長,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想參加第三季的選手以門檻最低的方式報名參加。節目組發現,最便捷的方式還是讓選手到優酷主戰場來報名。
雲海選階段最主要的困難存在於技術方面,至於雲海選特別節目《雲battle之舞王猜猜猜》這檔直播綜藝,需要解決的困難就更多了。「很多衛視也在做類似的雲錄製,但大都以靜坐談話的形式為主,而街舞是動態的,對技術要求高很多。」
劉棟透露了雲battle實現過程中遇到的幾個難題。一是如何保證八個人同時連線時不產生延時;二是雲battle直播中,雖然觀眾看到的是8個畫框,但是背後其實有26種鏡頭組合方式,團隊需要提前預判在直播的兩三個小時之間,有哪種組合方式是肯定要出現的;最難的部分是,雲battle時選手要直播跳舞,如果跳得過快的話,整個人在視頻中很可能是模糊的,所以前期必須在帶寬方面做好準備工作。雲battle環節在挑選選手階段的一個限制條件就是家裡的網絡信號一定要好,每場雲battle之前,節目組通常會帶著所有選手提前測試三次。
雲battle目前已完成兩場,劉棟和團隊還在持續復盤總結。「我們現在雖然做到了零延時播出,但在音樂效果等方面還存在一定提升的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在全網預熱,雲海選和雲battle已經不只局限在優酷單一平臺了。雲海選是跟快手、微博一起合作,雲battle是聯合快手、抖音、UC、淘寶直播以及微博等幾大平臺。優酷會給到合作方一定的海選名額,不同的平臺可以結合各自平臺的用戶特點和優勢來設計創意玩法。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這街3》播出時間可能要比往年有所延後。但劉棟表示,《這街3》的招商年前已經招的差不多了,所以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綜藝在整個文化領域算是快消品,所以優酷一直在積極推動節目籌備的進度,「目前整體進展都在可控範圍之內」。
作為優酷的一檔王牌綜藝,《這!就是街舞》第一季、第二季的豆瓣評分分別高達8.6和8.9,特別是去年升級賽制的《這街2》收穫了不俗的口碑。劉棟透露,《這街3》會在內容上進一步升級。首先,這一季將主打國際賽道,世界範圍內的街舞大神和中國選手之間的交流融合將是節目的重要內容。此外,節目在視覺體系上也會有很大的提升,而且會更注重潮流文化和廠牌的概念。
「我們會考慮把之前的街道海選做一些升級,添加除競技之外的真人秀敘事,比如會增加隊長和隊員之間的故事,在同一個廠牌下的隊長和隊員會一起安排戰術、設計戰隊LOGO,或者是做其他的事情,同時也會強化線上和線下的互動,最後的決賽盛典今年也會繼續放在線下」,劉棟表示。
圍繞《這街3》,優酷還計劃推出多檔衍生節目,首先上線的將是少兒街舞真人秀《師父!我要跳舞了》,節目將請來人氣舞者作為師父教萌娃跳舞。
劉棟告訴界面文娛,優酷此前便嘗試過做萌娃類綜藝,並洞察到,萌娃類題材在市場上非常稀缺,特別是在明星子女不能參加綜藝的情況下,這一塊的市場存在較大的空白,這也是此次優酷決定基於《這!就是街舞》IP打造少兒衍生的首要原因。做這檔節目的另一重原因是,街舞在中國發展的二三十年間,少兒街舞打下了比較堅固的基礎。劉棟觀察到,小孩子在水平達到國際一線的街舞選手中佔據了很大比例。「小蘑菇參加《這!就是街舞》第一季的時候才六歲,但已經拿過好多世界冠軍。我們相信這幫孩子裡面會有很多未來之星」,劉棟表示。
少兒衍生節目要和《這街3》正片形成差異化,主打的是成長秀的概念。這主要體現在節目不會過度的強調競技性和選秀的成分,更多的是突出在韓宇、Franklin、王晨藝等師父的教導下,萌娃怎樣從初學者的狀態到在專業技能、三觀培養上得到提升。
衍生節目也承載了優酷普及街舞文化的想法。在復盤《這街2》時,劉棟發現,節目50%的用戶年齡在18到24歲之間,男女比例較為均衡,但不同性別的用戶關注點會有些不同,比如說女性用戶愛看街舞喜歡裡面比較好看的舞蹈,男性用戶更傾向於看競技性比較強的部分。但也有其他年齡層的用戶同樣喜愛街舞,比如吳建豪的加入便吸引了很多29-34歲這個年齡層次的女性用戶。「做少兒街舞也是因為我們希望把街舞的IP用更豐富的方式做延展,觸達更廣泛的人群。」
按照劉棟的規劃,這檔衍生綜藝除了覆蓋《這街》的核心人群和街舞圈人群,還想要輻射那些愛看萌娃類節目的人群——這部分人群除了年輕媽媽,還包括了大量還在上大學或是大學剛畢業的年輕女性。
像街舞這樣的綜藝,根基仍然是在尋求專業水準和大眾喜好之間的平衡點。《這街》第一季和第二季時,團隊就一直在想怎麼能降低門檻,讓更多人看懂這個節目,在這個過程中創造了一些專有名詞對街舞進行解讀,《這街3》通過節目和一系列衍生節目,更多要做的仍然是普及街舞文化。但劉棟不覺得街舞是亞文化,「街舞在中國已經落地二三十年了,群眾基礎其實很好」。
從產業化層面來說,第二季中,吳建豪帶火的筋膜槍已經成為團隊摸索出的案例。當時,優酷聯動筋膜槍品牌麥瑞克和眾籌平臺阿里魚,共同推出了《這!就是街舞》聯名限量款筋膜槍,發布當日成交額達149萬。除了結合電商做衍生品,《這街2》還在線下將IP授權給全國各大街舞培訓機構,開設街舞大師課等。劉棟透露,今年節目在商業化方面的觸角會伸的更遠,街舞培訓、線下演出、潮服、IP授權、線下潮流文化展等都是第三季會努力推進的方向。
比如,今年《這街3》便計劃跟二次元結合,打造虛擬偶像,同時還有望推出專門的街舞類題材的動畫片。此外,節目組也已經跟一些國際潮牌、奢侈品牌在談合作,在國潮方面則會聯動天貓等阿里生態夥伴,共同打造線下事件,推出限量的潮流物件。
雖然在衍生綜藝、街舞巡演和IP授權等方面已經有所探索,不過優酷作為平臺暫時還不打算自己下場開設培訓機構,「我們更多還是希望通過優酷乃至整個阿里生態的力量,把街舞文化的影響力和聲量不斷做大,助推整個街舞產業蓬勃發展」,劉棟告訴界面文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