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疫情被推遲的金曲獎頒獎典禮,終於在 3 號落下帷幕。
當晚,魏如萱憑藉專輯《藏著不等於遺忘》獲得了「金曲歌后」的殊榮。
這也是她出道 17 年,入圍 11 次以來的第一座金曲獎。
或許,魏如萱這個名字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有些陌生。
但一定有不少人曾聽過她的歌。
Olay 玉蘭油和雀氏紙尿褲的廣告歌
點擊收聽↑↑↑
從最初自然卷樂團的主唱,再到創作歌手魏如萱(大家常叫她「娃娃」),娃娃鬼馬精靈的音樂風格和獨特的咬字、唱腔與語感在華語樂壇獨樹一幟。
在最近十年,她發行的個人專輯張張入圍金曲獎。
但在音樂質量備受專業肯定的同時,大眾卻常常詬病娃娃音樂風格小眾,唱歌怪腔怪調。
不過魏如萱始終不在乎外界評論,專心做自己的音樂。
再加上她性格內斂低調,因此名氣一直不溫不火。
好在,《藏著不等於遺忘》專輯讓我們看到了娃娃鬼馬的背後,溫情的那一面,也看到了她初為人母后的成長與蛻變。
一直以來顯得有些「曲高和寡」的音樂,這次也多了不少「人情味」。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專輯中樂叔最喜歡的歌。
《彼個所在》
魏如萱
《彼個所在》歌名取自閩南語,翻譯成中文是「那個地方」。
初聽這首歌,想必很多人都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魏如萱天馬行空的創作思路,讓她在寫這首歌時融入了 4 種語言:中文、粵語、閩南話和英語。
別看歌詞那麼複雜,但說來說去只表達了一個意思:「我想你了」。
這首歌是魏如萱唱給自己已經過世的三位摯愛:爸爸、愛寵貓咪和摯友盧凱彤。
親友在近幾年接二連三地離世,成為了娃娃心中難以言說的傷痛。
她藉助《彼個所在》,唱著自己看似平靜的外表下,不斷翻攪著的思念與悲傷。
三更半夜,又睡不著。
最近的日子,過的不是很快樂。
想打電話給你,撒嬌幾句。
眼眶紅紅的,不想說話。
靜靜地坐在那裡,好像魂不附體。
你現在住的地方,還習慣嗎?
是不是你想去哪裡,就可以去哪裡?
不要煩躁,不要不安,就做你自己。
我會記得那個開心的你。
—— 《彼個所在》部分閩南語和粵語翻譯
魏如萱呢喃式的唱腔,如同雨天的霧氣輕輕地、柔柔地籠罩著我們的內心,一點點滲透……
就算有時聽不懂歌詞,卻還是在不知不覺中被觸動到了內心的某個角落,勾起了我們某些悲傷的情緒,讓人鼻頭一酸。
相信很多人都和魏如萱一樣,為了生活的需要,默默藏起了很多內心的傷痛與愁緒。
但正如專輯名稱《藏著不等於遺忘》所言,這些被埋藏的情緒不曾真正被遺忘,它們只是潛伏在內心的某處。
有時只需遇見一個熟悉場景,聽到一段動人的旋律,便會讓回憶與情緒決堤。
創作這首歌的目的,是娃娃希望:「我們都能盡情釋放心中的情感。不要覺得哭泣很丟臉,我們可以一起哭,一起想念那些已經離開的人們。哭過之後,再樂觀地相信著,總有一天我們會再見面的。」
除了《彼個所在》,《藏著不等於遺忘》專輯中的其他歌曲也都被精心打磨,十分耐聽。
專輯的創作靈感源於魏如萱初為人母后的心情。
媽媽、妻子、創作人、歌手、電臺 DJ 等多重身份的考驗,讓她少了很多獨處與反思的時間,也在心中不知不覺地埋藏了很多焦慮與恐慌。
因此,她藉助這張專輯深挖自己的內心,攤開與我們分享她的心境。
專輯中的 11 首歌,分別代表著被埋藏起來的不同情緒:
《陪著你》藏著陪伴。
《Don't cry, don't cry》藏著不被理解。
《Ophelia》藏著愛情的真摯、瘋狂與悲哀。
《恐慌症》藏著失序焦慮的自我。
《既然不再假裝自己不是多愁善感的詩人》藏著多愁善感。
《星期三或禮拜三 with 岑寧兒》藏著我們。
《竊笑》藏著笑容。
《海鷗先生我愛你》藏著想念。
《兒歌》藏著還是少女時期的我。
《彼個所在》藏著我很想你。
《星期三或禮拜三 with 馬頔》藏著我喜歡你。
比起過去對於歌曲唱法獨特的追求,這張專輯的魏如萱更注重情緒的傳達。
因此她的詮釋更加細膩,也更加溫柔。
或許曾經,在很多人眼中的魏如萱是文藝的、小眾的、稀奇古怪的。
但《藏著不等於遺忘》專輯中的魏如萱,一定是溫暖的,治癒的,充滿同理心的。
她從自己的心情出發,唱著她的故事,卻也讓我們在其中為自己的情緒找到了寄託。
治癒著她,也療愈著我們。
這大概就是一位優秀的創作人存在的意義。
今年「金曲歌后」的殊榮,魏如萱實至名歸。
希望在未來,這張專輯和魏如萱能被更多的人喜愛。
好不好看
你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