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有一段充滿人生哲理和財富智慧的超級名言:「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事實上,巴菲特所謂的「滾雪球」,就是形容通過複利的長期作用來實現財富的驚人積累,其中,很溼的雪,形容投資的年收益率要很高,很長的坡,形容的是複利增值的時間要長。
以下分享巴菲特所講的兩個關於複利的故事,投資理財,複利思維有多厲害?看完這兩個故事,恍然大悟;這兩個故事會告訴你:投資理財,堅持複利思維,賺錢就不難。需要指出的是,這兩個故事源於巴菲特的自述,原本是第一人稱描述,這裡為了敘述方便,改為第三人稱。
故事一:從2萬美元到1000萬億美元
因為在投資理財上講過多的複利思維看起來比較枯燥,所以巴菲特在1963年,曾嘗試用藝術界的一個真實案例來詮釋複利的威力。
1540年,法國時任國王弗朗西斯一世,用4000埃居(法國貨幣單位),購買了藝術復興三巨頭之一達·文西的代表畫作《蒙娜麗莎》。當時的4000埃居,約合現在的2萬美元左右。
假如弗朗西斯一世在之後能夠像買《蒙娜麗莎》這樣做些踏踏實實的投資,具體而言,就是他還有他的受託人能夠找到一個每年稅後複利收益率只需要達到6%的投資項目,那麼,截止到1963年,這筆2萬美元左右的投資累計收益會是多少呢?答案是驚人的1000萬億美元,這個數字是法國1963年全國負債的3000倍以上,而這1000萬億全部來自於每年6%的複利增長(用本金2萬美元乘以1.06%的423次方,423是1540年到1963年的年數)。
巴菲特講的這個故事除了詮釋複利思維的威力,也終結了購買藝術品到底是不是一種好的投資這個問題。
故事二:從24美元到420億美元
1626年,曼哈頓島有一群印第安人,他們將這座小島賣給彼得·米紐伊特,後者是荷屬美洲新尼德蘭省的總督,以善於揮霍浪費而臭名昭著。根據巴菲特的了解,印第安人從這筆交易中淨落到手的錢只有可憐的24美元,米紐伊特則得到了曼哈頓島上22.3平方英裡的所有土地。
這個故事巴菲特講於1964年,按照當時的可比土地銷售的價格基礎進行估算,曼哈頓島當時每平方英尺土地價格為20美元,整個曼哈頓島的土地總價值算下來約為125億美元。初看上去,印第安人是賠大了,米紐伊特是賺大了。然而,巴菲特做出假設,印第安人只需要能在之後取得每年6.5%的投資收益率,就能輕鬆笑到最後。按照6.5%的年複利收益率來計算,他們當時賣島拿到的24美元在經過338年的累計增值後,已經價值約420億美元,而且只要他們努力爭取每年多賺上半個百分點讓年收益率達到7%,那在338年後的1964年,他們的24美元就能增值到2050億美元,這種複利的威力實在令人不可思議。
有人或許覺得這兩個故事都太理想化了,有些不切實際,然而出自股神巴菲特之口,而且是他三十年多年前就講出來的,結合他這三十年所創造的複利奇蹟,就不得不令人嘆服和思考了。
通過巴菲特所講這兩個故事想要強調的是,想通過投資理財來賺錢,需要靠長期經驗和財富的積累,需要發揮複利的威力,也需要一個成型的投資策略和投資規劃,千萬不能急功近利。現實生活中,一些投資理財者,沒有經受過成熟和系統的學習和指導,而是想當然主觀看待市場,只想賺錢,而不辨別消息的真偽,不清楚盈利模式,結果自然容易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對此,不可不萬分警惕,須知,即便是複利這種強大無匹的威力,也還需要時間來發酵呢。
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下「吞沒形態」,希望大家在盤後能抽出三分鐘來閱讀,也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何為「吞沒形態」
