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四青年節。今天朋友圈裡很多轉發都是關於某站的那個演講視頻《後浪》,看後實在覺得無語,對就是「無語」這個詞,如果還有另一個詞形容,我看到了「諂媚」兩個字。
我是一名80末的80後,不知道如今是否還算年輕人?還能否過五四青年節?不知是否有資格評判如今的年輕人,特別是95後、00後?
人老了總是能回憶起很多事,想起很多曾經的「事件」,當然在如今看來已成為「歷史」的一些事件。
遙想起當年,在某一段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在那個網絡剛開始盛行的年代裡。當時無論是網絡還是許多紙質媒體,都對於80後這一代稱之為「垮掉的一代」,甚至許多官媒、主流媒體都對於80後的未來有著深深的隱憂,對80後這一批年輕人有著許多悲觀的情緒。頗有先生魯迅對阿Q的味道,「怒其不爭」卻沒有後半句「哀其不幸」。
為何沒有後半句「哀其不」,因為人們並不認為80後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年代裡,相反80後有著極為豐富的物質生活,許多人都認為物質的豐富程度和精神文明是不匹配的,尤其是在80後這一代是不成正比的。
我當時特別想寫一篇文章,駁斥「垮掉的一代」這一觀點,題目就叫做《請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年輕人》,我們儘管有著一定豐富的物質生活,但80後和過往的任何一代人都沒有任何差別,都是好奇且迷茫的,都是可以承擔起未來也必須會承擔起未來的,都是一樣會老去的。
回到正題。關於今天《後浪》的這段視頻,有許多年長者轉發、評論。我不知道這些評論者是怎樣的年齡構成?他們是否有當年極力批評80後垮掉一代的這些人,我想這就是所謂的隔代親吧!
《後浪》的這段視頻裡充滿了對年輕人的希望、敬意,讚美之詞溢於言表。我不知道「真正」的年輕人看過這段視頻之後,是否會有汗顏的感覺?至少我這一個並不年輕的年輕人,看後實在是汗顏無比!我並不是這樣的年輕人,目力所及,都是一群在盡全力生活的年輕人而已,毫不值得歌頌!
歌頌青春我並不反對,青春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無比珍貴且值得回憶和珍惜的,每個人對於青春的記憶往往大多是美好的。可是歌頌年輕人我實在難以想通?特別是帶有如此「諂媚」意味的歌頌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趁著青春還未完全消逝而去,還有點年輕的味道。假如現在寫一篇文章,關於年輕人,題目我都起好了,叫做《請正常看待年輕人》。
年輕人並不希望被人帶著有色的眼鏡看,也不希望被人帶著美顏濾鏡看。我們希望被正常對待,請正視我們的艱難困苦,我們的喜怒哀樂,我們的興趣愛好… …。教會我們怎么正確對待年輕人,只有如此,當我們老去,我們才會懂得怎么正確對待年輕人!唯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世界、我們的國家一代更比一代強,而不是讓人們產生「一代不如一代」的刻板偏見!
懶神來了,就此擱筆了!年輕人還是先治好脫髮,再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