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家長們都說讓孩子開口說話順其自然一些,但是聽到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孩子開口說話早。其實還是會有一些著急的。
擔心孩子開口早晚,是不是和智力有關係?
其實關於孩子開口說話這件事情,更多的不是和智力有關。而是和環境有關。
孩子說話,其實更多的是一種模仿的本能。
所以在孩子2歲左右,語言功能發育到一定程度之後,會有明顯的模仿別人說話的情況。
像是正在熱播的綜藝節目《婆婆媽媽》的第一期中,李晟2歲的兒子都一直在模仿李晟說話喊爸爸李佳航「老公」。
在李晟糾正他說「這是我老公,你爸爸」的時候,李晟兒子依舊在模仿李晟說「你爸爸」,鬧出了啼笑皆非的生活小插曲。
所以說如果孩子生活的環境一直都是比較安靜的。接觸到的語言比較少,那麼孩子說話晚,也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雖然孩子年紀小,不能開口說話,但是在這期間,孩子是一直在吸收外界帶給他的刺激。
所以說,想讓寶寶說話早,家長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培養了。
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
孩子0-1歲
這個階段,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和孩子說一些簡單句子,生活中遇到什麼都可以給孩子介紹。
比如說,抱孩子坐在沙發上,就可以告訴孩子,坐的這個地方是沙發,前面擺放的是茶几,茶几上面的是紙抽、還有水杯……
說這些的時候儘量語氣要慢,可以說一會停一會,而且要表達的清楚一些,說完一個物品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去摸摸這個物品。
這樣有意識地帶著孩子說話,每天最起碼要有30分鐘。
在平時的時候家長也可以發出一些有趣的單音的詞,像是「咚」「噗」等。孩子聽著有趣,更有興趣去摸模仿。而且發音簡單,是有利於孩子模仿的。
孩子1-2歲
因為「聽」別人說話聽了一年多了,所以孩子對生活中的一些高頻詞基本上都能夠聽懂了。
像是吃飯,喝水,尿尿等。
所以即使孩子現在只能蹦出幾個不連貫的詞,眼神也可以給到大人,大人通過孩子的表情,知道他已經聽懂了。
那麼在這個階段,家長就不用想在前一個階段那樣,調高嗓音來吸引孩子注意力。
在這個階段,家長要做的就是在孩子發出聲音的時候及時給他回應。然後把話題接下去,讓孩子感覺到說話的好玩之處。
如果孩子說話的時候還有一些寶寶語,也就是說話的時候習慣說疊詞,那麼家長也可以有意識地去糾正。
比如孩子說說「果果」的時候,家長就可以說「是的,這是蘋果。」
家長不必強迫孩子馬上就改過來,但是每次家長都強調一下,這樣多次重複之後,孩子也就改過來了。
而且在這個階段,家長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就要注意,自己不要用寶寶語,而且要多說一些新鮮的詞彙,豐富孩子的詞彙量。
孩子懂得詞多了,知道該如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那麼自然也就會更願意開口去說。
孩子2-3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說的大部分話孩子就能夠聽懂了,而且此時也到了一個語言的爆發期。
孩子在這個階段會變成一個小話癆,嘴巴一直不停地和你在說話。
在這個階段,家長都要抓住這個「語言爆發期」,給孩子充足的養分。
帶著孩子一起看繪本這件事是一定要的了。很多新鮮的詞彙,其實生活中是不常用的,家長整日翻來覆去和孩子說的其實就是那麼幾件事,孩子接觸到的詞彙就是那麼多。
但是帶著孩子看繪本,就能從中了解到很多的新鮮詞彙。孩子可以看的不僅僅是繪本的文字,從封面到主人公的形象,是什麼動物,穿了一件什麼樣的衣服。
和孩子講這些的時候,孩子的詞彙量也就得到了擴充。
還有就是帶著孩子唱一些兒歌。而且中用到的詞彙通常都很簡單,而且會有一定的段落,自己唱的時候有一定的韻律所以很朗朗上口,有利於增加孩子的詞彙量。
早教專家王桂岐與兒童作家張秋生、滕毓旭、朱慶坪、彭萬州等人聯合打造了一本專門幫助寶寶學說話的早教書——《寶寶學說話》。
幫助寶寶在語言發展期提升詞彙積累、口語表達和社會交往能力,也為寶寶未來識字和閱讀打下一定的基礎。
《寶寶學說話》適合閱讀年齡愛1-3歲。書中精選兒童文學作家的經典好故事,簡單有趣。更好的增強孩子語言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繪圖也和故事強烈,可以讓孩子在聽這個故事的時候更理解講的是什麼,以及通過豐富的色彩讓孩子對故事產生聯想,引導寶寶發揮想像,表達自己的想法,開口說話。
《寶寶學說話》——語言遊戲這一冊中,每個遊戲後面都有「專家導讀」,告訴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去一步步的去學說話。
讓書中的知識功能發揮到了最大化,鍛鍊孩子語言能力更有效果。
隨書附贈的還有可愛的遊戲頭飾,以及贈送了小嬰孩圖書代言發聲的可樂姐姐的70段朗讀音頻。以及互動的遊戲卡紙。
讓孩子在學說話的過程更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