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女魔頭?P圖照妖鏡?
縱橫時尚圈20多年的蘇芒,
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
作者:亙亙
本文為咪咕閱讀原創
最近《三十而已》熱播,職場女性話題不斷。
看到挎著時尚包包的女主角,有人聯想到了縱橫時尚圈20年的蘇芒。
事實上,現實裡的蘇芒,比影視作品中的時尚女主角複雜得多。
作為職場女性,1971年出生的蘇芒,履歷那叫一個華麗麗。
23歲時,音樂學院畢業的她沒有選擇走音樂道路,而是加入《時尚》雜誌社做一名小編輯。
28歲時,她就創辦了《時尚健康》雜誌,成為了當時時尚集團第一任執行出版人。
30歲時,她與國際時裝雜誌《Harper’s BAZAAR》合作,創辦著名雜誌《時尚芭莎》。
32歲時,她發起了「BAZAAR明星慈善夜」,首次提出「讓慈善成為時尚」的理念,開創了明星、時尚、慈善、媒體等多重影響力集一身的大型慈善拍賣晚會的模式,倡導品牌、明星、企業、個人積極參與慈善事業。
第一次,最終拍得善款16.5萬元。
34歲時,她開始進行雜誌品牌化發展,創辦了雜誌《芭莎男士》,此為中國第一本商業品位男性雜誌。
之後,她又創辦了《芭莎珠寶》、《芭莎藝術》。
40歲那年,她出版書籍《時尚的江湖》,版稅全部捐給「免費午餐計劃」。
她與大多數職場女性最不同的地方,在於她不喜歡按照傳統的想法去經營自己的人生。
有人問她為什麼音樂學院畢業後沒有走音樂道路,她的回答很爽快:
「因為不喜歡。」
畢業後她因為喜歡時尚的東西,就一頭埋進這個圈子,從《時尚》雜誌的小編輯做起,住在破舊的小院裡,每天搬著自行車上下班,與普通上班族無異,但她和普通的雜誌編輯有天壤之別。
大部分編輯都是文藝青年,寫稿編版沒問題,拒絕出去做商務拉廣告。
蘇芒是個特例,她不但沉迷做版面,還有商務天賦。
老闆發現了她的技能點有些多,於是給她安排了一個既做編輯又拉商務的崗位,蘇芒不樂意了。
但她並沒有抗拒或迴避,而是逼自己去適應,去學習,幾年後,成長為一個對業務系統無比熟悉的準出版人。
為什麼願意去拉廣告?蘇芒的回答是:
「那是窮人家的孩子要養家餬口的自豪感,是一個人希望自己能夠有所承擔的幸福感。」
這是她的第一次蛻變。
「自知,是隨時知道現實和目標之間有多少差距,這個差距可以變成你努力的目標、學習的方向,從而更有效率、變得更優秀起來。」
——蘇芒《為熱愛而活》
圖片來源:@蘇芒 微博
蘇芒的第二次蛻變是她2003年一頭扎入慈善事業,就是後來著名的「芭莎慈善夜」。
從此之後,每個明星都以參加這場盛會為榮(當然是要帶著荷包去的)。
只是,在這個圈子,個人無論再怎麼努力,也避免不了環境的腌臢。後來的「慈善夜」儼然成了各路明星的C位爭奪戰。
那一年,章子怡姚晨劉嘉玲楊冪一個個擠在中間,站在一旁的張韶涵被活生生擠到了中間。
合照出來後,有網友說張韶涵心機。
如此看來,倒不是這時尚慈善的環境腌臢,是有色眼鏡太多了。
▲芭莎慈善夜張韶涵「搶」c位惹爭議
「對於我來講,優雅正是屬於女人的智慧。」
在蘇芒的工作環境裡,身邊的人下班時間越來越晚,加班時間越來越多。年薪越高壓力越大。
有一個朋友對她說:一天下班,竟然看到了夕陽,萬道霞光籠罩著我們的城市,是那麼美麗輝煌,感動得她站在街頭,久久無語。
這才意識到,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她走出辦公室時已是夜色闌珊了。
這也許是許多職場人的真實寫照。
雖然身在大城市,但忙碌的工作下,從未好好欣賞過這座城市。
蘇芒有一次加班到深夜,看著大樓外的夜景,捫心自問:有多久沒有縱容自己享樂了?
