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金條的那些事:可換一座四合院

2021-02-07 古玩鑫

 

點擊上方古玩鑫,關注古玩收藏辨偽知識平臺  

 古玩鑫

古玩圈內小有影響力的收藏公眾號

每日發布專業古玩文章 幫助提高收藏鑑賞能力

 還等什麼呢  趕快關注我吧

來源:雅昌藝術網

  多年前一部電視劇《潛伏》紅遍大江南北,而電視劇中翠平往雞窩裡藏金條那場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最後翠平把雞窩裡27根金條作為黨費全部上交了組織。看到這裡很多人不禁要問,按現在的金價這些金條得值多少錢啊?

  今天我們就聊聊民國時期金條的那些事。

電視劇《潛伏》中的金條

電視劇《潛伏》中藏在雞窩裡的金條

  民國金條長啥樣?

  民國時期,老百姓將金條俗稱為「黃魚」。那時金條一般是不參與普通市場流通的,需到銀行、錢莊兌換成銀元,才能消費使用。身處動亂時期,稍微有錢的人家,都會在家中備上兩三根「小黃魚」,以備不時之需。那金條到底是什麼樣子呢?電視劇中主人公拿著金條晃來晃去,總是看不清,好不容易來個特寫還光線不好,讓我們沒見過民國金條長什麼樣的人很是著急。

2017西泠春拍 民國•中央造幣廠孫中山像五兩廠條

  今年西泠拍賣2017春季拍賣會為藏家徵集到了一件品相頗佳的「中央造幣廠孫中山像五兩廠條」,讓我們有幸能夠見到與《潛伏》那個年代完全吻合的金條實物。這枚廠條經實測長70.5mm,寬30.2mm,厚3.8mm。條面有孫中山側面頭像和古代布幣圖案,在圖案下方鈐有「中央造幣廠制」字樣;背鈐「號碼CD25582,成色991.0,重量5.0005市兩」等信息,原光狀態,保存完好。從這件孫中山像五兩廠條的形制來看,與電視劇中的金條還是有些出入的。

民國•中央造幣廠孫中山像五兩廠條背面

民國•中央造幣廠孫中山像五兩廠條局部

  民國初年,世界各國已經開始採取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黃金交易非常活躍,上海成為黃金交易量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世界第三大金市。1935年,國民政府開始實施法幣政策,嚴控黃金交易,規定凡持有黃金、白銀現貨者應向國家銀行兌換法幣,由政府集中收購黃金、白銀,禁止市場買賣、流通。

  抗日戰爭後期,國統區通貨嚴重膨脹,法幣貶值。為抑制通貨膨脹,國民政府決定開放外匯市場,實施黃金買賣政策,舉辦黃金儲蓄存款,收回法幣,平抑物價。1945年8月,黃金儲蓄存款陸續到期,政府命令中央造幣廠生產金條,之後交由中央銀行空運到各地備用,以供民眾兌換。製作金條原材料是由美國進口的四百兩重金磚,中央造幣廠直接進行切割,使用半自動式金條壓軋機製成各種重量的小金條。

中央造幣廠舊景

  什麼是廠條,有哪些規格?

  中央造幣廠鑄造的金條,簡稱為「廠條」,是民國政府中央造幣廠於1945年至1949年間鑄造的,用於黃金儲蓄存款到期兌付和戰時臨時軍餉,廠條以「兩」作為重量的基本單位,按重量一般分別鑄有10兩、5兩、1兩、半兩等數種規格,大克重廠條民間流傳較少。當時的老百姓將一兩重的金條稱為「小黃魚」,十兩重的稱為「大黃魚」。每枚一面壓有民國財政部「孫中山」「布徽」圖案或「中央造幣廠制」字樣,另一面打有確切重量、成色及數量編號。

