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看著綜藝《奔跑吧》挺開心的,但是在結束的時候,居然有點難受。
根據節目組提供的種種碎片化信息,我們對於真相進行了多番的揣測,尤其是當一件件所謂的證據擺在了大家的面前,現場的觀眾搖擺不定,最終決定站在了李晨的這邊,其實當時我也覺得李晨應該說的是真話。
畢竟,在熄燈之前的視頻,總覺得沙溢應該是有任務的,口頭上說是看果盤裡有啥水果,但應該是在張望著鏡頭的位置才對。李晨打完了哈欠之後,沙溢居然也跟著打哈欠了,模仿是掩蓋緊張最好的方法。
然而,事實卻給了一個大巴掌,這居然是李晨自導自演的一場鬧劇,沙溢是被誣陷的,頓時覺得有些愕然。
原來,沙溢真的是在果盤裡有什麼水果,但是擔心水果不新鮮,還是不吃為好;而哈欠是會傳染的,看到李晨打哈欠了自然沙溢也跟著打了;不僅如此,沙溢盯著李晨的鞋,也想要買這樣漂亮的鞋子,而心裡有事的人,根本不會想那麼多事情。
怎麼會這樣呢?
原來碎片化信息組裝起來的,居然並不能百分百還原真相,有可能是被創造出來的真相。
而這期《奔跑吧》的主題便是「有時候,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你以為的事實不一樣是真相。」
老實說,最近網絡上的戾氣很重,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揣測,看著就有些難受。
這不僅讓我想起了坐在沙溢旁邊的蔡徐坤,其實我更想要用第一期他在節目中的外號蔡小葵來形容他,畢竟那是一個分界線,是我對這個大男孩的觀念改變的分水嶺。
在還未了解他之前,覺得他就是一個選秀出來的流量小生,明明羽翼還未豐滿,他的粉絲就將其包裝成大佬,刷爆各種數據,簡直就是吹上了天。
尤其是,那場周杰倫PK蔡徐坤更是經典,夕陽紅粉絲直接送周杰倫成了首個「超話」破億明星。
那時候認為蔡徐坤的粉絲就是以卵擊石,蔡徐坤也是被包裝出來的流量小生,根本沒有啥亮點。
因此,對於蔡徐坤,對於他的歌,對於他的一切,其實都存在著一些偏見。
說來也巧,這場PK是在去年的七月份,而現在也是七月,想不到心態居然就這樣改觀了。
看了《奔跑吧》裡面的蔡徐坤,總覺得就像隔壁家的小男孩,撒嬌的時候會對沙溢狂叫沙子爹,臭屁的時候,大聲搶答,「我知道,我知道,這也太簡單了。」結果一轉頭就忘得差不多了。
有點可愛有點臭屁又有點沙雕的蔡小葵,其實挺反差的。
可能有人說,我太傻了,就是一個綜藝而已,可能還是有劇本的,都是節目組偽裝出來的人設,何必去給他洗白呢?
其實,話並不能這樣說,我們總是要看到美好的事情,美好的一面啊。
生活已經不容易,何必讓自己看什麼都是不好的呢。
信息化的時候,我們接受信息的速度也越發地便捷,即便是一些小細節都可以被人放大。
我們可能在信息中分辨出真相,也有可能在這些碎片化的信息中創造了自以為是的真相。
碎片化信息真的可以讀懂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顯然是不確定的。
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是,放下心中的偏見,別蒙著眼。
瓜可以吃,但是吃瓜的時候要有一定的自我修養。
不了解真相,那麼便不要輕易給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