如果生活就只剩事業、金錢、成就感,那真是太低估了生活的價值。
「我的生活如果沒有了享受和思考,沒有了敏感和唯美的感受,沒有了時間在泡泡浴時看小說,沒有了時間靜靜地在音樂中翻翻時裝雜誌,我就會覺得自己太可憐了。
雖然我常常是可憐的,但卻因為留存著這樣的渴望,而覺得自己仍舊是個純粹的女人。」
蘇芒在書裡寫過一個女性朋友,她敢說敢做,敢穿敢秀,夠風光也又夠風流,能一氣寫稿三天三夜,也能夜夜笙歌跳到天明。
圖片來源:新浪娛樂
喜歡她的人很多,不喜歡她的人也不少。
蘇芒一開始也只當她和其他漂亮的女性一樣。直到有一天,天寒地凍,這位陌生的小姐給蘇芒打電話,說要向她募捐冬衣。
冬衣是給她家旁邊藏族餐館裡打工的藏族姑娘們的,她們手上的裂痕令她想起自己兒時的凍瘡。
她說得一點也不悲涼,不婉轉,雷厲風行地事兒給辦了。
「我一直沒有看見藏族姑娘們穿著時髦冬裝的樣子,但卻因為她的緣故,高高興興地結識了這樣一批女子:
一個有名的歌星,隱姓埋名地背著朋友們湊的十幾萬元,去撫順幫助一個遭歹徒強暴的女孩;
一個時裝設計師,在事業的迷茫中因為偶然照顧一個絕症女孩,從而投身於紅十字會的慈善事業;
還有剛才說的這位,拼命寫書賺錢,只為了回家鄉建小學。」
「我要和所有不死心的女人一起勉勵自己,可以愛錯,可以錯愛,不可不愛。
成熟之後,愛雖然不再是生活唯一的意義,也不再只意味著那個讓你傷心的男人;
但它仍然是我們心中的力量,濃烈如一杯美酒,一口就能讓我們覺得溫暖。
血在燃燒,也許無論對於誰,無論什麼時候,愛,永遠是人間最美的感情,只是成熟之後你會明白,愛是一種能力,而非一個對象……」
47歲那年,蘇芒辭去了高管職務。一下子從那個位置上抽身,她開始到處旅遊,看風景,玩直播,以及,陪女兒。
外人覺得這個女魔頭主編整天日理萬機沒時間陪家人,但事實上,在女兒讀小學之前,她每天精心準備早餐。時間管理大師都不如她。
正如她在《為熱愛而活》寫下的那句話:
「重要的不是你留多少時間給自己享樂,而是,你能把多少時間變得快樂。」
許多年後,蘇芒自己感慨:
「在你還在奮鬥拼搏,想要出人頭地時,是絕對不會明白的。
直到有一天,當你獲得令全世界羨慕的財富時,你還需要全世界的尊重,至於那些泰鬥們和什麼都不需要的人兒,他們又需要什麼呢?」
最後她明白了兩個字:境界。
人只有到了一定境界,但會明白什麼才是對自己最重要的。
對蘇芒不熟的人,如果去網上敲入她的名字,彈出的往往是不解和吐槽。
拍照不P圖,慈善夜搞成了宮心計,普通網民看到的蘇芒仿佛是一個工於心計、不得人心的資本家代表。
比如,伊能靜和秦昊的結婚典禮上,事前伊能靜方已經要求所有出席的賓客禁止把現場拍的照片發上網。
然後,蘇芒是這樣做的。
後來,伊能靜官方給出的是這樣的。
當時伊能靜在備孕,發福是自然的。有人說蘇芒不會做人,把藝人醜照發出。
但換個角度看,在蘇芒的鏡頭下,高圓圓和秦昊還是無死角。所以有人笑稱蘇芒是娛樂圈的「照妖鏡」。
被蘇芒發過無P照片的藝人真的不少,比如,這張林青霞。
官方照是這樣的……
或許有人說,無論是娛樂圈還是時尚圈,多的是塑料姐妹花。蘇芒和其他女明星到底關係如何有待分析,但她對章子怡等人卻是真心實意的友情。
細數一下,章子怡算是登上蘇芒雜誌封面次數最多的女藝人。
甚至當年章子怡深陷各種「門」中,蘇芒一樣力排眾議給她封面。
商界多的是「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但在蘇芒離開了那個高位後,章子怡與她的關係絲毫沒改變,兩個人生活中一樣親密無間。
換個角度想,如果你想揣度生活中蘇芒的真實性格,不妨參考章子怡。
曾經有一次,萬科的王石和蘇芒對話。
蘇芒問他為什麼選擇登山。
王石說: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豐富多樣,人需要不斷發展自我、更新自我,而不應被任何東西所預定。
她又問王石,如果有一天她實現了自己的職業理想,還應該選擇做什麼?
王石給她一個建議:為什麼不重拾古箏,繼續少女時代的音樂之路呢?或許能夠讓自己找到樂趣,甚至做得更好呢!
蘇芒沒有表示什麼。後來幾年,她繼續自我更新,不走回頭路,一路披荊斬棘,從時尚做到慈善,再到擴大出版體系。
連王石都佩服,蘇芒永遠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並努力做到別人眼中做不到的事情。
這些年關於「女權」話題不少。
許多狹隘的「女權」強調為什麼這些事要女人去做。廣大的「女權」則強調為什麼這些事女人不能做。
蘇芒顯然是後者。
關於蘇芒,這個女性有太多值得討論的地方。
7月31日本周五,蘇芒作客悅讀咖!
一起領略「時尚女魔頭」蘇芒的真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