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斯偉返校參加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校友骨幹培訓班
在香港有超過10年市場營銷經驗的香港青年校友吳斯偉,謀新思變,抓住大灣區機遇,來到佛山粵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南海青創工合空間(下稱「工合空間」),擔任運營總監。他作為大灣區的」代言人」,通過」香港青年發展基金」合作機構吸引香港創客北上。他的故事登上香港文匯報、香港仔報紙。
吳斯偉在「大灣區·大未來」主題快閃上代表工合空間接受央視採訪,希望更多港澳青年能夠來到大灣區佛山南海來創新創業。同時,他所工作的工合空間作為大灣區的「超級聯繫人」,一直在鼓勵和帶動來內地的港澳青年積極參與愛國主題活動。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2005級廣告系校友
香港青年
佛山粵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
南海青創工合空間運營總監
吳斯偉是暨南大學2005級新聞與傳播學院廣告系校友,曾在100周年校慶上獲評為「暨南大學形象之星」。談起在暨大讀書的日子,他感慨良多。
我非常幸運地來到了暨大。在這期間經歷了許多難忘的事。
吳斯偉出生於中國香港,7歲時來到內地,入讀潮州小學。由於香港籍學生內地升學須參加兩校聯招,經過勤奮努力的複習後,他成功考取了暨南大學。
2006年,是吳斯偉入學的第二年,為迎接暨南大學100周年校慶,新聞與傳播學院在全校範圍舉辦了選拔比賽,吳斯偉通過了包括才藝表演、演講表演、綜合表演等在內的考核,獲評為「暨南大學形象之星」,這讓他感到十分自豪。
大二那年,他還在暨南園中邂逅了一段美好的愛情。吳斯偉與妻子相識相知於此,常常一起學習。畢業後,他們步入了婚姻殿堂,現在已經成為了幸福的一家三口。
「暨南大學為我們提供了優越的學習資源。」通過向名師請教,吳斯偉不斷開闊視野,積累知識。談及最想感謝的老師,他首先想到的是新聞與傳播學院時任副院長楊先順教授。「楊老師教了我們許多實用的知識,並且細緻地指導我畢業論文。」
潮州成長、暨大讀書的經歷,讓吳斯偉親歷了內地城市的迅速發展,也讓他對內地情況和文化理解頗深。這些都為他後來融入灣區發展、投身祖國建設埋下了種子。
作為暨南大學佛山校友會的一員,吳斯偉前不久回到母校,參加了第四屆校友骨幹培訓班。
距離畢業已經12年了,這次回來,感覺整個校貌升了一個檔次。我那時候進來是1.0,現在是2.0。
這次回到母校,吳斯偉認識了很多年輕校友,其中還有很多00後的年輕骨幹,他們代表著新世紀的力量。通過和他們交流,他發現他們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也很有激情,令他備受鼓舞。
港澳青年要參與大灣區發展,就需要了解內地文化,融入內地生活。吳斯偉表示,他希望通過參與校友骨幹培訓班的課程和活動的機會,藉助母校的平臺,聯合港澳青年參加一些內地活動,幫助他們進行磨合。
另外,他還希望能夠運用工合空間裡積累到的政府、媒體和企業等各方面的資源,來幫助那些想要創新創業的師弟師妹們,讓他們少走彎路,更好發展。他希望以後能夠帶動佛山的校友們去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讓他們能有更多機會回歸母校,增強向心力、凝聚力和歸屬感。
港澳青年大灣區雙創政策、平臺已十分豐富,但如何吸引更多團隊項目北上、如何讓已進駐的團隊在孵化中、孵化後得到更好成長,是當下的難題。
有鑑於此,暨南港青吳斯偉來到工合空間擔任運營總監。他不斷接洽政府、企業和各類團體,為港澳創業團隊對接政策、市場和技術。他還儼然是大灣區的「代言人」,通過「香港青年發展基金」合作機構,吸引香港創客北上。