吞沒形態,也叫抱線形態,是由兩根K線構成。看漲吞沒發生在下降趨勢中,第二根陽線的實體吃掉第一根陰線的實體;看跌吞沒則發生在上升趨勢中,第二根陰線的實體吃掉第一根陽線的實體。
對於吞沒形態,還須結合這一形態所處的整體技術面來判斷——有沒有合理的風險收益比和觸發概率的乘積?有沒有壓力支撐位的配合?不要孤立地看待某一種K線形態,環顧四周,注意整體的情勢。
吞沒形態判別標準
? 在吞沒形態之前,市場必須處在清晰可辨的上升趨勢或下降趨勢中,哪怕這個趨勢只是短期的。
? 吞沒形態必須由2條蠟燭線組成。其中第二根蠟燭線的實體必須覆蓋第一根蠟燭線的實體(但是不一定需要吞沒前者的上下影線)。若第二根K線的實體完全吃掉第一根線形——包括影線,這樣的吞沒形態,意義較大。
? 吞沒形態的第二個實體必須與第一個實體的顏色相反。
這一標準有例外的情況,條件是:第一條蠟燭線的實體非常小,小得幾乎構成了一根十字線(或者它就是一根十字線)。如此一來,如果在長期的下降趨勢之後,一個小小的白色實體為一個巨大的白色實體所吞沒,那麼也可能構成了底部反轉形態。反之,在上升趨勢中,如果一個小小的黑色實體為一個巨大的黑色實體所吞沒,那麼也可能構成了頂部反轉形態。
看漲吞沒形態
在技術形態上看漲吞沒形態要求右面的陽線實體完全蓋住左面的陰線實體,在經過大幅殺跌後無助的投資者於左面的陰線中出局,但右面的陽線實體突然吞噬了左面的陰線實體,因此在第二日拉長陽線後都急於回補手上的頭寸,這樣陽線抄底者、殺跌出局者在短期內就達成了看漲做多的默契,於是趨勢被逆轉,上升趨勢從此展開,底部也就此確認。
★案例解析:文一科技
該股在2017年11月27日出現第一次看漲吞沒形態,緊接著7個交易日出現第二次出現此形態,這個看漲吞沒形態構成了趨勢最佳買點,隨即後市大漲。
★案例解析:蘇寧易購
根據看漲吞沒形態的認定標準,大家可以清楚地看見蘇寧易購08年10月17日與10月27日的兩個K線組合明顯處於一段下降趨勢的末端,這兩個看漲吞沒形態更是組成了W底,這無疑是強化了見底信號!在這兩組看漲吞沒形態出現之後,該股上漲直至08年12月初。
看跌吞沒形態
經過一段時期的上漲後,市場突然出現了一根中陰線,它將前一日的陽線全部吞沒,給人們以巨大的反差,使人們意識到空方的咄咄攻勢。於是,出於獲利了結的考慮,後市開始進入盤整或潰退時期。
「看跌吞沒」形態,它意味著空方吞沒多方勝利果實的巨大能量,使後市出現變局。但是,如果該形態出現在連續下跌的底部,則有可能形成「最後的吞沒」,即意味著空頭現在是最後的放量一跌,馬上就會形成否極泰來的多頭行情(前提是:被吞的是根小陰或小陽線)。
★案例解析:奇正藏藥
該股在2016年11月22日出現明顯的看跌吞沒形態,第二根K線實體完全吞沒第一根K線以及影線,之後股價出現大幅下跌,陷入了調整之旅。
莊家八大狡猾的「騙術」
1. 漲停板的騙術
漲停往往是一件非常喜人的事情,主力也常常利用這點設置騙局。主力將股價拉到漲停板上後,然後在漲停價上封幾十萬的買單,由於買單封得不大,於是吸引了短線跟風盤的介入,隨著跟風盤的越來越多,此時主力就會悄悄地將自己的買單撤退,在漲停板上偷偷出貨。
當跟風買盤逐漸變少後,主力又封上幾十萬的買單,再次吸引跟風盤進來追漲,然後又撤單,又悄悄出貨。因此,當盤面上出現放巨量漲停時,很有可能就是主力在出貨。
【技巧】主力利用跌停板出貨的騙局
有時早上一開盤有的股票以跌停板開盤,把所有集合競價的買單都打掉,許多人一看見就會抄底,但如果主力不是出貨,股價會立刻復原,如果在跌停板上還能從容進貨,就證明主力用跌停出貨。
