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沒有一部醫療劇能夠稱得上完全的專業性。不過雖即如此,仍有一些醫療劇的專業性值得稱道,如日本的醫療劇就因為場景的逼真受到了觀眾歡迎,而美國醫療劇雖然略血腥但真實性一直較強。
大家一起來推薦你認為最值得看的醫療劇吧。
1、《醫生日記》
其實是一部紀錄片,由美國公共電視臺「新星」欄目於2008年推出,分上、下兩部,總共100分鐘。過去21年,電視臺跟隨七名醫生,從1987年他們第一天進入哈佛大學醫學院開始記錄他們成長的點滴。第一次見大體老師、第一次練習抽血、第一次看病人……充實的課程學習,艱難的實習考驗,畢業時的笑容,match時的緊張,住院醫師的成長,直至結婚、生子,以及現在職業道路上的點點滴滴。片中真實地展現了他們為成為醫生而做出的努力,還有他們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如何做到平衡。7名哈佛醫學生21年的心路歷程,真心覺得每個醫學生都應該看一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閱讀我的《周記37》,當中對該片做了較為詳細的推薦,同時附有視頻連接。
推薦指數:☆☆☆☆☆
2、《急診室的故事》
1994年開播的《急診室的故事》講述的是美國芝加哥一家急診室的故事,於2009年完結,共播出15季。該片的編劇麥可·克裡頓和尼爾·貝爾畢業於哈佛大學醫學院,本身就是出色的急診室醫生。同時,在編劇團背後,還有著以專業醫師隊伍為核心的智囊團為每一個案例提供科學支持。暢銷書《白袍——一位哈佛醫學生的歷練》作者艾倫·羅思曼就表示在她就讀哈佛醫學院大二時,《急診室的故事》不僅風靡宿舍,還傳遍課堂,看一小時的劇集,就好像上了七八次現場輔導課。《急診室的故事》也因為專業的醫學知識影響著此後拍攝的很多美國醫療劇。
推薦指數:☆☆☆☆
3、《白色巨塔》
《白色巨塔》有三部,日本和韓國都改編自日本超級暢銷書作家山崎豐子的原著,臺灣的改編自作家侯文詠的同名小說。當中以2003年日本的富士臺版的《白色巨塔》最具專業性,該片上映之初就因醫學場景的真實性受到了觀眾熱捧,並創下當年日劇收視率的最高點。《白色巨塔》的每集的片頭都有主演唐澤壽明的一段閉目模擬手術的特寫,手指的動作之到位和精準至今都令許多真正的醫生都讚嘆不已。主演唐澤壽明在一次訪談中提到,為了追求手術中完美的真實感,當年足足看了12個小時的真實手術的錄像。
推薦指數:☆☆☆☆
4、《豪斯醫生》
於2004年11月在福克斯電視網首次播放,去年5月完結。該片被譽為「倫理劇中最專業的醫務劇,醫務劇中最深刻的倫理劇」,不僅有著高超的醫學技術和嚴密的臨床思維,而且破案與醫療結合到了一起,上演了一場醫學版的福爾摩斯。在播出的8年時間內,編劇至少讓150種怪病「走進科學」。當然《豪斯醫生》的受歡迎與休-勞瑞的完美演繹密不可分,畢業於伊頓公學與劍橋大學的休·勞瑞演活了妙語連珠、尖酸刻薄的豪斯。這也無疑讓他榮獲2006年和2007年金球獎的最佳男演員獎。
推薦指數:☆☆☆☆☆
5、《實習醫生格雷》
於2005年在美國廣播公司首播,如今已播出九季,至今仍保持著每集千萬人次以上的收視,該劇描繪的是一群來到西雅圖仁愛醫院的年輕人的故事,講述他們長達7年的外科實習生活的各種喜怒哀樂。美國《時代周刊》曾以《實習醫生格蕾》等醫療劇為例進行民意調查稱,電視劇有時可充當教育角色。前年在美國,一位10歲的小女孩通過從電視劇《實習醫生格蕾》裡學到的心肺復甦術挽救了自己母親的生命。雖然是一群美女帥哥(男主角德裡克更被評為美國完美男人),但該劇的專業性一點不含糊。
推薦指數:☆☆☆☆
有三部是美國的,這也是不無原因的。美國拍醫療劇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為了向公眾普及醫療知識,因此醫療部門會派醫學專家指導專業方面的編寫和創作,將心臟瓣膜贅生物在哪裡、如何脫落引起栓塞等疾病的知識都十分直觀地呈獻。相比而言,國內醫療劇似乎更側重於表現醫患的情感,而在真實性上欠火候。雖然相對專業,美國的醫療劇中還是有很多顯而易見的醫療錯誤,就如美國紐約洛契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急救護理主任皮特·J·帕塔科斯說:「我和同事在提起《實習醫生格蕾》的時候,更多的是不自覺地談論起其中不符合實際的地方。」不過帕塔科斯也表示:「雖然醫療劇會有專業醫生的指導,但是也同樣很難顧及到方方面面。」
小編:你看過哪些醫療劇?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來「醫脈通茶館」跟脈友們一塊吐槽吧~~
=======
歡迎您關注「醫脈通」微信公眾帳號。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角,彈出菜單後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吧^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