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車範根,中有樸智星,現有孫興慜,韓國足球的傳承似乎沒有斷檔過。
樸智星曾經為孫興慜頒發過亞足聯海外最佳獎,在被問起看到「孫興慜狂奔70米一條龍破門」的感受,樸三肺表示,現在按照孫興慜的高超水準和在聯賽中逐漸擴大的影響力,自己是無法與孫興慜做比較的。字裡行間透露著,對後輩孫興慜的關愛。而此前,孫興慜也曾表示,每次把他和車範根、樸智星這些前輩名字放在一起,他都會倍感光榮。
我們今天想聊聊那個帶過紅魔隊長袖標的亞洲球員,他用瘋狂的跑動與勤懇的球風,助紅魔登上了歐洲之巔。
樸智星在曼聯被津津樂道的是他的戰術執行力、體力、纏鬥/協防能力,然而他的銜接作用被很多人忽視了,弗格森當時的戰術體系中不設置標準後腰,也不設置前腰,那麼中後場/中前場的邊肋---中路的銜接得有一個人去做,簡單說就是由守轉攻那一下,去轉換、去策應,然後陣地戰當邊前腰用,以及攻轉守就地逼搶,這活兒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需要有高超技術和意識的球員來執行。
至於說樸智星在攻擊中場的能力,其實國家隊+PSV都展示過,以他當時的能力去五大聯賽中遊球隊(歐冠無望、不會掉到後10名、還能想想打歐聯的球隊),妥妥的打個進攻核心(組織串聯)。
但因為樸智星的跑動和體力優勢太明顯了,以至於大家都忽略了他的技術和意識。但近些年能在歐洲聯賽踢到中場核心位置的亞洲球員,誰沒有兩把刷子呢!耳熟能詳的有中田英壽(佩魯伽),本田圭佑(俄羅斯),香川真司(沒在曼聯證明自己)和樸智星,孫興慜(熱刺)雖然是邊鋒,但更偏向於尖刀吧,位置作用不一樣不好比。
而且還因為當時曼聯攻擊線上那批人的能力太過閃耀,C羅、特維斯、魯尼、納尼……所以樸智星的技術、意識在那群怪物裡面顯得不那麼突出了。
可以這樣說,論整體孫興慜不如樸智星(樸三肺說孫興慜更強那是自己謙虛),理由是對比國家隊+PSV vs漢堡+藥廠的發揮,當然位置不同、踢法不同、側重點不同也是事實。
2014年,跑不死的樸三肺在曼聯宣布退役,這位連弗格森都說欠他一場歐冠決賽首發的亞洲球員,真正地站在了歐洲之巔,留給所有亞洲球員一個勤勉但要仰望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