【實例剖析】中文傳媒(600373)於2008年5月16日出現了漲停,股價一開盤就封住了漲停板,而後又打開漲停板,最後再次封住漲停板。調出該日對應的日K線圖,可以看到當日股價處於高位區域,第二日股價創出新高點9.79元,而後股價開始走軟,進入下跌行情。其實3月16日的漲停是主力的一個騙局,主力利用漲停吸引更多的跟風盤進入,而自己卻在悄悄出貨,所以後市股價會下跌,如下圖所示。
2. 盤口委託單的騙術
主力喜歡利用委買委賣來進行表演。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委買單特別是買三、買四或買五都是三位數的大買單,而委賣盤特別是賣三、賣四或賣五位置都是兩位數的小賣單時,一般人都會以為是主力要往上拉升股價了,於是紛紛進場追漲。其實這是主力的反向思維,主力的真正目的是出貨,他們故意引誘散戶來掃貨。
【實例剖析】從中創信測(600485)2011年8月12日盤面的情況可以看出,買三、買四和買五檔都是三位數的買入數量,而賣盤中的賣三、賣四和賣五位置卻只有兩位數的賣出數量。從這個局勢來看,很可能是主力設置的委託單騙局,誘騙散戶進場追漲,其真正的目的是出貨,如下圖所示。
3. 盤口異動的騙術
盤口異動就是從分時圖成交量上呈現的一些有別於平常走勢的一些現象,例如突然拉高,有大買單,有大賣單,有大託單,有大壓單等等,都屬於盤口異動。
那麼盤口異動的騙術是怎樣的呢?有些個股本來走得很穩,但突然有一筆大單將股價砸低了5%,但很快股價又復原,此時在低價買進的散戶以為撿了一個大便宜,而沒有買進的散戶也認為這是一個值得去撿的便宜,所以積極在剛才那個低價位上掛上買單,等待下次機會的到來。然後主力再次將股價下砸,這次砸得更低,把所有下檔的買盤都打掉。此時,大家都皆大歡喜了,散戶以為撿到了便宜而高興,而主力為出掉了一大批籌碼而高興。
其實,這個時候主力的真正目的是出貨,在散戶神不知鬼不覺的時候就將籌碼派發了出去,而散戶還以為撿到了一個「金娃娃」。
【實例剖析】從華東電腦(600850)2011年3月1日的分時圖中可以看出當日股價開盤後一直走勢平穩,到了10:30左右股價開始突然下跌,仿佛受到重創一樣,但很快股價又被拉回到了原價位,股價一直在原位股價持續到中午休市,到了下午開盤後,股價再次下降,此時前期沒有買到的散戶都積極買入,其實這是主力在悄悄地派發籌碼。
再調出當日的日K線圖,從中可以看出該日收於一根中陰線,第二日股價掉空低開,而後股價開始了一段下跌行情,買入的投資者都被套牢,如下圖所示。
4. 尾市拉高的騙術
主力利用收市前幾分鐘用幾筆大單放量拉升,刻意拉高收市價。此現象在周五時最為常見,主力把圖形做好,吸引股評專家免費推薦,欺騙投資者以為主力拉升在即,周一開市,這些散戶就會大膽跟進。此類操盤手法的主力一般實力較弱,資金不充裕,只敢打遊擊戰,不敢正面進攻。尾市拉高,讓散戶連打單進去的時間都沒有。
【實例剖析】華芳紡織(600273)在2011年3月25日(星期五)的分時圖和K線情況,首先從當日的分時圖中看到股價全天都處于震蕩下跌的趨勢。臨到收盤前,突然出現拉高股價的現象,成交量也出現了放大現象。再來看看當日對應的日K線圖中,可以看到3月25日當日收出一根小陰線,第二個交易日,即周一開市時股價繼續上漲,並創出了新高,看到這樣的情形,散戶都會大膽跟進,以為主力要拉升股價了,但恰恰相反,股價到了周二就開始下跌,而後走出了一段長時間的下跌行情,其實這裡主力的真正目的是出貨,而不是拉升股價,如下圖所示。
5. 高位盤整放巨量突破的騙術
高位盤整放巨量是指股價在高位區域盤整了一段時間後突然放出巨大的成交量。一般來說,巨量是指超過10%的換手率,很明顯這裡的放巨量突破是一個假突破,是主力設計的一個騙局。因為既然已經在高位了,主力此時也已經獲利很豐厚了,那麼為何還會在突破時有巨量呢?這個量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很明顯,這裡的巨量是短線跟風盤掃貨以及主力邊拉邊派共同成交的,主力利用放量上攻來欺騙投資者。
