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過一種的體驗,那就是當我們聽到自己的錄音時,總會感覺怪怪的,特別是第一次體驗時,我們通常都會發出這樣的質疑:這真的是我自己的聲音嗎?我的聲音怎麼會這麼難聽?然而不出意外的話,我們很快就會知道這確實是屬於自己的聲音。
那麼我們為何會有這種感覺呢?為什麼聽到自己的錄音時,總會感覺怪怪的,甚至還會覺得很難聽?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
聲音其實就是一種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一種機械波,我們將其稱為聲波。我們就是通過感受聲波的振動來產生聽覺的,簡單來說就是,當我們的聽覺系統感受到聲波時,就會將其轉化成生物電信號,這些信號會通過神經系統傳遞給我們的大腦,在經過大腦分析和處理之後,我們就聽到了聲音。
我們都知道,機械波必須要依靠介質才能夠進行傳播,而空氣就是良好的介質,所以對於外界的聲音而言,它們一般都是通過空氣傳播到我們的聽覺系統。我們可以將這種傳播方式稱為「空氣傳導」。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我們自己的聲音來說,還有另一種傳播方式。
從本質上來講,我們發出的絕大部分聲音其實都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機械波,這種機械波除了可以通過空氣傳播以外,還可以通過顱骨的振動傳播到聽覺系統,我們可以將這種傳播方式稱為「骨傳導」。
關於這一點,大家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實驗,先緊緊地捂住自己的耳朵,然後再非常小聲地說話,在這種情況下,你就會發現,不管自己說的話有多小聲,只要你的聲帶振動了,你都可以清楚地聽到自己的聲音。
由此可見,我們平常聽到的自己的聲音,其實是「空氣傳導」和「骨傳導」這兩種傳播方式的「混合體」,顯而易見的是,在我們用錄音設備錄製自己聲音的時候,只可能錄下通過「空氣傳導」的這一部分聲音,這就會讓聲音的音色出現一定程度的不同。
除此之外,由於錄音的過程,其實是將我們發出的聲音轉化成電信號然後再記錄下來,而在播放錄音的時候,又是將這種電信號轉化成聲音,再加上聲波在空氣中傳播時會出現一定的損耗,因此這種差異還會進一步加大,從而讓我們感覺到,自己的錄音與我們平常聽到的聲音很不一樣。
正因為上述的原因,當我們聽到自己的錄音時,就總會感覺到怪怪的,覺得不像是自己的聲音。那麼為什麼我們通常都會覺得自己的錄音很難聽呢?我們接著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大腦早就習慣了由「空氣傳導」和「骨傳導」混合產生的聲音,並且會認為這種聲音是非常自然的。當我們播放自己的錄音時,大腦在意識到這是我們自己發出的聲音之後,就會馬上將其與平常聽到的聲音進行對比,然後就會判斷出這種聲音「很不自然」。
還有一點就是,因為傳播介質的差異,所以「骨傳導」能夠比「空氣傳導」傳播波長更長的聲音,也就是低音,這就會讓我們聽到的聲音更低沉一點,與此同時,「骨傳導」還能產生一種類似「混響」的效果,從而使我們感受到的聲音比單獨的「空氣傳導」更「圓潤」,也更有「磁性」。
很明顯,我們自己的錄音根本就沒有這種由「骨傳導」產生的效果,綜合這些情況,我們的大腦就會認為,我們自己的錄音不夠「圓潤」和有「磁性」,也「很不自然」,所以聽起來非常彆扭,甚至是很難聽。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不必為自己的聲音「難聽」而感到鬱悶,其實這只是我們大腦的「偏見」,事實上,對於我們的親朋好友而言,他們早已習慣了我們由「空氣傳導」傳播的聲音,並且認為那是非常自然的,所以根本就不會覺得難聽。
反過來講,假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自己的錄音,並堅持一段時間,那麼我們的大腦就會漸漸地認可這種聲音,不再產生「偏見」,這樣我們就不會對自己的錄音感覺到怪怪的了。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