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式悲劇:17歲原住民少女之死背後,還有多少悲傷的故事

2021-02-23 最西澳

最近,17歲原住民女孩Child RM的悲慘故事被西澳知名媒體《The West》刊登並引發了巨大的關注。

 

(圖片來源:The West)

 

當Child RM這個年僅17歲的孩子悽慘、痛苦的一生被挖掘出來的時候,許多澳人感到十分震驚。

人們迫切地想要知道,這名17歲就離世的女孩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據了解,Child RM是一名受社區照顧的兒童,由於她的父母存在酗酒問題,從9歲起她便被社區(兒童監護中心)寄住在不同的家庭裡面。據官方統計,她在死亡之前,曾輾轉在57個家庭之間。

長期的居無定所,使得Child RM愈發沒有了安全感。

 

(圖片來源:網絡)

儘管法律規定,社區必須對她承擔一定的監護責任。但在她13歲到17歲(死亡時)的這段時間,兒童安全中心實際上並不清楚她下落

 

並且,Child RM在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出現酒精上癮的症狀,以至於她每天都要喝掉兩升的酒。


在死亡之前,她身體其實已經嚴重出現問題,肝功能衰退到必須要立馬進行移植的程度

 

(圖片來源:網絡)

而在成長的過程中,她選擇的親密伴侶,大多都是成年男性。Child RM也因此經常遭受大量的毆打和性虐待。

 

2017年4月15日,在Child RM離世之前,最後看到她活著的人是三名西澳警察。這是那天晚上她第二次和警察打交道。

 

人們回憶說,Child RM的男朋友當時已經快30歲了。有人看到他在毆打Child RM,警察因此將他帶回警局。不過在當天晚上9點半左右,他就被保釋了。

 

大約了過了一個小時,在當天晚上10點30分,Child RM和她的男友在Mirrabooka McDonald附近乘坐公共汽車。

 

(圖片來源:The West)

 

據司機回憶道,當時兩人大喊大叫,互相推搡。乘客目睹了Child RM被他推倒在地和踢拽的全過程。Child RM的男友甚至毆打了公交司機。

 

不過當警察到達時,兩人的重點都放在她男友毆打公共汽車司機這件事上。Child RM表示,她和男友之間的爭吵是正常的,沒有什麼大不了。

 

(圖片來源:The West)

 

警方隨後將Child RM抓捕並帶上警車。Child RM的情緒卻突然失控,她開始對警察大喊大叫。但過了一會她又平靜下來後,她說她會去她父親那裡,並在第二天出庭。

 

隨後警察讓她搭車,但她拒絕了。這名警察回憶說:「她說她以前曾經住在大街上,可以自己走路。」

 

(圖片來源:網絡)

另一名警官告訴調查組,儘管他聞到她呼吸中的酒精味,但她當時反應迅速,也沒有存在站不穩的情況。

 

然後悲劇就在警察離開後不久發生了..

 

在當天晚上11點35分左右,昏迷的Child RM被兩名市民在幾條街之外發現。她被緊急送往醫院,不過最終救治無效,於12時39分死亡。

 

面對對兒童保護不利的指責,警察告訴調查人員,他們不知道RM小孩是未成年人,如果他們知道這一點,他們將以不同的方式處理情況。

 

Child RM的死亡在社交平臺引起極大的震動,人們開始擔憂,政府到底是如何照顧那些因為父母失職而被社區接走的孩子的?社區能否盡到監護責任,還有多少像Child RM這樣的悲劇?

 

西澳社區部門理助理總幹事Lindsay Hale告訴媒體,截至2020年6月30日,還有8名受他們監護的兒童,目前仍然下落不明。

 

(圖片來源:The West)

 

他對此進行了辯護:「儘管孩子的行蹤有時被記錄成『未知狀態』,但他們仍經常通過電話或社交媒體與養父母或護工保持聯繫,即使他們不願透露自己的位置。」

 

西澳法醫Michael Jenkin 直接建議社區對負責監護Child RM的Kath French Secure Care Center進行重大改革。

 

據了解,Child RM曾四次被送入Kath French Secure Care Center。她最後一次前往中心是在她死前三個月。

 

