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霧霾廣受公眾關注,太陽能分布式發電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分布式太陽能發電,特別是其中的「居民屋頂太陽能電站」,在德國、義大利等國已進入普及階段,而在我國卻仍是少見的新鮮事物。
2015年3月13日,天合光能太陽能體驗店在溫州樂清開業。這是天合光能首次以體驗店的形式為民眾提供近距離接觸、了解以及購買分布式光伏產品的機會。店內展示了天合光能的智能組件(TrinaSmart)、雙玻組件(Duomax)、易安裝3 D10支架系統(Trinamount III)等產品,供消費者體驗和購買。樂清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銀巧、天合光能組件事業部副總裁董曙光等出席了開幕式並致辭。
分布式太陽能發電特指在用戶場地附近建設,「自發自用、餘電上網」的小型電站,大部分又是屋頂電站。
天合光能開設的這個以太陽能發電為主題的體驗店,在屋頂安裝了約50平方米,5千瓦的分布式太陽能電站,目前已併網發電,店內的一部分用電就來自屋頂藍色的太陽能電池板。
早上9點半,顯示發電情況的電錶正在不斷跳動。體驗店的工作人員介紹,因為是晴天,太陽能板從早上7點就開始發電,只要全天陽光普照,這個季節全天可以發出約20度電。
在店裡看新鮮的一位老人指著電錶問工作人員:「這真是用太陽光發出的電力?這些藍色的電池板是怎麼發電的?」聽過講解後,他又擔心:「晚上和下雨天發不了電,家裡是不是還要備上蠟燭?」
相比之下,一些年輕人對光陽能發電的原理、流程理解的很快,他們關心的倒是建這樣一個電站,到底劃不划算。國家對太陽能發電的補貼到哪裡去領取。
開業首天,從各式各樣上門諮詢的顧客到有些甚至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中,記者隱約感受到分布式太陽能發電離百姓的距離開始縮短拉近。
據了解,去年上半年以來多家光伏龍頭企業都在陸續開設自己的太陽能發電體驗店。其實,自2013年以來,中國已不僅是光伏產品製造大國,並且擁有了全球最大的光伏裝機市場,但主要集中在利用光伏產品進行地面集中式太陽能發電。
與地面集中式太陽能發電建設銷售不同,居民屋頂分布式發電項目則需要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每家每戶中。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公布的情況顯示,隨著光伏技術的進步,分布式太陽能電站每千瓦造價已從2010年的2萬元下降到目前的不到1萬元。常見的單層約100-150平方米的農村住宅或城市別墅,利用向陽面的屋頂可以建設10-15千瓦的分布式太陽能電站,造價降低至9萬元至14萬元。
這意味著居民分布式太陽能電站的投資額已下降到老百姓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另一方面,近兩年來國家鼓勵發展分布式太陽能發電的政策密集出臺,明確了「分布式太陽能電站免費併網」、「發電補貼由電網公司代付」、「提升分布式太陽能電力補貼」等多項內容。分布式太陽能發電,所發電力不僅每度電享受國家0.42元補貼,滿足自用後的餘電,還可以按當地脫硫燃煤標杆電價賣給電網公司。
據了解,在國家「自發自用、餘電上網」的政策之下,因居民用電價格與工商業用電價格存在差異,不同用電性質的業主建設分布式太陽能電站的收益率並不相同。但收益率相對較低的居民業主,在25年的電站使用壽命期中年收益率也已超過12%。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在2015年要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在國家能源局下發的《2015年全國光伏發電年度計劃新增併網規模表》(徵求意見稿)中,今年我國分布式太陽能電站裝機量將達到700萬千瓦,屋頂太陽能電站裝機量最低規模為315萬千瓦。
「分布式太陽能發電,特別是居民屋頂太陽能電站的普及,最大的制約是老百姓的認知度還很薄弱。」 有分析人士說,「在國家促進分布式太陽能電站的政策引導下,該市場正迎來爆發點。溫州出現首家太陽能發電體驗店,應該被看作是太陽能發電入戶與我們正快速接近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