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河山待後生》上影節獲殊榮

2020-08-05 光明網
《重整河山待後生》上影節獲殊榮

呂麗萍(左)扮演老年駱玉笙。

《重整河山待後生》上影節獲殊榮

顧靖扮演青年駱玉笙。

本報訊(記者丁曉晨)由天津盛世華典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製作,並聯合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天津秀川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品的電影《重整河山待後生》,在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傳媒關注單元獲6項入圍,並榮獲兩個獎項。

《重整河山待後生》一片根據中國現代曲藝大師、鼓曲泰鬥駱派京韻大鼓開創者駱玉笙先生的人生歷程改編而成。影片以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駱玉笙受邀演唱電視劇《四世同堂》主題歌《重整河山待後生》為線索,串聯起她的一生經歷,特別是在抗戰爆發前後遭受日寇鐵蹄和地方黑惡勢力的雙重壓迫,以一個弱小女子之軀堅守一個藝人、中國人的情操和尊嚴,展現了以駱玉笙為代表的有氣節、有風骨的藝人轉變為為人民群眾、為國家的文藝事業奉獻才能、成為德藝雙馨的文藝工作者的心路歷程。

影片中老年和青年駱玉笙分別由著名演員呂麗萍和新秀顧靖扮演,其他主要角色由天津籍知名演員謝綱、劉亞津、劉偉、臧金生等擔當,其中多位天津籍表演藝術家都以天津話出演影片,津味兒十足。值得一提的是,引出影片情節的人物——著名音樂家《重整河山待後生》曲作者雷蕾,本次也再度出山為電影譜曲。雷蕾看過影片後表示,片中那段邀請駱玉笙出山演唱《重整河山待後生》的情節還原度很高。

《重整河山待後生》獲得本屆國際電影節傳媒關注單元6個提名獎項,最終,劉亞津和唐夏娃獲得「最受傳媒關注男配角」「最受傳媒關注女配角」獎項。據悉,本片將於9月份上映。