Jenkin還呼籲政府考慮應該修訂《兒童和社區服務法案》,以便孩子們可以在安全監護中心停留的時間可以超過目前允許的42天。


(圖片來源:The West)

 

他建議政府快速建立起一個社區護理服務體系,來幫助遇到困難的孩子們順利進入兒童監護中心。


並且,他還希望政府能夠解決安全監護中心裡的關於原住民兒童的文化和精神需求的問題。

 

據悉,Child RM是一個原住民青少年,她對自己的文化有很深的認同。然而調查發現,儘管社區聲稱他們考慮到了每一個安置的未成年人的文化背景,但並不足以讓他們產生認同感。

 

在Child RM的案例中,只有一些有限的證據表明,在中心對她的安排會議上有原住民工人參加,僅此而已。

 

 

Child RM的姐姐曾和她在安全中心一起生活過一段時間,也曾在她流落街頭的時候陪伴過她。她說,當她讀到Michael Jenkin的建議時,她哭了,她希望這些建議能改善其他看護所裡孩子的生活。

 

(圖片來源:The West)

 

她表示,她很難相信發生在她妹妹身上的一切。社區需要更多地關注對少年兒童的支持,以確保他們不會流落街頭。

據了解,社區將會審查這些孩子們實際的生活情況,以及討論該如何落實這些收到的建議。

 

Child RM的悲劇已經落幕,希望她的故事能喚起更多人對弱勢群體的關注,但願在未來,她的故事不再重演。

如果小夥伴碰見一些在流浪的弱勢群體,可以和以下這些機構進行聯繫。

(素材來源:The West)

 

