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生日>>
-- 麻袋5周歲了
五載春秋待垂髫,
一夏星月笑縈繞。
平安喜樂歲歲長,
寄語今朝日日好。
小兒五歲為鳩車之戲的年歲,可惜科技、網絡發達的今天,麻袋不用爸媽動手為他做鳩車玩,有無數種玩具、遊戲供他選擇、給他搗鼓,反而是陪伴、教導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智慧。看著他出生到現在的照片,麻袋成長的5年,也是我育兒體驗、實踐的5年。
自去歲,麻袋上了中班,和在小班時候傻傻的樣子大為不同了,性格特性開始明顯了。
除了貪玩、調皮、傻笑,麻袋喜歡唱歌和模仿各種語調,經常集中地聽一首歌、聽一個故事,直到自己不知不覺會複述,這幾天我發現他哼唱的居然是盧卡斯的《Once I was seven years old》,有時候連《ラピュタ》的主題曲也唱幾句、還有電視劇主題曲《三寸天堂》之類的也照樣連哼帶唱,他還模仿音頻裡的黑貓警長中的各個角色說話、小小外交家甘羅幾乎全篇可以背誦,語調和音頻裡那位講故事的阿姨都學的極像。
今年麻袋在我們有意識的引導下開始喜歡運動了,跑步、踢球、騎車、桌球、扔飛盤、遊泳什麼都要玩了,我很欣慰雖然都不是玩得很好,但是有點小男生的意思了,運動讓瘦小的麻袋身體結實點,中班開始請假很少,個子也拔高了些。
麻袋還喜歡說話聊天,同一件事情能不厭其煩和幾個人說幾遍,實在有點囉嗦。而且,語言不簡練,常常還卡殼,然後自己咯咯地笑。不過,有時候看他講話的時候眉飛色舞的表情,忍不住就想笑了。
麻袋喜歡開車兜風、出門旅遊,帶他出門有時候還挺記路的。今年因為增加了學習鋼琴,很少出遠門玩了,本來想帶他去美娜多,考慮到爸爸不能同行,所以只就近去了日本福岡,可是麻袋常和我說還想再去澳大利亞找哥哥玩,因為聽了珍珠港事件之後他還想去美國夏威夷、看到我們在帛琉浮淺、海釣的照片,麻袋也要去,他覺得住賓館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開心的時候哈哈大笑,傷心的時候失聲痛哭,喜怒盡顯於表,麻袋是個比較開朗的孩子。對於沒有把握、還沒有爛熟於心的事情麻袋也會抗拒,若是有信心,他倒也是從來不怯場的。中班上學期,蒙老師們眷顧,讓麻袋參加了唱歌表演、還擔當了兒童劇的旁白。中班下學期,參加幼兒園公開課,看到麻袋積極舉手發言,回答內容常常與眾不同,老師說麻袋的答案給大家帶來新的想法。
麻袋心情好的時候特別愛發嗲,「爸爸(或媽媽)最好了」、「爺爺(或奶奶)很辛苦」 這樣肉麻的話於麻袋,很容易脫口而出,弄得我們啼笑皆非。麻袋對老人們呵寒問暖、知疼知熱,給外公搓背、給爸爸捶背、擁抱媽媽,甚至周圍鄰居的爺爺奶奶麻袋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一次去鄰居家玩,看見鄰居老爺爺彎腰拾東西,麻袋也上前給他捶背。對於比他小的弟弟妹妹,麻袋都很喜愛,和同齡的孩子們的友情也很重視,美食、玩具什麼都願意和別人分享。作為媽媽我確信,麻袋內心非常善良柔軟,十足小暖男。