  廠條上的編號代碼表示不同的鑄造廠,如編號代碼以CK、CA、CC開頭的,為重慶中央造幣廠或昆明中央造幣分廠生產的;編號代碼以CB、CD開頭的,是上海中央造幣廠或南京中央造幣分廠生產的。由此推斷,西泠拍賣2017春季拍賣會徵集到的這枚金條是1945年至1949年之間生產的,與電視劇演繹的時間也完全一致。國民黨政權潰逃臺灣時,從大陸帶走大量黃金,在臺北造幣上繼續生產這種金條,樣式稍有改變,但編碼開頭仍使用CD,這些金條成為國民黨退守臺灣後的物資保障,也成為後來臺灣經濟起飛的重要物質基礎。

  新中國成立後,大陸民間留存不多的廠條經過銀行兌換、政府回收熔化,加之民間有將金條融化改做首飾的傳統,到如今,民國時期的金條存世數量已非常稀少,保存完好的中央造幣廠金條更是非常少見,又因廠條由政府機構鑄造發行,具有權威性和標誌意義,故西泠拍賣2017春季拍賣會徵集到的這枚「中央造幣廠孫中山像五兩廠條」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和文物收藏價值。

  翠平的27根金條「大黃魚」,根據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頒布的《中華民國權度標準方案》,以31.25公克為一兩,共合8437.5克,按目前的金價也得值250萬元人民幣。但那時的購買力可比現在高得多!民國時期,1兩金條大概折為30塊銀元(現大洋),而當時150塊大洋就可以在北京買個小型四合院,按這個標準,帶著2017西泠春拍的這件五兩廠條就可以在北京安家落戶了。這270兩黃金大約相當於8千多塊現大洋,這些錢可以讓翠平在老家買到幾千畝良田成為一個大地主,或者在天津買幾十幢他們住的那種小樓房變成包租婆。解放前一個中等富翁的全部家底也不過如此,這樣看來這些「黃魚」還真當值錢啊!

  關於金條被叫做「黃魚」還有個小小的故事:

  相傳,蔣介石的得力助手情報局局長戴笠,對黃魚情有獨鍾,且經常安排手下不遠萬裡從重慶遠赴浙江為他購買美味的黃魚。

  戴笠的一個同學看到戴笠深受蔣介石器重,就想通過他弄個一官半職。他聽說戴笠喜歡黃魚,就把父親經商多年的積蓄全部拿去換了6根金條,趁著戴笠回浙江老家探親時送上,沒想竟遭戴笠拒絕,並怒斥:國難當前,百姓食不果腹,若能把金條換成糧食給予百姓,也是好事一件!

  後來聽街坊說:戴局長愛黃魚,不愛金黃魚。老同學大悟,遊走魚市買來幾斤黃魚油炸之後,放在菜籃子裡用紅布蓋上,戴笠臨走之時將菜籃子遞上,戴笠掀開紅布時,喜笑顏開,欣然接納。數日以後,這位老同學便收到了軍統局的納新通知,並漸漸被戴笠提拔並重用。

  故事傳到坊間,百姓就將金條俗稱為黃魚了。故事終究是故事,但乍眼一看,金燦燦的金條與黃魚還真有那麼幾分相似。

 

更多精彩內容,動一動您的手指

掃一掃下面的微信二維碼關注我們

註:文章精選自雅昌藝術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閱讀原文],2017年給自己買一份古玩禮物