相關焦點

  • 原住民是澳洲的超級英雄
    在《黑暗騎士之崛起》中,蝙蝠俠曾說:「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英雄,哪怕他所作的不過是把大衣披在一個孩子身上,讓他知道這個世界尚未毀滅。」超級英雄千篇一律的故事裡,包含著人們對於力量的渴求,以及對正義的堅持。而這樣的渴求與堅持,卻也反映了那些為自己苦苦爭取基本權利的人們的精神訴求。
  • 澳大利亞的原住民們,到底還有多少生存空間?
    澳洲拜倫灣——一個會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漫步走進禮品店的美麗小鎮。那些橄欖球和運動衫,還有大大的沙灘巾和旗子實在是讓人難以忽視。我的目光掃過一個架子,上面全是各式各樣的明信片,展示著一種澳洲風情。(He’s blotto)但我再一細看,又發現了另一張明信片,倒不是因為它多有意思,而是因為上面寫著「澳洲土著」。畫面上的人物皮膚黝黑,裸著上身,在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林間活動:扔長矛、打磨回飛棒等工具,還有抓魚。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再次印證:「偉大」的愛情都是悲劇
    之後來到豆瓣,沒想到評分如此之低,韓國那版很早就看過,只是那時的自己還足夠年輕,也沒經歷後面這些年發生的那麼多事,所以儘管難受但還不至於像這次衝擊那麼大。個人認為如果一部電影能真正的撥動你的情緒,無論開心、壓抑、憤怒、熱血、害怕、反思……它都應該算是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就如同這部片子帶給你的傷感,是那麼的深刻。
  • 澳洲總理怒了!澳媒美女記者遭美國警察暴打,猛砸頭部!超2000名澳人走上街頭示威,澳洲多地將爆發大遊行...
    而在此次的「鎮壓」行動中,受到傷害的可不僅僅是澳洲的記者。德國之聲的記者在明州直播示威現場,結果被警察從背後賞了一槍橡膠彈。還有不少人高舉關於「羈押原住民死亡」的標示,希望引起人們對原住民的關注。原住民之死可以說是澳洲版的George Floyd
  • 大屠殺、種族隔離、歧視,澳大利亞原住民的悲慘境遇
    他們雖然沒有文字,但他們有大量口頭流傳的神話故事和關於祖先的傳說,兩者完全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原住民的原始宗教。可以說原住民是這片土地唯一的主人。一、世紀悲歌1788年1月26日,英國第一批由11隻船隊組成的流放船隊帶著759名犯人及206名船員抵達澳大利亞雪梨港,開始了歐洲人向澳大利亞的移民史。
  • 自新大陸 1:拉丁美洲原住民之歌
    安第斯山區原住民馴養的美洲羊鴕(大羊駝)17世紀秘魯的一位耶穌會傳教士自豪地向上級匯報,說他在秘魯農村親自銷毀了605隻大鼓和3418隻小鼓以及笛子。《El Cóndor Pasa》(老鷹之歌)這首拉丁美洲秘魯民歌,則是最著名的印地安民族音樂,被譽為秘魯第二國歌,娓娓述說著一個古老民族的興衰榮辱。《老鷹之歌》曲調悠遠神秘,編曲古樸獨特,旋律明快動聽,又充滿了命運般的悲涼,令無數人對南美印第安文化心馳神往。這首歌最初是基於秘魯自由戰士Tupac Amaro的故事。
  • 讓17歲少女懷孕的知名主持人,最後選擇了安樂死,妻子在旁邊鼓勵
    除了李詠還有一位也是主持人因為癌症也選擇了安樂死,這位主持人就是傅達仁,對於傅達仁很多人都可能比較陌生,但是對於九十年代籃球迷來說就比較熟悉,李詠因為癌症去世的時候,業界裡很多知名的藝人都來追悼,但是傅達仁就恰恰相反,口碑越老越不好,死後妻子還要替她收拾爛攤子。
  • 鬼滅之刃:巖柱天亮並未死,斑紋短命成為過去式,結局不算悲傷
    斑紋是鬼滅之刃中期增加的設定,戰國時代出現了首個天生斑紋的嬰兒,他就是影響鬼殺隊數百年的呼吸法始祖繼國緣一。斑紋可以提升劍士的實力,但代價是身體需承受相當大的負荷,例如體溫一直保持在39度以上。正因如此,戰國時代那些被緣一影響而得到斑紋的劍士全體短命,25歲是人生盡頭,也有提前死掉的案例。巖柱是鬼殺隊年齡最大的柱,決戰時期的巖柱27歲,所以黑死牟推測開紋巖柱命不久矣,活不到日出時刻。在199話的劇情中,巖柱天亮並未死,這對粉絲們來說是個好消息。除了斑紋影響外,重傷巖柱曾身中劇毒且斷了一條腿,血量的損失也足以令巖柱殞命。
  • 拍下「黑人之死」的17歲女孩,飽受網絡攻擊和質疑,承受巨大壓力
    「黑人之死」引發的風波尚未平息。回顧整起事件,17歲女孩達內拉·弗雷澤扮演了重要角色。據大河報6月4日報導,在「黑人之死」引發全美騷亂的這一事件中,17歲女高中生達內拉·弗雷澤是整件事件的關鍵。她拍攝下這場悲劇的全過程,並且公之於眾。她也成為本案的關鍵證人。
  • 芥末片場 | 無人知曉的少女之死
    芥末片場 | 無人知曉的少女之死 作者:田園 發布時間: 2018-10-07 07:00
