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
大家好,這裡是芥末說娛樂
前兩天TVB在香港舉行了53周年土味臺慶,堪稱80年代歌舞廳現場版。不愧是TVB的傳統風格,以前拍電視劇道具循環使用,現在搞臺慶也循環使用。別人是時代在進步,他們是原地踏步踏。
是因為TVB沒錢嗎?其實TVB一直很有錢,只是太節省(摳門)了,該省的不該省的地方都省。難怪他現在沒落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跟這個有關。
遙想當年TVB拍攝的經典港劇可以說是制霸一個時代,像古裝的有《射鵰英雄裝》、《天龍八部》、《神鵰俠侶》等,警匪的有《刑事偵緝檔案》、《法證先鋒》、《陀槍師姐》等真是數不勝數。再看看如今的TVB在觀眾心裡已經沒有期待了。
現在網上有個論調,覺得TVB的沒落和他的摳門有著直接的聯繫。一部劇的成功的關鍵有很多因素,其中好的演員佔據很重要一個環節。眾所周知TVB對待旗下藝人可謂是摳門至極,用剝削這個詞來形容都不為過。
藝人在我們的認知裡面一直是高收入人群,但是對於TVB的藝人來說還真不是這樣。2018年的時候像訓練班畢業剛剛進入TVB的新人月薪大概是6K港幣左右。
這種7-8線小演員不說,佘詩曼應該算比較靠前的吧,然而她拍攝一集電視劇才4萬。
一部電視劇拍攝時間3個月起步,一年假設能接到兩部30集的電視劇才能賺240萬。TVB這種為了加快拍攝進度會經常壓榨所有人員時間,一天工作20小時是常態,連續工作幾天也有過。
哪怕這麼辛苦很多人會想能拿240萬也挺幸福的,但是你們知道香港生活成本有多高嗎?一個20平米的房子售價五百多萬。也就說TVB一個頂尖的藝人工作兩年都買不起一個20平米的房子。
我想這些藝人可能特別羨慕在電視劇中自己能飾演的有房有車的角色吧,畢竟現實生活中他們什麼都沒有。
使徒行者3中飾演魏德禮的馬國明不說頂尖但是不算4-5線藝人了吧,12年就已經獲得了TVB舉行了《萬千星輝頒獎典禮》的最佳男主角獎,可是他給TVB打工18年,到2016年四十幾歲的人了才買起人生第一套房子。
像臨時演員的話更不用說,在橫店誰聽說過有群演因為沒錢被凍死在街頭嗎?2019年TVB的一位臨時演員劉何志因為窮困被凍死街頭。配角等為了生活去擺地攤什麼的更是屢見不鮮。
換成到內地呢?佘詩曼到內地拍攝電視劇一集可以拿到15萬左右,一年時間可以買40平米的房子。像內地流量小生拍攝一部電影幾百上千萬片酬都成了常態,之前鹿晗不都有拿上億的片酬。
這一對比我想稍微有點腦子的都知道要怎麼發展了吧?所以近年來TVB人才嚴重流失,有經商能力的都經商去了, 能往內地發展得都來內地了。人才流失僅僅是他們摳門所帶來的的惡果之一。
想想以前TVB看到的電視劇哪一部不是一個給人小成本製作的感覺,一個道具重複使用美其名曰御用。雖然發揚了老祖宗的節約美德,但是對於現在口味越來越刁的觀眾來說很明顯跟不上時代。製作粗糙加人才流失不怪現在觀眾對港劇的唱衰了。
我在這不是鼓勵藝人拿高薪,但是對於一個行業能做踏踏實實做到優秀拔尖的人不應該獲得行業裡面與之匹配的收入嗎?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良性發展給觀眾帶來更優秀的作品不是嗎?
有不同意見的朋友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