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者」號上的女水手:《在海的盡頭遇見你》

2021-01-18 騰訊網

左起:鮑軼倫(口譯)

卡特琳·普蘭

李乃清(主持)

「叛逆者」號上的女水手

——《在海的盡頭遇見你》分享會

8月15日晚,作家卡特琳·普蘭女士以及主持人、記者李乃清來到建投書局,進行了一場關於《在海的盡頭遇見你》的對談會。在對談中,李乃清從普蘭女士的個人奇特經歷切入,結合小說內容,和作家共同探討了超越自我邊界、恐懼的意義等話題。

本文根據建投書店《在海的盡頭遇見你》

新書分享會整理完成

01

奇特的個人經歷

在對談開始前,李乃清先介紹了普蘭以及她的作品。卡特琳·普蘭的經歷非常奇特。1960年,普蘭出生在普羅旺斯省的馬諾斯科,20歲的時候離家出走,走過非常多的路,做過各種體力活。她在加拿大挖土豆,在冰島的魚罐頭廠工作,在中國的香港做過酒吧女招待。現在她回到了家鄉法國,住在蒙古包裡。一年中,一半的時間她在阿爾卑斯牧羊,另一半時間照料波爾多的葡萄園

《在海的盡頭遇見你》就是根據普蘭在美國阿拉斯加漁船上十年的工作經歷寫就的。這是美國最艱難、最危險的工作。李乃清介紹說,在這部小說中,普蘭女士寫了一位非常渴望漂泊的女人莉莉,她離開法國南部老家,千裡迢迢輾轉紐約,花一百美元乘坐灰狗巴士,來到科迪亞克島。她沒有身份,四處託人把她帶到漁船上,讓她在船上做幫手。大家看到她是非常瘦弱的女性,但是她說服了船長帶她出海捕魚。這個毫無捕魚經歷的女人和五個粗壯的水手一起出海,她是船上唯一的女性。普蘭女士用非常細膩的筆觸將她十年的冒險經歷寫進了這部小說。

在簡單介紹了普蘭女士以及她的作品之後,李乃清詢問了普蘭在香港的經歷,一個法國人為何會千裡迢迢來到香港工作普蘭說她在年輕的時候希望可以通過旅遊看看這個世界。她的朋友建議她去香港。當她隻身一人來到了香港,卻發現錢被偷光了,身無分文。她不想回法國,就先到香港的一個碼頭上工作,那是一家法國公司,她在那裡工作了一年。之後,聽一個新加坡朋友說要了解香港,就要去香港的酒吧看看。於是,她到酒吧做了服務生。酒吧在一個紅燈區,普蘭當時只有二十幾歲,非常年輕、單純。她說,看著紅燈區繁華的景象讓她感覺非常驚訝,而且有趣。她覺得這份工作可以幫助她發現世界、發現人生百態。

02

超越自我的邊境

《在海的盡頭遇見你》是一本和海、盡頭息息相關的書。李乃清女士很喜歡這兩個詞,詢問普蘭對大海情節的源頭是什麼,為什麼如此嚮往出海捕魚。普蘭女士說到小說的女主人公莉莉,莉莉在到阿拉斯加前,在她的印象中,阿拉斯加的白令海就是世界的邊境。在盡頭的那邊什麼都沒有。所以她非常嚮往到阿拉斯加去。當莉莉真正來到阿拉斯加後,她恍然發現這真的是世界盡頭,她的心似乎找到了她所歸屬的地方,就決定在那裡留下來捕魚。

不僅對莉莉,對普蘭來說阿拉斯加也是非常夢幻的地方。普蘭說,她要到世界的邊境,超越自己,超越曾經限制她的制約,超越讓她不能往前的掣肘,同時要探尋生命的奧秘以及生與死的邊境,也要知道在最終邊境的對面又有什麼。在超越了這條最終的邊境之後,那一頭又有什麼。《在海的盡頭遇見你》中,普蘭描寫的男性角色同樣具有這種超越自我的特質。普蘭寫這些男人每天每夜在船上捕魚的生活,寫他們捕魚的過程中超越、尋求自我邊境或界限的過程。

這種超越的過程是非常艱辛的。李乃清在閱讀《在海的盡頭遇見你》時,就發現海上的生活非常艱苦。每天只能睡四小時,穿著一種溼透了的外套和鞋子,沒完沒了地要去掏魚的內臟。身為女性,莉莉忍受著很多我們平時很難想像的不舒服,每天都在與自然和疲憊做鬥爭。人在筋疲力盡的狀態下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狀態?

