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追劇的你們應該有察覺,許多劇前都被一段看似「投入非常不菲」的廣告承包了……
志玲姐姐穿著閃鑽金裙、帶著夢幻光暈,大步流星地走進如凡爾賽皇宮般的宮殿,碰到了自己的「分身」。
不知情的觀眾還以為哪個藍血大牌籤下了志玲姐姐,直到末了志玲轉身姿雅一笑,不緊不慢地念出:「海倫凱勒眼鏡」,我們才恍然大悟。
細心的你不難發現,這支華麗廣告的框架疑似在模仿查理茲·塞隆經典的Dior真我香水廣告。
海倫凱勒還投放了各大電影院線的映前貼片廣告,新設計的品牌Logo,加上大製作廣告+代言人,都彰顯了國產眼鏡品牌的土豪程度。
只可惜,在商場投放硬廣時文案和美工又被打回了ppt水準,還把「collection」拼成了莫名其妙的「collocation"。
亂壓幾個英文字以顯洋氣血統……
作勢君也沒搞清楚Modern Real和Elegent Real的意思,大概是想表達語氣的加重。
品牌還聘請志玲姐姐擔任「光芒」系列的首席設計師。
設計過程更是被廣告全程捕捉下來:志玲姐姐親自繪畫草圖,專業度Max。
這番操作,看得出我朝國產眼鏡品牌想「改頭換面」的決心,紛紛在代言人上下足功夫。
名字詭異的海倫凱勒還只是「後期之秀」,真正的「老大哥」還數從電視購物中走出來的暴龍眼鏡。
志玲姐姐夠大牌了?暴龍眼鏡從來不落於人後,大手一揮直接籤下好萊塢花旦安妮·海瑟薇。
奧斯卡最佳女配的榮譽加身,《公主日記》與《穿Prada的女魔頭》讓她在天朝認知度頗高。
但安妮·海瑟薇近年後續優秀作品較少,漸漸不在好萊塢受寵。暴龍此時「錯峰」籤下安妮,可謂性價比頗高。
可是哪怕是安妮公主在好萊塢「落難」,排場還是要維持世界一線。外行人也能看出,暴龍的廣告畫面,比海倫凱勒更懂「less is more」的時尚箴言。
暴龍明白如今的年輕人都不吃「華麗土豪風」了,於是請來了多次為<Vogue>拍攝封面的華裔時尚攝影馮志凱來操刀廣告。
但即便如此,安妮·海瑟薇代言暴龍還是令人多少吃驚的。
就像鳳凰男牽手白富美,之前暴龍也把下面這則廣告投放到各大影院,最後Logo出來時,不少觀眾比看了正片的反映還要激烈……
幽默的網友更是理解安妮海瑟薇,為了養娃下海撈金的不易。
但畢竟暴龍的受眾群體,並非城市中的白領,太大片感的廣告似乎並不接地氣。
到了真正要賣貨時,暴龍的美工又調整成了這樣。海瑟薇也被打成了淘寶野模,在漸變色彩下「盡情優雅」。
安妮·海瑟薇團隊不知道是不是和國內明星取了經。既可以代言國際大牌,又可以屈身當一隻「閒雲野鶴(ji)」。
除了暴龍眼鏡以外,她還接下了國產珠寶品牌的代言,可謂集中發力在中國吸金。
不過,暴龍在物色國際代言人的策略上一直很統一:偏好國民臉熟但已退出一線行列的歐美女星,但作勢君聽說她們籤給暴龍的價碼並不低。
比如前一任代言人是蘇菲·瑪索,也是漸漸式微的歐美女星,幾年前還上了春晚。
廣告再度學習了Dior的畫面感,一定要在背景的顯眼位置給艾菲爾鐵塔留出版面,以示法(fà)式血統。
暴龍在2017年還籤下了如今比伯的新婚妻子海狸,以抓取學生妹的年輕市場。
暴龍很會效仿大牌籤約明星的那一套,海狸的頭銜是「北美和歐洲區代言人」,但國內品牌官微也沒少發……
除了歐美女星以外,暴龍也沒放過王俊凱這樣的流量男藝人,非常會「多點開花」。
廣告也拍得非常宏大絢爛,仿佛一支動感MV。
知道用國際明星來提升形象,靠粉絲經濟來提升銷量,策略之縝密,竟然讓作勢君無話可說。
不過國產眼鏡「三劍客」中——不能沒有陌森的姓名。
他們請的是國內第一個登上美版<VOGUE>封面的中國女星、Dior全線大使Angelababy傾情代言。