相關焦點

  • 淺談民國中央造幣廠金條
    中央造幣廠鑄造的這些金條,簡稱為「廠條」,是民國政府中央造幣廠於1945年至1949年間鑄造的,用於黃金儲蓄存款到期兌付和戰時臨時軍餉,廠條以「兩」作為重量的基本單位,按重量一般分別鑄有10兩、5兩、1兩、半兩等數種規格,大克重廠條民間流傳較少
  • 他曾用金條搭積木,住著上億四合院,今74歲仍在演配角
    小時候不僅把金條當做是積木玩,還住著上億元的四合院。可就是這樣優渥的生活條件下,74歲的李光復老師還是一如既往地在堅持演戲。不得不說真的是很敬業了。記得有一次為了更好的了解角色形象,李光復直接跑到了公園裡,和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們聊天。
  • 令人羨慕的「富二代」老戲骨,兒時拿金條當玩具,今住上億四合院
    在當時的年代,李光復的媽媽用180 匹布換回一座四合院,如今價值上億,到現在李光復老師還住著。毫不誇張的是,李光復老師小的時候家裡是有金條的他在節目中曾回憶過,他小的時候還拿著金條當積木玩過,這條件甭說是在幾十年前,就是現在我們也還沒見過金條。
  • 玩金條長大,住北京3環四合院,兒子年入上億,74歲他還在演戲
    ,直接玩金條長大,我們普通人奮鬥一輩子說不定還買不起一根金條呢,更別說從小玩金條長大了。根據李光復自己親口所說,他小的時候家中經商,他從小就拿金條來玩。那個時候雖然還沒有什麼貧富的概念,但是小小年紀的他就已經贏在了同齡人的起跑線上了。
  • 李光復:從小玩金條長大,家住北京四合院,兒子是他一生的驕傲
    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娛樂圈,導演們為了播放量也開始啟用那些沒有任何演技可言的小鮮肉。而那些演技精湛的老戲骨們卻淪落到無人問津。據他在節目中公開透露說:「自己小時候的玩具是金條,每天拿金條搭積木玩」!
  • 從小玩金條長大,住北京四合院,兒子一年掙幾億,74歲仍堅持拍戲
    曾經的那些演技精湛的老戲骨,已經被觀眾所遺忘……不過在《人民的名義》這部反貪題材電視劇中,卻一下集結了幾十位老戲骨以及國家一級演員加盟演出!從出生就是一富二代,從小玩金條長大,家裡在北京還有一套四合院。之所以74歲還堅持拍戲,也僅僅是因為熱愛!
  • 74歲富二代李光復,兒時拿金條當玩具,如今住上億四合院不退休
    他是《情滿四合院》中愛咬文嚼字的「雞賊」三大爺。最令人驚訝的是,李光復在節目中提到過,他小的時候家裡有金條。他甚至在兒時拿金條當玩具玩過,這樣的土豪玩具就是放到現在也絕無僅有。但是在特殊年代的時候,那些金條都上交了。那會母親哭著告訴他一定要上交,什麼都沒有他的前途重要。他們家那會的住的四合院,至今依然保留完好,在一次節目中李老師特意介紹了一下這座四合院。四合院是母親拿180匹布換來的,現在早已價值上億。
  • 老戲骨李光復:兒時金條當玩具,住上億四合院,73歲仍在拍戲
    于謙近年來可算是被網友們給玩壞了,人人見他都能脫口而出的一句廣為人知的愛好:"抽菸、喝酒、燙頭。"私下更是坐擁一塊60畝地的馬場,還是個資深的收藏愛好者。圈內眾多老戲骨其實都是京圈隱形的大佬,在北京擁有四合院的都是實力非凡的人。
  • "老戲骨"李光復:拿金條擺積木,住上億四合院,兒子是他的驕傲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那些在娛樂圈沉寂多年,演技被埋沒的人,一旦被發掘就成了大家心中不可磨滅的「老戲骨」。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老戲骨——李光復。所以小時候的李光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甚至他的母親還拿著兩箱金條給他當積木玩。多年後,李光復在節目中被採訪時也說道:「拿金條擺積木」,這樣的話也驚呆了當時的觀眾和主持人。
  • 他74歲仍不息影,曾經卻稱:從小住上億四合院,拿金條擺積木玩
    要知道在一次採訪過程中,李光復表示過,自己小時候就已經住上上億四合院,還把金條當玩具玩。這樣的父親,自然是給自己的後代賺了不少錢,早年在開洋行收穫不少財富後,李爸爸就在北京買了一座價值不菲的四合院小時候他母親會拿一筐金條給他玩,那個時候小他還不知道那是十分值錢的東西,所以就拿金條擺積木玩。