普蘭說她非常喜歡讓身體去體驗極致的筋疲力盡的感覺,去超越她能夠承受的力量。在這個過程當中,她的喜悅、開心隨著身體的透支一步步展現出來,可以感覺到每一次筋疲力盡的呼吸,隨著呼吸她的力量又隨之增長。就像在騎馬,她像一個騎士一樣,在馬上變得更加意氣風發。

03

沉醉於危險的誘惑

普蘭的海上生活非常危險。她說到捉螃蟹。捉螃蟹要到白令海峽,白令海稱為無聊的海,boring sea和Bering sea(諧音)。在風平浪靜的時候,白令海不起一絲漣漪,但當狂風大作,暴風雨來臨,這時去捕魚就經常會有沉船事故,船被整個打翻,很多海員因此溺死。

這種瀕臨恐懼的感覺讓她非常興奮。普蘭說對於危險、死亡、探險,她有一種像發燒一樣沉醉其中的感覺。

除了面對自然的危險,她在捕魚時的另一個困境是身份。普蘭是非法工作者,她說出發去阿拉斯加之前並不知道在美國會淪落到街頭流浪漢的境地。當時她想,如果這是自由要付出的代價,就必須這麼做。如果不想被家鄉的事情所牽絆,制約,這就是要付出的代價。在美國居無定所的漂泊的生活讓普蘭一定要不斷超越自己,不斷為自己的生計打拼。每天都是一場鬥爭。但同時,她自由了,過著完全無拘無束的生活。

04

我們身上有野獸,得讓它安靜

李乃清說,讀《在海的盡頭遇見你》,發現莉莉基本上生活在有一些酒精甚至有一些輕毒品的環境當中。在整個旅行中,她遇到了很多經歷奇特的人。李乃清印象比較深的是一個臉上有傷口的印第安人。這個印第安人有一句比較有意思的話:「我們身上有野獸。得讓它安靜。你重擊它,會好一些。」

普蘭說這個野獸指代的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的,每日在侵蝕、鞭策我們的存在。對有些人來說,它可能是痛苦的過去,可能是令人難忘、非常艱難的經歷,可能是時不時閃現在你腦海中的一段記憶。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它可能是當下的痛苦,他為什麼要存在,他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簡而言之,就是每個人身體當中一直在侵蝕著我們的野獸,讓我們可能半夜驚醒、每天都警醒著的存在。

普蘭說做很多的體力活,可以讓身體達到一種極限。這個時候心理上就會達到一種新的境界,達到一種欣喜的、放鬆的境界。如此便壓制了心中的野獸。對於很多其他人來說,壓制的辦法可能是親近大自然,因為大自然是所有人的母親。在這種大自然完全暢快的環境當中,我們的身體也會完全地欣然、完全地自由。還有一些人可能是在冥想或者孤獨當中尋找壓制自己心頭野獸的辦法。

普蘭說她一直在尋求一種合一。在阿拉斯加的時候,她需要去融入男性的世界。同時,與海洋相處的過程當中,她找到了自由和個人內心的一種合一和平靜。回到法國後,在深山當中幾個月的時間裡只和一群牲畜日夜相處。她放牧,也是在尋求一種合一。因為在和牲畜接觸的過程中,她還是一直生活在身體的極度疲憊和生理的極度恐懼中,因為害怕被狼吃掉,或者下大雪、下暴風雨的時候可能會餓死凍死。

05

喜歡美式文學

《在海的盡頭遇見你》出版後,有文學評論家認為普蘭對海洋及船隻的描寫,體現了康拉德、梅爾維爾的傳統,通過與海洋鬥爭,贏得人生境界的擴張。

普蘭認為她的作品並沒有康拉德或梅爾維爾的影子,她也沒有從他們的作品中汲取靈感。她寫這本書完全是出於本能和體驗,出於對海洋的真摯的愛,出於在海上生活的經歷,也出於遠離海洋時對海洋的思念以及亟待回歸海洋的痛苦。所有這些都是基於親身感受、所見所聞。

普蘭非常喜歡美式文學,她認為美式文學有一種本能、及時的感覺,能馬上流露在筆尖。她喜歡有生機的,讓我們能夠感受到作者想法的,感受到作者感觸的文學。她欣賞一位法國的作家,叫安德烈·紀德。紀德能讓普蘭感受到他所寫的文學作品中的熱忱。還有一位是英國作家傑克·倫敦。

《在海的盡頭遇見你》開篇引用了惠特曼《草葉集》中的詩。惠特曼的詩集對普蘭的影響非常大,普蘭說他的詩集講的就是人性,赤裸裸的人性,人性的本真。在惠特曼的詩中,他經常提到人的命運,一種魂牽夢縈的對命運的求知、對命運的探索。這與普蘭和海洋之間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她在海洋的探索也是對自己人性的探索。