【實例剖析】海油工程(600583)於2011年2月中旬進入高位盤整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股價始終不漲也不跌,一直處於盤整趨勢,此時散戶有了前車之鑑後,卻誤以為此時的盤整為主力在洗盤,經過近一個月的盤整,股價於2011年3月9日跳空高開,並收出一根大陽線,並且當日成交量放出巨量,散戶就誤以為主力開始拉升股價了,於是趕快買入,但其實這時的巨量是假突破,是主力為了出貨而設置的一個騙局,而後股價走入下跌行情,如圖所示。
6. 利用分析軟體設置騙術
主力為了順利出貨,往往會採用分批出貨的方法來誘騙散戶。因為股票分析軟體系統中不會把小單成交當作是主力在出貨,而只會看作是散戶的自由換手,所以主力就利用這點每次只賣2000~8000股,根本不會超過10000股。下面舉例為讀者介紹主力的具體操作方式。
主力首先要求兩個操盤手在兩臺不同的電腦上進行操作,一個操盤手按賣1的委賣價買進100股,另一個操盤手按買3的委買價賣出9900股,並且同時下單,此時股票分析軟體上將顯示出成交了10000股,而且是按委賣單成交的主動性買盤。
作為一般的散戶投資者,如何識別主力的這個騙術呢?散戶可緊盯分時圖中的均價線,若顯示出有一大筆主動性的買單,而分時均線卻往下掉,那麼就說明這是一筆假的買單,其實是真正的賣單。
【實例剖析】來看廈門鎢業(600549)2011年8月15日的分時走勢圖,先來看看當日的分時成交明細表,從表中可以看出開盤後到了9:36分的32秒時和47秒時分別出現了兩筆大的主動性買單,買單的數量分別為713手和889手。再來看看當時的分時均價線走向,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日的分時均線是向下運行的,那麼就說明這時的大筆主動性買單是主力設計的騙局,並不是買盤,而是真正的賣盤,主力的目的是出貨,如圖所示。
7. 除權放量的騙術
在實際情況下,股價除權後比除權之前低很多,顯示在K線圖中就會出現一個很大的缺口,股價除權除息在K線圖上的表現如下圖所示。
在掌握了除權的基本概念之後,下面就來分析除權後成交量放大的陷阱。
除權放量大多是主力對倒拉升派發。主力利用除權,使股票的絕對價位大幅降低,從而使投資者的警惕性降低,由於投資者對強主力股的印象極好,因此在除權後低價位放量拉高時,都以為主力再起一波,做填權行情。吸引大量跟風盤介入,主力邊拉邊派,此時已進場的投資者看到還沒有很多利潤,於是不會出局,而未進場投資者的覺得升幅不大可以跟進。再加上股評的吹捧,主力就在散戶的幫助下,把股票兌現為現金,順利出逃。因此,對於除權的個股必須進行復權處理,讓股價波動保持一種持續性,以避免掉入主力的陷阱。
【實例剖析】在除權當日K圖中顯示了一個很大的缺口,所以看起來好像股價大跌一樣,實際上投資者的股票總資產並不會減少。浦發銀行(600000)2010年6月9日到6月10日出現了一個很大的缺口,並且在6月9日成交量較之前有明顯的放大趨勢,其實這是主力設置的一個騙術,目的就是利用除權時的放量來誘騙散戶介入,而真實目的是為了出貨。散戶利用復權將缺口「磨平」,此時從圖中可以看出復權後的K線沒有缺口,如圖所示。
8. 「推土機」式拉升的騙術
「推土機」式拉升在前面章節中已經為讀者介紹過了其具體的操作過程,那麼,「推土機」式拉升的騙術是指什麼呢?其實,是指主力在每一個買盤上掛上幾百手的買單,然後在5筆委賣盤上掛上幾十手的賣單,一個價位一個價位往上推,吸引跟風盤跟進。此類拉升,證明頂部已不遠了,股價隨時都會跳水。
死記「單陽不破」最賺錢戰法
單陽不破,是指出現一個大陽之後,後面的幾根k線沒有跌破這個單陽的最低價。該方法把K線形態與時間周期結合在一起。
單陽不破圖形