當然麻袋也會經常沒耐心、發脾氣。現在大了,不喜歡大人們之間吵吵嚷嚷,非常反對爸爸媽媽對他兇巴巴大聲斥責他。三兩歲的時候還對大人的大聲斥責有所畏懼,現在才不過四歲的年紀,已經顯露「威武不能屈」的個性了,他會瞪眼跺腳不理不睬擺出傲驕模樣,即使被揍,也不屈服。母子、父子的友誼小船也經常因為麻袋的磨蹭、頑固而翻船。這時候,如果以玩具、遊戲、禮物、美食、外出遊玩來引誘一下,立馬認錯然後一副乖巧模樣;如果狠狠責罰,麻袋會更加倔強。有時候真的很頭疼,得怎樣一副狡猾奸詐玲瓏心腸才能搞定這樣一根筋的娃。媽媽我嘗試過戴高帽(極度表揚激勵,來獎勵你今天洗碗之類。。。。。。)、激將法(諷刺挖苦)、比照法(捧出鄰家小孩的美好)、悲情戲(苦口婆心作傷心欲絕狀數出媽媽的不易和辛苦)、擺出大道理(搜腸刮肚以各種自然科學來論證)、談條件(列出各種好處)、選擇法(給ABCD選項)、反問法(身份互換)等等花招,能奏效者十之五六吧,還有兩成是我自己先失控,那就是敗給麻袋敗給自己了,值得驚喜的是偶爾也會有個20%概率出現麻袋突然轉性,無條件改正的案例,比如突然可以自己早起了,還來個甜蜜的親吻,或者是突然要做作業,要學習,一下子變成「自雞娃」,常常讓我們錯愕不已之餘認為一定是哪裡短路了。。。。。。
麻袋除了父母爺奶為親,自己還指定了一個「新寵」--皮卡丘,去年不知哪天開始,睡覺旅行出去玩都要帶著皮卡丘,傷心開心無聊的時候甚至有時候刷牙都要帶著皮卡丘。麻袋甚至都還沒有看過皮卡丘的書或者動畫片,只是這隻皮卡丘是去年爸媽帶他去巧虎島時,爸爸在商場抓毛絨玩具機器上抓到的,剛開始也沒有如此這般喜歡,回家後一度束之高閣,然而突然精神寄託就這麼建立了,這隻皮卡丘從此就成了麻袋的至寶,傾聽麻袋的各種心聲、陪伴他的一種存在。
小班結束後,受大環境影響,麻袋開始接受我們少量的刻意的教學。不過現在算數只能算算簡單的20內不進位加減,麻袋根本還沒有領悟數學的樂趣,還沒有自主要去學、享受去學的訣竅,所以數學並沒有去深挖,給他偶爾玩玩APP遊戲、簡單規則的撲克牌、簡單的桌遊,他還是很樂意辛苦地算一算。比起數字、麻袋貌似更喜歡迷宮、立方、圖形、機械彈簧傳動、太空宇宙之類,理所當然對於孩子而言,當他還沒有體味到數學的趣味時,抽象的數字是無趣無聊的,所以即使算得慢,我們也從來不讓麻袋刷題,不找機構教學,相信水到方得渠成。
另一方面,麻袋很喜歡軍事、戰爭、還少見的具有一種愛國主義情懷,連念詩都是選擇喜歡軍旅題材的詩如《涼州詞》《出塞》之類,動輒就拿拼搭類的玩具要為中國製造設計什麼戰艦,要保衛國家。。。。。。有時候還會突然自己意氣風發的把唐詩翻出來大聲指讀,其實他不識得幾個字,都是根據圖案和位置背出來的。
上海的雞血環境是以牛娃、普娃、渣娃之標準來衡量周遭的孩子。按其標準,麻袋鐵定是渣娃檔次,主流的百花吳品學而思什麼的機構提升思維離蝸居太遠夠不著,距離遠加上這些機構太過熱門,使得我們連體驗一下的機會都沒有。還有半年,麻袋即將以目前這種狀態面臨幼升小了,沒有學區房、沒有報機構、雞血內容很清淡,這樣的渣娃也不得不拉出去襯託牛娃了。在現實的教育背景下,父母也是無法保護渣娃不受牛娃競爭的洗禮洗刷的,只願麻袋不斷強身健體、練就強大的內心和健康的體魄。