《在海的盡頭遇見你》是普蘭的處女作,她的下一部作品《純真的心》法語版將於十月份正式和大家見面。這本書和《在海的盡頭遇見你》完全不同,講的是我們為什麼要去海的盡頭,為什麼要逃脫現在的生活,以及人性的衝突,緊張的人性之間的拉鋸,小說會涉及非法移民的生活、流浪漢的生活、種族歧視等等。

相關焦點

  • 王慧《我的夢》李雨瑤《海竽戀》劉學臣《水手》
    臨沂續保團隊「唱響五四 青春飛揚」線上K歌大賽作品展示團隊名稱:回訪團隊
  • 隨阿拉斯加漁船走向世界盡頭,卡特琳·普蘭的異色之旅
    卡特琳·普蘭以作家身份出道交出的處女作《在海的盡頭遇見你》(Le Grand Marin),在過去兩年裡,橫掃法國、英國及美國各大暢銷書榜,摘下了包括比埃爾·奧蘭圖書獎、約瑟夫 ·克塞爾圖書獎、尼古拉·布維耶圖書獎、Ouest France旅行者獎及Gens de mer海洋人獎在內的一連串榮譽
  • 漢口盡頭,遇見一片海。
    我們遇見了一片海, 卷浪親吻灘涂, 鷗鷺輕舞,越過如雪蘆荻叢。 作為孝感與武漢同城化的橋頭堡, 孝感臨空區同步邁上發展快車道, 夢想因深度融入武漢而更加閃耀。
  • 水手號峽谷:這是太陽系最大的峽谷,如同火星上一條巨大的傷疤
    水手號峽谷:這是太陽系最大的峽谷,如同火星上一條巨大的傷疤對地球人來說,美國大峽谷可能是一處令人膽戰心驚的壯觀自然景觀,但是一張顯示火星地形的新圖片,讓我們對它產生了新看法,因為火星上有一個長超過4000公裡,深達10
  • 海上鋼琴師,你知道世界的盡頭嗎?一生活在輪船上你能受得了嗎
    生於大海終歸浩渺《海上鋼琴師》講述了在海上出生的一名棄嬰T·D·lemon被一位水手撫養長大,一生與大海相伴,在維吉尼亞號上無師自通演奏鋼琴最終魂歸大海的故事。在這個世界上,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來自何方,將往何地。他不敢邁出這一步,一生未曾離開大海,離開生他養他的地方。事後很長時間他一直怪怪的,不跟人說話。他陷入了短暫的自我迷茫,就像他說的「那座城市,根本無法看到盡頭。阻止我的不是我能看見的東西,而是我看不見的東西。」他知道,那個世界沒有盡頭,「城市不斷蔓延,包含一切,除了盡頭。它是無窮無盡的。我怎麼也看不到,到底在哪裡是這一切的盡頭。
  • [關於海之二]伯爵的女兒.狂戀好心腸的海盜.
    半島兩側東西海面,景象迥然不同。東海面波濤滾滾,巨浪排空,如萬馬奔騰。西海面風平浪靜,波光粼粼。與海有關的事 ll 西馬(烈)我幻想著與海有關的事捕魚,航海像個水手一樣講粗話又對海充滿敬意每天都藏匿在藍色編織的童話裡拿雲當帆開海鷗的玩笑有時候分不清方向
  • 沒有叛逆的《叛逆者》
    一句「我們真傻」,一句「還好,我還是見到了你」,瞬間讓人淚崩。《郵差》的結局:「他帶著蘇麗娜的骨灰盒離開上海,回到他母親的家鄉斜塘鎮,把妻子安葬在那條河邊。每年一到清明,他都會用蠅頭小楷給愛人寫上一封長信,然後在她墓前焚化。他在火光中一次又一次地看著蘇麗娜站在他的跟前,臉上的表情慵懶而淡漠。」
  • 五大郵輪詳細對比(量子號、公主號、水手號、天海號、賽琳娜號)
    皇家加勒比海洋水手號(以下簡稱水手號)138279噸,載客3840人,3500~4500左右如果第一次去郵輪還是建議定陽臺房,密閉的內艙房會比較壓抑,打開玻璃門,一個小小的陽臺會讓你更離大海更近。         對於住的總結是第一次住陽臺房,帶爸爸媽媽住陽臺,帶小朋友住海景房,第二次住內艙房,土豪請住套房。下面說下玩。以下遊玩設施不包括桌上足球等超小型設施。
  • 雲之彼端 | 海的開始,海的盡頭
    一開始兩人對塔的渴望是頗具日式浪漫主義的,就像是型月世界裡追尋盡頭之海(Oceanus)的伊斯坎達爾。在徵服王伊斯坎達爾眼中,興都庫什山脈之外是一切大海的起源,也就是世界盡頭的海。於是他率軍遠徵,跨過山脈之後發現「海」並不存在。這時,依舊前行的他追尋的已經不是大海本身了,而是未知。作為理想中大陸終點的盡頭之「海」,其實是未知的盡頭。