當一根大陽線出現之後,其後的6至7根K線則橫向盤整,並且所有低價都沒有擊穿這根大陽線陽線的最低價,這就是「單陽不破」。
單陽不破一旦有效形成,行情隨時會拉升而起。「單陽不破」會形成最安全的買點,即一根陽線出現,其後7天調整未破其底部,說明市場內在上升力度強勁。即使走勢失敗,也能順利出局,風險極小。單陽不破是運用市場心理衰竭邊際效應原理,尋找多頭人氣爆發點。
單陽不破特殊形態:標準多方炮
最佳買點:
(1)激進者:即一根陽線出現,其後7天調整未破其底部,說明市場內在上升力度強勁。即使走勢失敗,也能順利出局,風險極小。
(2)穩健者:上升放量介入,否則按兵不動,可將成功率提高到80%以上。並不是所有的「單陽不破」形態,都會引發井噴行情。有些在不同的趨勢階段中,有可能會產生失敗,或者上升力度極其微弱。
單陽不破實戰案例:
特徵:
(1)第二天跳空高開,不回補缺口,並且高開三個點內最好,5個點次之;
(2)單陽之後的盤整形態上下影線不宜超過5個點;小箱體震蕩運行,這個動作是為了修復短周期(小箱體震蕩的時候,不能回補次日跳空缺口);陽多陰少為佳。
(3)次日量能和單大陽K線量能保持持平或略高,隨後三至五天量能持平或者小幅萎縮。
單陽不破3種類型
1、強勢型單陽不破
(2)單陽之後的盤整形態上下影線不宜超過5個點;小箱體震蕩運行,這個動作是為了修復短周期(小箱體震蕩的時候,不能回補次日跳空缺口);陽多陰少為佳;
2、穩健型單陽不破
特徵:
(1)第二天高開或平臺或低開,如果回探不能跌破單大陽K線50%位置;
(2)第二天量比大於3,通常高開這類個股都是在10-50之間的;
(3)隨後的調整中K線的上影線不容易超過單陽收盤價之上5個點;單大陽百分之50%與收盤價上方5個點箱體震蕩運行,這個動作其實就是為了修復短周期;陽多陰少為佳;
(4)單大陽隨後震蕩中成交量為小幅萎縮。
較強形態:單陽之後個股漲跌互現,股價始終都位於單陽實體的1/2以上。
3、弱勢型單陽不破
特徵:
(1)高開平開或低開,隨後就震蕩向下,最低價不能跌破單大陽的開盤價;
(2)向下的時候沿著通道下跌,陰多陽少;
(3)單大陽K線之後價跌量減,成交量達到了單大陽K線啟動的前一天的量能附近,這預示著有方向選擇。
一般形態:單陽之後個股漲跌互現,股價始終都位於單陽實體開盤價以上。
成功的投資都反人性
成功首先是克服自身人性的弱點的過程,人性弱點是成功真正的障礙,自己打敗了自己遠遠多於被別人打敗,只有認清和克服人性的弱點,才能走向卓越。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弱點,大部分交易者普遍的弱點就是貪婪和恐懼。貪婪是把欲望放大的結果,而欲望能夠激發我們的動力。我們來到股市就是為了賺錢,適當的貪婪是對的。具體交易過程中哪些是不該有的貪婪呢?
1、每次開倉都重倉滿倉一個品種。要知道虧損5%後本金減少,新的本金要賺6%才可以回本。盈虧比小於一的情況下,我們又怎麼能夠賺錢呢?本金只會越虧越少。
2、藉助盤感和以前的錯誤經驗,行情出現明顯反轉,卻依然不及時平倉,總認為行情還會掉頭。
我們要貪婪要讓利潤奔跑。可是我們經常遇到的情況是在貪婪的時候止損,不貪的時候錯過了大行情。
交易中恐懼主要有兩種:
一是開倉恐懼,不敢開倉。為什麼會恐懼?是因為沒底氣,對未來行情的不確定。
二是持倉恐懼,行情回調恐懼。經常是回調就平倉,因此錯過大行情。
破解貪婪最好的方法是制定可行的交易計劃。把目標分解,通過完成小目標,實現大目標。一切從實際出發,每個月盈利計劃目標5%,一年輕鬆60%的收益。
破解交易中恐懼的方法:
1.制定交易計劃,按照交易計劃執行,讓交易不再迷路。
2.優化自己的交易系統,好的交易系統,成功率越高的交易系統越容易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