相關焦點

  • 李維康:對《重整河山待後生》最有感情
    中國人,意志堅,重整河山換新天!」一首深情的《盧溝謠》將我們帶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松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長城 謠》……在抗日戰爭期間,曾有一大批經典的抗戰歌曲響徹中華大地,激勵著千千萬萬愛國將士和民眾奔赴抗日救亡的戰場。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戰火硝煙中誕生的那些旋律至今仍然帶給我們無限激情與感動。
  • 歌壇前浪後浪,可一曲《重整河山待後生》卻成絕唱!
    《重整河山待後生》是一首歌曲,是1985年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的主題歌。這部作品通過眾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反映了在抗日時期人民大眾逐漸覺醒的過程和頑強不屈、奮起抗日的精神。隨著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的播放,駱玉笙先生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後生》旋律激憤、高亢、悲壯,節奏自由,迅速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歌曲,老先生的出色演繹使更多的人領略了京韻大鼓的藝術魅力。駱玉笙先生堪稱人民藝術家,在演唱這部作品時,發揮其音域寬闊、抒情色彩鬱的演唱風格,並糅進了悲壯、蒼涼的演唱特點。
  • 歌壇前浪後浪,可一曲《重整河山待後生》卻成絕唱
    《重整河山待後生》是一首歌曲,是1985年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的主題歌。這部作品通過眾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反映了在抗日時期人民大眾逐漸覺醒的過程和頑強不屈、奮起抗日的精神。隨著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的播放,駱玉笙先生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後生》旋律激憤、高亢、悲壯,節奏自由,迅速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歌曲,老先生的出色演繹使更多的人領略了京韻大鼓的藝術魅力。
  • 粵產新片《重整河山待後生》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廣欣由廣東群星影業傳媒集團投資出品的傳記片《重整河山待後生》入圍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成為唯一一部入圍該單元的片。《重整河山待後生》由本土著名導演周勇擔任監製,李延亮擔任編劇,馬恵武執導,顧靖、劉亞津、謝綱、呂麗萍、臧金生、劉偉等主演。該片講述了駱派京韻大鼓創始人駱玉笙的藝術足跡與傳奇人生。駱玉笙敢愛敢恨、智慧勇敢,同時擁有極高的藝術成就,在70餘年的藝術生涯中,創立了以字正腔圓、聲音甜美、委婉抒情、韻味醇厚為特色的「駱派」京韻。
  • 「重整河山待後生」——經典名著《四世同堂》開播
    一提起《四世同堂》,很多人或許首先想到的是1985年播出的同名電視劇,腦海中會浮現出駱玉笙先生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後生》。「千裡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為雪國恥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後生!」
  • 粵產新片《重整河山待後生》入圍上影節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
    此次入圍各大單元的影片類型豐富,其中不乏熱門影片,包括入圍金爵獎劇情片單元的《風平浪靜》《吉祥如意》、入圍亞洲新人獎的《蕎麥瘋長》等,傳記片《重整河山待後生》則成為唯一一部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的粵產新片。《重整河山待後生》由廣東群星影業傳媒集團投資出品,本土導演周勇擔任監製、馬惠武執導、李延亮任編劇。影片會集了顧靖、劉亞津、謝綱、呂麗萍、臧金生、劉偉等主演。
  • 五屏融合直播,電影頻道全景直擊上影節
    透過電視螢屏、網際網路屏幕、移動網際網路小屏、落地電子屏與院線銀幕,電影頻道融媒體在「直擊上影節」報導中首度實現了五屏跨越融合直播。
  • 《春江水暖》問鼎最受傳媒關注影片 張子楓獲女主角榮譽
    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閉幕儀式現場導演顧曉剛的處女作《春江水暖》在電影語言上的探索深得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榮獲最受傳媒關注影片和最受傳媒關注新人導演。作者導演萬瑪才旦也憑藉《氣球》收穫最受傳媒關注導演和最受傳媒關注編劇兩項殊榮。
  • 重逢·參與·榮譽:電影頻道10小時全景直擊上影節
    七月的最後一天,面對「直擊上影節」電影頻道融媒體直播鏡頭,導演李少紅連連感嘆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挺了不起」。剛與眾多青年電影創作者共聚創投單元的她,將上影節破除萬難的舉辦本身,視作對自己和同行的一種鼓勵。作為自二月柏林國際電影節後首個線下舉辦的國際A類電影節,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已成為後疫情時代世界電影節的表率,更為影院有序復工後的中國電影界注入信心與力量。
  • 《春江水暖》摘得上影節最受傳媒關注影片 張子楓獲最受傳媒關注女主角
    電影《春江水暖》獲評最受傳媒關注影片,顧曉剛憑藉該片獲最受傳媒關注新人導演;萬瑪才旦憑影片《氣球》摘得最受傳媒關注導演與最受傳媒關注編劇兩項榮譽;張子楓憑《再見,少年》獲評最受傳媒關注女主角,仁青頓珠則憑藉《我的喜馬拉雅》獲最受傳媒關注男主角,該片與《傑米拉》一同獲得組委會特別榮譽。徐帆、趙薇、陶虹、唐季禮、胡玫、塗們、顏丙燕、陶紅、張碧晨、文牧野等影人共同見證了各項榮譽的揭曉。
  • 汪東城茜拉成國粹專家《新聲代》00後玩新花樣
    上周節目的特殊任務中,汪東城和牛欣欣合作《重整河山待後生》挑戰戲曲、王睿卓搭檔老奶奶演繹傳統民歌《茉莉花》,兩段精心選擇的歌曲和全新改編的曲調令人眼前一亮,觀眾大呼「太新鮮!原來國粹傳統還可以這樣玩?」,00後的新編演唱再獲如潮好評。  上周播出的《中國新聲代》中,茜拉班級接受的任務是傳統民歌,由王睿卓挑戰演唱江蘇民歌《茉莉花》。
  • 鄧倫新劇爆料:《重整山河待後生》,將和張翰旗下藝人合作
    我要說的這部電視劇或許有的朋友聽說過,名字就叫《重整山河待後生》,根據我的推測,這部劇應該的一部原創的劇本,因為我並沒有找到類似的小說,或者其他的情節,只找到了一首和這部電視劇同名的歌曲,而且還是非常老的一首歌曲。現在網上已經傳出了各種消息,這部電視劇已經在籌備當中了,不過播出的時間距離現在還很遙遠,已經排到了明年三月份了,而且並不知道會不會有臨時的變化。
  • 愛康科技:控股股東重整計劃獲法院批准,營收、淨利雙降待反彈
    愛康實業股東會依據公司章程作出決議,愛康實業單一法人實體向江蘇省張家港市人民法院申請重整,希望在法院的指導和監督下,通過重整程序,全面化解愛康實業債務危機、獲得新生,同時最大程度保護全體債權人的利益。根據與之前主要債權人的初步溝通,各金融機構擬支持愛康實業重整。愛康實業表示,集團系下其他關聯企業不在本次申請重整範圍內。
  • 大影節邀是枝裕和開講 《風平浪靜》等佳片獲推
    創始人黃會林教授表示,創辦大影節的初衷是希望通過高校影視教育,培養出一批能對中國電影發展發揮正面作用的青年才俊,從而推進中國電影的前行,同時也讓年輕的大學生,通過關注中國電影獲得心靈的陶冶和情趣的提升,得到美育的滋養。
  • 上影節回顧:那些不可忽視的新人和新作!
    很喜歡今年上影節海報的名字——重逢,代表著所有期待和電影重逢的我們。有幸,這次小戲也親臨了上影節,除了看到了眾多為中國電影行業重啟而忙碌的電影人,還觀看了眾多優秀的電影作品。今天,就讓我們盤點一下上影節得獎的演員和入選的電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