2017大半年來,麻袋和外公相處時間最多,受外公影響麻袋更加活潑好動了。踢球、打桌球、下棋、吹牛、社交、軍事這些都是外公的最愛,戲稱「外公的六藝」。可惜麻袋外孫,愛偷懶還沒耐性,在外公的各種哄騙誘導下,麻袋這也玩玩那也玩玩,就像清涼油一樣到處搽,什麼都玩個半吊子程度。但願在外公指導下能建立各種興趣,長大點陪外公殺個一兩盤棋、給外公喂喂招、陪外公吹吹牛、讓外公開心就好了。
滿5周歲前我觀察麻袋手指頭有點力氣了,於是讓麻袋拜了師學藝彈鋼琴,琴界向來沒有捷徑,只能勤學苦練。老師讓逼一逼,現在全家把老師的話都當聖旨來執行,每天監督麻袋練習。雖然大多時候是我們在「逼」,也有時候,可能自己一個人無聊了或者心情好了,不用大人跟催,麻袋會自己自然而然坐上琴凳,把老師教過的挑自己喜歡的彈一下,有幾次還把自己在幼兒園學過的喜歡唱的兒歌想猜譜猜出來,前幾天問我你有沒有《找朋友》那首歌呀?那認真模樣是真的用心了。將來麻袋長大了,也會有百無聊賴的時刻,也會有大喜大悲,自己坐上琴凳有音樂陪伴指尖、心靈亦不會孤單寂寞了。
我是麻袋媽媽,希望有生之年踏遍萬水千山。現在長居上海,閒來出遊有空隨筆,於是多年走走停停、寫寫看看中,兒時的夢想歷久彌堅。自從多了小麻袋也要依然克服帶孩子出遊的困難繼續行走。相反因為可愛的孩子從此視野裡又新添了不一樣的旅行趣味,那就是伴隨孩子、以孩子的視角看世界的感受。「毫端蘊秀臨霜寫」是我們記錄美好行程的一種方式,不隨大流,不為打賞,只是分享旅行的快樂。
《寫在麻袋4歲前夕》請回復麻袋4
《寫在麻袋3歲前夕》請回復麻袋3
《寫在麻袋滿周歲時》請回復麻袋1
《JEJU濟州島6月的海風》 第一集請回復 1
《JEJU濟州島6月的海風》 第二集請回復 2
《JEJU濟州島6月的海風》 第三集請回復 3
《JEJU濟州島6月的海風》 第四集請回復 4
《行走於秋天的萊茵河畔》 第一集請回復 D1
《行走於秋天的萊茵河畔》 第二集請回復 D2
《行走於秋天的萊茵河畔》 第三集請回復 D3
《行走於秋天的萊茵河畔》 第四集請回復 D4
《歸去來兮帛琉歸來》第一集請回復P1
《歸去來兮帛琉歸來》第二集請回復P2
《歸去來兮帛琉歸來》第三集請回復P3
《順流而下保津川》請回復J1
《蘭亭-浮生半日》請回復C1
《飛躍萬裡的澳(遨)遊》第一集請回復 AU1
《飛躍萬裡的澳(遨)遊》第二集 請回復AU2
《飛躍萬裡的澳(遨)遊》第三集 請回復AU3
《飛躍萬裡的澳(遨)遊》第四集請回復 AU4
《飛躍萬裡的澳(遨)遊》第五集請回復 AU5
《飛躍萬裡的澳(遨)遊》第五集請回復 AU6
《衝繩之春》請回復 OKINAWA
《東京點滴--臺場篇》 請回復 臺場
《東京點滴--GHIBLI》 請回復 G
《東京點滴--迪斯尼》 請回復 DISNEY
《東京點滴--媽媽牧場》 請回復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