在今年1月來到佛山之前,吳斯偉在香港工作了十餘年。他先後在電訊盈科、水晶石、廣告公司等從事銷售工作,也有過創業經歷,在市場營銷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我就像一個『抓藥師』,團隊、項目需要什麼,我就抓取什麼『藥方』給他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拓展業務受限,吳斯偉開始探索謀求新出路。國家推動大灣區建設的浪潮則給了他轉型的機會;也正是在疫情期間,他觀察到不少香港青年和他一樣想謀求新發展,但對於前往大灣區的其他內地城市發展猶豫不決,或者仍在苦苦尋找機會。
吳斯偉說,佛山是粵港澳大灣區廣州-佛山極點城市,
創業資源豐富。
「我就想,我並沒有具體的創業項目,但或許可以以一個『服務者』、『中間人』的角色,開展工作,找到我個人的發展空間。」
雖然吳斯偉此前並沒有在內地工作過,但他兒時曾在內地生活,後來又在暨南大學完成學業,對內地、特別是珠三角地區並不陌生。最終,他的經驗和能力得到認可,成功進入工合空間團隊並擔任運營總監這一要職。
工合空間已經先後入駐孵化了75個團隊項目,其中有超過一半都來自港澳。如何讓更多的港澳青年來到佛山、對接工合空間,這是吳斯偉和運營團隊成員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我們首先從大灣區已有的政策入手開展工作,比如為推動香港青年創新創業,特區政府此前推出了『香港青年發展基金』,並委託NGO機構進行項目拓展。全港有16個NGO機構在做這個事情,我們已對接上其中5家,包括明匯智庫、東華三院等。」
在在線交流會上,吳斯偉及其團隊積極向香港青年宣傳佛山的產業優勢和創新氛圍、介紹工合空間在助力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創新創業的亮點。他們還組織、接收粵港澳青年研學團和考察團前往佛山及工合空間參觀,這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並為此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為他們提供資源,助力他們吸引、推動港澳青年來佛山南海考察、創業。
「為了吸引港澳青年,我們也拓展了思路。除了舉辦一些創業專題講座,我們還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邀請業內專家談政策趨勢、行業趨勢。比如,現在港澳青年在內地開展農業領域創業的很少,我們就請5G農業專家開講座,開拓港澳青年的思路,啟蒙農業創業想法。」吳斯偉介紹道。
為了讓那些已在灣區創業的團隊項目留得住、發展得好,吳斯偉及團隊進行了大量調研,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活動。特別是在對接市場資源方面,他們進行了十分細緻的工作。
吳斯偉舉例稱,哈爾濱政府考察團近期將南下大灣區,他們就積極主動地尋找去合作機會。「比如,考察團會和大灣區的企業座談交流、對接,我們就在想,能不能讓港澳的創業團隊和企業參與其中,去尋找可能的合作機會。」
目前,與考察團的對接工作已經接近尾聲。「誰能想到,這也能成為服務港澳青年的一種方式。所以我們認為,只要思路打開了,工作就很好做。」
「這次來到大灣區珠三角地區,我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為自己、為家庭、為團隊打拼,希望拼出一個未來。」
為凝聚港澳雙創力量、實現創業資源共享,吳斯偉團隊推出了工合空間會員制。不管是入駐企業還是尚未入駐的企業和個人,只要繳納少量年費,就可以成為會員。團隊會組織他們進行交流、參加培訓,並提供開放臨時會議室等服務。
吳斯偉坦言,目前,大灣區雙創基地平臺、政策體系已經很完善,基地不應該只有孵化功能,最重要功能應該是連結雙創資源。
「我們正在推動孵化基地升級,在前期吸引創業者團隊,在孵化中做好服務,在孵化後連結市場資源,幫助項目、企業成長及未來可持續發展。我相信這也是未來大灣區孵化基地發展的一個方向。」
資料來源 © 文匯報 香港仔 工合空間
新華廣東 人才南海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出
採訪 © 蘇星晨
採訪整理 © 黃天儒
編輯 © 林振宇 劉海涵 鄭帆
責編 © 陳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