視頻廣告走的是韓國女團味兒十足的畫面基調。
相比上一代陌森代言人——自己丈夫黃曉明和大冪冪的那版廣告,起碼少了幾分鄉鎮企業家的味道。
最幽默的是,陌森官微很懂「靈活行事」。比如baby參加Dior巴黎大秀,陌森官微會第一時間傾情蹭熱度,而參加紅蜻蜓和美圖相機活動時,則立馬安靜如雞。
陌森也懂得緊抓流量鮮肉的重要性,另一位代言人便是胡一天。但宣傳文案略尬,「硬核」真的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
加上早前陌森籤下的娜扎,可謂形成了流量小花+流量小生和<VOGUE>美版第一人的立體代言矩陣。
借著這個契機,作勢君順便去扒了一下這三個「硬核」眼鏡品牌的來歷。發現無論是海倫凱勒、暴龍、還是陌森眼鏡,它們的品牌包裝套路都出奇的一致。
國產血統,然後再砸重金邀明星代言拉知名度,比如你看它們的百度百科簡介:
陌森和暴龍眼鏡其實同屬一家集團——廈門雅瑞光學。
由於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業績和佔有率太出色,在2012年高達3億元營收。所以在2013年被法國光學眼鏡龍頭依視路盯上,並收購其50%股份。
而另一家——海倫凱勒的概念給的更是模糊,自稱來自美國,但產地依然是廈門。
這個用盲人女性作家命名的「美國」眼鏡品牌,先不論是否有徵求過Helen Keller家人的意見,這樣挪作商用的致敬方式也格外說不過去。
在Google輸入品牌關鍵字,有大量國外新聞批評用「海倫凱勒」來命名眼鏡品牌是非常不妥當、不尊重人的行徑,甚至是刻意諷刺。
美國的大名鼎鼎時代公司旗下的《LIFE》雜誌,是出了一則視頻專門報導:用海倫凱勒命名眼鏡品牌,這真的不是一個笑話,在中國就真實發生了。
這種「硬蹭」國外失明名人的事例,讓人未免有點哭笑不得。
但在太平洋的這邊,海倫凱勒依然賣得不亦樂乎,甚至還辦起了「荒誕離奇」的現場發布會。
臉刷得雪白的模特,畫著絳唇、穿著金色禮服搭配誇張頭飾登場,墨鏡反倒像是最多餘的東西……
話說回來,如此肯在宣傳甚至是起名上砸重金的國產眼鏡品牌們,在設計上究竟做得如何呢?
拿暴龍的這款熱賣墨鏡來舉例:
誒,怎麼海倫凱勒竟然也有一模一樣的款式?
因為他們全都抄襲自Gentle Monster的大熱款In Scarlet啊……
陌森也沒輸,同樣有和GM Thinker系列相似度極高的款式,還別具巧思地換了鏡片顏色。
陌森倒很誠實,在通稿裡直接喊出了「韓式設計」……
再往前翻品牌歷史,安妮·海瑟薇廣告中戴的這副暴龍墨鏡,無限接近Dior賣了好多年的款式……
其實這種例子還有很多,作勢君礙於篇幅就不一一列舉了。
這也並不奇怪,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到廣告和宣傳裡了,哪有空閒去做原創設計呢?
靠普天蓋地的廣告和明星效應,也能一年賣3億,與法國龍頭企業合作。而真正在潛心做設計的國產配飾品牌呢?卻只能屈身於淘寶,運氣好的可以進進買手店,出頭之日甚微。
女模的款式明顯抄襲Gucci雙G造型,男款也是和Dior Homme經典款撞車。
這是國內許多行業本末倒置的現狀,只是在容易被「看到」的時尚產業上尤其突出,它們的受眾也極其買單。對這種現象,也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們,能夠有自己的判斷。
請明星代言不該是品牌鍍金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