  • 皇家海洋水手號玩轉攻略!
    海洋水手號是皇家加勒比遊輪旗下十大遊輪之一,2003年建造於芬蘭,2013年進入中國,從上海、天津出發,為中國乘客帶來歐美現代的遊輪度假體驗。作為老牌明星船,他不僅設計新穎,設施齊全,10萬噸以上的體積更是讓你有的可玩。最適合家人歡聚的豪華遊輪,讓你大開眼界。
  • 深夜電臺 | 水手的愛情
    文案|  《水手的愛情》 汪海鳴   朗讀者 |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在在ps:帶上耳機食用效果更佳
  • 童瑤在劇組《叛逆者》慶生
    童瑤拍攝的《三十而已》已經大結局了,而她拍攝的新戲《叛逆者》在要拍攝末,小粉迷們期待瑤瑤的新劇吧,這次是和朱一龍搭檔,想必會有不一樣的視覺感受和驚喜帶給大家。諜海起風雲,時局需力挽!
  • 在世界的盡頭遇見那位老人與海,還有這個只存在一分鐘的國家
    而要說到"世界盡頭",同時也是美國最南端的小島,Key West值得所有人前往與期待。 Key West西礁島 Key West(基韋斯特),直譯西礁島,坐落於佛羅裡達的最南端,是一座僅有 11 平方公裡的小島,這裡又被人們稱為"日落之鄉"。
  • 《我在時間的盡頭等你》一、那片海
    《我在時間的盡頭等你》作者的話:我說故事,你看與不看它就在這裡,不卑不喜。人生百態,何必強求統一。或跑步或慢行都是一種行進方式,你欣賞沿途的風景就好,無需評判他人,生活本身就沒有對錯,有的只是你心中的感悟,你心裡的故事。
  • 《企鵝公路》看過世界的盡頭,最美的風景就是和你約定
    文/桃妖不是妖五月,在電影院遇見《企鵝公路》,就像拂面而來一股海鹽味兒的風,清爽而純淨。電影風格我很喜歡,充滿冒險的味道,少年的天真穿梭在奇幻瑰麗的想像裡,伴隨著成群的企鵝,一直往下走,走進海裡,走到世界的盡頭……來不及說出口的喜歡,倔強的奔跑和堅定的追尋。少年啊!
  • 海洋水手號遊記
    作者在文中提到的一些細節還是很有用的,比如wifi的購買方法,有計劃乘坐水手號的盆友們一定要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就可以看到完整遊記遊記節選: 建議第一天上船早點去,我們那次下午4點半才開船,也是12點集合,我和我朋友十二點半才到,那時候登船的人已經很多,無論哪都排著長長的隊,去的早的12點50就已經坐在11樓的帆船自助餐廳吃午飯了。
  • 《叛逆者》中,最愛林楠笙的不是女主而是他?情人節都一起過
    《叛逆者》劇中,最愛男主林楠笙的是誰?你肯定會回答必須是女主朱怡貞啊!但是答案可能會讓你大跌眼鏡,因為劇中最愛林楠笙的可能不是女主,而是左秋明!朱一龍與代旭《叛逆者》4月上海開拍王陽《叛逆者》殺青飾演左秋明的演員
  • 《叛逆者》逆了這主流,於黑暗之中尋找光明
    電視劇《叛逆者》成功殺青了。這是朱一龍的新劇,一部諜戰劇。所有人都該知道,那是一個戰爭紛飛的時代,那是一個黑暗能把所有人都吞噬的時代,那是一個無數人燃燒自己點亮黑夜的時代,那是一個值得銘記和書寫的時代……這些所謂叛逆者,
  • 周末科幻 | 《雲之彼端》:海的開始,海的盡頭
    一開始兩人對塔的渴望是頗具日式浪漫主義的,就像是型月世界裡追尋盡頭之海(Oceanus)的伊斯坎達爾。在徵服王伊斯坎達爾眼中,興都庫什山脈之外是一切大海的起源,也就是世界盡頭的海。於是他率軍遠徵,跨過山脈之後發現「海」並不存在。這時,依舊前行的他追尋的已經不是大海本身了,而是未知。作為理想中大陸終點的盡頭之「海」,其實是未知的盡頭。
  • 海試全揭秘:「奮鬥者」號深潛流程-從出發到回家 「奮鬥者」號這樣...
    海試全揭秘:「奮鬥者」號深潛流程-從出發到回家 「奮鬥者」號這樣遊歷深海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