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與中央音樂學院聯合主辦的"漢語橋·五洲樂"全球音樂才藝視頻大賽評獎結果公布,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17級國際商務漢語專業留學生陳勉榮獲大賽原創組二等獎。本期推送,一起走進陳勉的音樂故事。
音樂夢想,從小萌芽
來自泰國的陳勉從小就喜歡音樂,那時她每每聽到音樂聲,總會不由自主地跟隨著律動揮動雙手,打著節拍。她的父親察覺到了女兒的音樂天賦,在陳勉五六歲的時候送給她一架小鋼琴,陳勉對自己的第一架"樂器"愛不釋手,這也讓父親真切地感受到了她對待音樂的態度,"你想學什麼樂器,都可以告訴我。"這句承諾無疑是年少時陳勉收穫到的最珍貴的禮物之一。
父親同時也是陳勉音樂道路上的啟蒙導師,他教給陳勉一些基礎的樂理知識,如怎麼找調、如何識譜等等,陳勉的音樂愛好也受到父親影響。九歲時,陳勉開始自學吉他;十三歲,陳勉跟著一位老師學習了一年尤克裡裡,隨後再度開啟自學的進階之路。此後的十餘年間,陳勉在音樂的道路上從未停止學習的腳步。
大學生活,音符作伴
大學期間,陳勉曾參加過重慶工商大學第八屆"新儒商"大學生藝術文化節校園十佳歌手大賽、第十三屆研究生歌手大賽等眾多比賽。而在這些比賽中,對陳勉影響最深的當屬學校第十三屆研究生歌手大賽——大二那年,陳勉以本科生的身份參加了比賽,一路過關斬將直抵決賽,卻在決賽現場尷尬忘詞,但是讓她沒想到的是,臺上臺下的所有人都在為她加油。這件事於陳勉而言是一個起點,從這個時候開始,陳勉逐漸打開自我,主動尋求參加各種音樂活動的機會。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如暴風雨般席捲全球。3月,重慶工商大學團委發布了"青春戰'疫',愛國力行——校園十佳歌手為愛發聲"的活動,陳勉就是參與者之一。對於這次特殊錄製的經歷,陳勉感到十分開心:"如果可以通過視頻給大家鼓勵,這樣就夠了。"陳勉始終保持著她對音樂的初心,用音樂去向更多人傳遞愛與力量。
創作之路,一波三折
文新學院周晉老師是陳勉的輔導員,了解到陳勉很喜歡音樂且擅長彈奏吉他、尤克裡裡等樂器後,周老師便常常向陳勉推薦一些與音樂相關的比賽,並鼓勵她參加,2020年的"漢語橋五洲樂"全球音樂才藝視頻大賽就是其中之一。受疫情影響依舊未能返校的陳勉收到周老師的消息時,距離大賽報名截止還剩最後十餘天,她當即便決定參加,並在參賽組別中選擇了原創組。
自決定參賽起,陳勉的創作之路就布滿坎坷。起初的五天時間裡,她不斷地努力嘗試創作,但歌曲呈現的效果總是不盡人意。五天的努力付諸東流,撲面而來的壓力讓陳勉有些喘不過氣。好在她很快讓自己冷靜下來,經過思索後決定轉換自己的創作方向——尋找熱愛音樂的初心。明確了心中所想後,陳勉只用了不到五天的時間就創作出了獲獎作品《小石頭》。
評獎結果公布後,老師和朋友紛紛前來告知喜訊。輔導員周晉老師表示:"我非常開心陳勉能獲得這個獎項。她遠道而來學習漢語與中國文化,並且能夠用中文進行創作,這既是她努力的結果,也展現了中文的魅力。"
懷揣熱愛,一往無前
一路走來,陳勉對於音樂的熱情和堅持讓她結識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大學期間,陳勉機緣巧合加入了學校的天木槿音樂社,在這裡,她可以安心自在地唱歌,學習更多的樂器。也正因為有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做共同熱愛的事情,陳勉真切地感受到了來自異國他鄉的溫暖。而朋友眼中的陳勉熱情、開朗、有目標,當然,更繞不開"熱愛音樂"這個關鍵詞。
如今,陳勉的本科生生涯進入倒計時階段,談及對畢業後的規劃,陳勉真誠地說道:"一切都要看緣分。目前我給自己規劃了兩條路,一條是考研,另一個是申請四川音樂學院。無論我最終是否有機會能專業的學音樂,我都不會放棄它,音樂永遠是我的愛好,我會一直玩下去。"
音樂是習慣、是語言、是陪伴、是成長、是記錄,它把溫暖與力量融進每個音符中,傳遞給他人以巨大的能量。在這條名叫人生的道路上,陳勉用音樂淺淺訴說著屬於自己的故事。
延伸閱讀:
"漢語橋·五洲樂"全球音樂才藝視頻大賽是由教育部中外語言文化交流中心(原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和中央音樂學院合主辦的、面向全球中華音樂文外愛好者的高級別賽事,有廣泛的影響力。本次大賽吸引了全球68個國家的外籍中文學習者和中國文化愛好者參加,經由19位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評選,陳勉的原創作品《小石頭》脫穎而出,得到評委的高度評價。
素材來源:重慶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