  • 《搜索》隱秘的角落,還有多少陳凱歌式的悲劇?網友的評論亮了
    隱秘的角落,不可置疑地一篇優秀的國產力作,但在幾年前曾經掀起熱度浪潮的,還有一篇名為《搜索》的電影,甚至可以說它所描繪的故事情節絲毫不必隱—拒絕讓座引起的道德綁架,釀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故事的悲劇發生在一個不明媚的一天,上市企業董事長秘書葉藍秋(高圓圓 飾)在獲知自己罹患癌症之後,心灰意冷的她上了一輛公交車,沉浸在驚愕與恐懼的她,拒絕給車上的老大爺讓座,車內一行人議論紛紛,這一過程被電視臺實習記者楊佳琪(王珞丹 飾)用手機抓住了這個噱頭。
  • 張靈甫的悲劇婚姻:42歲時和17歲少女結婚,2年後命喪孟良崮
    真是人生一大悲劇。如果當年家裡能幫他籌上這筆學費,也許後來戰場上會少了一個將軍,而歷史學界會多了一個學者。但命運就是這樣,張靈甫就這樣和北大歷史系失之交臂。這一年,20歲的張靈甫按照"父母之言、媒妁之言",和邢鳳英結婚了。邢鳳英和張靈甫同歲,是鄰村的姑娘。結婚不久,張靈甫就參軍了,後來又考上了黃埔軍校。他和家鄉的妻子幾乎失去了信息。他和這個妻子也談不上感情。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電影海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選擇在今天登陸內地院線,自然和3月14日白色情人節有關。當故事翻轉到另一面時,觀眾終於讀懂了Cream的天真,K的倔強和楊背後的心傷,好像讀懂了這個故事。這是一個悖論,正是在愛的絕望之上,彰顯愛的力量。Cream和K兩個「同病相憐」的人,仿佛邂逅了另一個世界的自己。
  • 兩個17歲少女的墮胎之旅,揭開1000萬中國女性的隱痛
    2個17歲的少女,沉默而無望地走上了前往紐約的墮胎之旅,她們的遭遇和經歷,零散的對話,讓屏幕之外的我們隱約勾勒出背後那個充滿傷害、掙扎、無助和沉重的女性困境,更揭開了1000萬中國女性的隱痛......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破7億,「悲傷式營銷」還能火多久?-虎嗅網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選在這個時間點——前有漫威,後有奧斯卡——首日票房才1912萬。誰知它後勁十足,走勢和去年《前任3》非常接近,單日票房連續3天破億,累計票房已經輕鬆達到7.26億,僅用5天就刷新了此前《我的少女時代》保持的中國臺灣電影內地票房最高記錄(3.58億)。
  • 17歲少女被逼吞下114個裝滿毒品的保險套,世界上還有多少被毒梟殘害的青少年?!
    2005年,17歲的Rachel和15歲的雪梨男Chris孩在香港尖沙咀被逮捕,當時兩人正在賓館準備吞下
  • 17年30萬人傷亡!《養家之人》背後真實的阿富汗比電影更催淚
    曾經因恐懼表情聞名世界的阿富汗少女依舊生活在恐懼和悲傷中女生節臨近,很多被寵上天的女生不會想到,在阿富汗和帕瓦娜一樣命運悲慘的女童比比皆是。在戰前,受到國內極端宗教組織壓迫,幾乎不被當人看,不要說沒有自主婚姻,連基本的謀生權力都被剝奪!甚至淪為各種暴力迫害的犧牲品,毫無疑問,她們時刻生活在恐懼中。
  • 專訪導演行定勳:陽光下的悲劇更令人悲傷
    在創作自己的獨立作品之前,他是巖井俊二的副導演和執行導演,在釜山電影節上獲得首肯之後,行定勳連導佳作,《大暴走》2001年的日本電影學院獎,《檢閱式》贏得了2010年柏林國際電影界的費比西獎,由影帝渡邊謙主演的《北之零年》被影評人封為史詩傑作。行定勳比很多導演都更重視「美」,日本傳統的美學理念深入骨髓。
  • 富豪一家5口命喪澳洲,死前最後時刻被揭開,這才是真正的絕望!
    Ian看到Richard的生活因為Emma又重新有了色彩,真心為他高興:這個善良的男人值得擁有幸福的生活。他覺得自己已故的妹妹在天堂也一定很欣慰。12月31日下午,他們一家人乘坐水上飛機來到Cottage Point一家著名的私人餐廳享用午餐,順道還可以從空中俯瞰雪梨的美麗景色。午餐結束後,一家人就繼續乘坐水上飛機返回Rose Bay,等待著在絢麗的煙火中迎接2018年的到來。這一切,都是Richard為家人精心安排的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不符合邏輯,但符合愛情
    這樣的故事在10多年前韓國影視劇裡經常出現。首開先河的是2000年播出的《藍色生死戀》,這部講述一對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妹情侶的愛情悲劇故事,不僅在當年的韓國創下了超過50%的逆天收視率,也看哭了東亞的一大批觀眾。韓劇的「悲情時代」由此開啟,著名的「韓劇三寶」:車禍、癌症、醫不好,也成了悲情韓劇的一種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