  • 李光復:拿金條當玩具,兒子是最大的驕傲,住上億四合院仍拍戲
    小時候住的地方也非常豪華,在北京擁有一座四合院,地理位置絕佳,在北京的東單北極閣,這個四合院曾是吳佩孚的祖廟,屬於古董級別的四合院。據說這個四合院價值上億,而李光復的童年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別的小孩在外面玩泥巴,母親就拿來了兩箱金條,當時的李光復年紀還小,對金條還沒有任何的概念,所以把金條當做是玩具
  • 他拿金條當積木玩,住300平四合院,兒子年收上億,今仍在拍戲
    很多人可能覺得他是因為生活,74歲還在拍戲,但是他確實非常的富有,兒時就拿金條當積木玩,住在北京300多平米的四合院裡李光復在首都北京長大,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的父親是當年是闖關東的,家底十分的殷實,住在北京一座四合院中
  • 玩金條長大,住北京四合院,兒子年收入上億,74歲李光復還在演戲
    他們家人在北京三環內有一套四合院,當時沒什麼好驚訝的,但放到現在眾所周知,三環的一套四合院可是價值不菲。住著這樣一套四合院,相信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這還不算,他的家裡還有很多金條,小時候就經常拿金條擺積木玩,當我們還在玩泥巴的時候,他已經玩上了金條。這樣的孩子才真的配得上馬雲那句:我對錢不感興趣。
  • 他是國家一級演員,住上億四合院,曾拿金條當積木,74歲仍拍戲
    李光復的家庭條件非常優越,他住在價值上億的四合院之中,曾經還拿金條當積木,但即使擁有如此優越的家庭條件住上億四合院,曾拿金條當積木李光復出生在上世紀李光復就是在這套四合院中出生成長,如今這套四合院價值已經上億且有價無市,家庭條件優越的他玩的玩具也和同齡人不一樣
  • 他從小玩金條長大,住北京3環四合院兒子身價上億,74歲還在拼
    玩金條長大,住北京3環四合院,兒子身價上億,為何74歲還在拼?現在的娛樂圈,基本上已經成為了流量小生的天下,這也讓不少觀眾希望看到更多老戲骨的身影。在大家的印象裡,還是對實力派演員更為喜愛一些。,住著北京3環四合院,兒子年收上億,74歲的他卻依舊活躍在熒幕上。
  • 富二代李光復,兒時拿金條當玩具,住上億四合院,今74歲仍演配角
    《正陽內心》的「破爛侯」、《人民的名義》的「鄭西坡」、《情滿四合院》的「三大爺」等等……這些配角的戲份雖然不多,但李光復依然貢獻了自己精彩的演技,獲得了圈內外的無數讚譽。李光復在節目上還曾透露過,從小就拿著金條玩,拿著金條擺積木玩。
  • 玩金條長大,住北京3環四合院,兒子年收入上億,74歲他還在拍戲
    據說這一套四合院足足有300度平米,有18個房間,怎麼說也有超過100年的歷史了,非常具有歷史意義。李光復的童年,就在這裡長大。李光復自己回憶道,他小時候都是用金條來當積木玩的,這家庭條件超乎你的想像。
  • 《輻射76》金條商人在哪?金條換新裝備技巧心得
    輻射76金條商人在哪?今天怎麼換新裝備?
  • 幼時金條做玩具兒子是一生驕傲,74歲老戲骨住上億四合院仍拍戲
    之後,因為社會動蕩他來到北京,並買下一座四合院,當時這座四合院是父親用180匹布換的,如今四合院已經價值上億李光復在小時候非常淘氣,母親便拿出一箱金條讓他當積木玩。
  • 住北京四合院把金條當玩具,兒子年收入上億,74歲的他還在拍戲
    住北京四合院把金條當玩具,兒子年收入上億,74歲的他還在拍戲現在娛樂圈當中有非常多的老戲骨,雖然他們已經到了頤養天年的年齡,可是依舊活躍在娛樂圈當中,有些人是為了生活,有些人純屬愛好,比如說李光復雖然李光復在螢屏上飾演了非常多的形象,但是他飾演最多,而且表現最好的應該就是父親的角色,無論是家庭比較富裕的父親形象,還是窮困潦倒的父親形象,他都詮釋的惟妙惟肖啊,看起來像個非常普通農民的李光復,其實是個名副其實的富二代,年少的時候就住在豪華的北京四合院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