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喜劇》觀後感

2020-09-19 olderdavid

《半個喜劇》去年在電影院上映時,我沒有去看。是因為豆瓣的評分不高,7.4分。我還是挺認同豆瓣的評分的,一般8.0以下的國產片我都不會去看。我知道,我的幾十元電影票錢並不會影響票房,但這是我的態度,支持好電影,抵制爛電影。雖然,近年來國產電影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大量的粗製濫造的國產片仍然充斥著影院,不斷探低創作底線,也在羞恥觀眾的欣賞水平。上周偶爾翻電視頻道,翻到電影頻道,正在放映《半個喜劇》,抱著消磨時光的態度,看了一會兒,很快就被劇情吸引了,直到電影結束,都沒來得及倒一杯水喝。

我理解,《半個喜劇》還是應該歸類為愛情輕喜劇(Romantic comedy),是我最喜歡的電影類型。由於電影結尾屬於大團圓式的完滿結尾,覺得電影的英文名《Almost Comedy》(幾乎是喜劇)並不恰當,應該是《Should be Comedy》(該是喜劇)才對。我是開玩笑的,我尊重主創的一切努力,尊重他們自己的視角和賦予片名的意義。愛情輕喜劇類型也是好萊塢以及世界各國電影的非常常見和受觀眾喜愛的類型。每年好萊塢新電影,在院線能上新片200-300部,而愛情喜劇類至少也有50部。是絕對的支柱題材。


自從有文藝作品,愛情絕對是不朽的話題。愛情也是人類最複雜的感情,最應該被歌頌的感情。我是一個相信愛情,能夠被愛情感動的人。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愛情,愛情既簡單,又深奧。哲學家和文學家說了幾千年,也沒說清楚什麼是愛情。作為不斷被挖掘的題材,我挺可憐這些編劇們,確實很難寫新的感人的愛情故事。我第一次被愛情電影感動是看《霓虹燈下的哨兵》,本不是愛情片,情感戲是很小份額的佐料。可我最被感動的部分是愛情戲,童阿男那本該批評的小資愛情,完全令我陶醉,三排長那陳世美的情變,反襯出農村媳婦的真情,我都非常感動,隨著時間的流逝,電影內容被忘乾淨了,愛情的情節倒是記得很牢。接下來的日本電影《生死戀》,更是讓我領略了愛情的悽美,震撼不能自己。後來的好萊塢電影《You've got mail電郵情緣》、《While you were sleeping二見鍾情》都是我一直不能忘懷的最美的愛情詮釋。

《半個喜劇》就是都市一個平凡的愛情故事,平凡中寫出了新意,寫出了感人。平淡的愛情最珍貴,但無法作為文藝作品來渲染。愛情的價值顯現一定要有張力。愛情的珍貴也被大家公認,如著名詩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怎麼表現出愛情的珍貴?《生死戀》是用生離死別;《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與家族和傳統的的抗爭。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沒有那些無法克服煩惱。但問題還是有的,《半個喜劇》中,高大帥氣的紈絝子弟多多,天天招蜂引蝶。他花言巧語地玩弄了中學學姐莫默,多多的好友孫同了解事情的全過程,但他不可救藥的愛上了莫默。這段簡單普通的愛情便遭遇了巨大的挑戰。多多視莫默是「我的女人」,堅決不容孫同染指。孫同和多多除了是「鐵哥們兒」以外,孫同住著多多的房子,在多多的老爸公司打工,還在指望公司給辦理北京戶口。這就清楚了,房子,戶口,工作,這個北漂青年的全部未來,都在好友兼情敵的手裡攥著……。多多明確下了通牒:有我沒她,有她沒我。孫同媽媽這時也來了北京,媽媽明確知道孫同的一切都在多多的手裡。她堅決不同意孫同與多多決裂,同時媽媽也不同意孫同與莫默交往。注意,這是兩個維度。孫同媽媽不但要在意他的未來北京的前程,還很介意孫同未來的媳婦。她不待見莫默,因為她們打過照面。即使是轟轟烈烈可歌可泣的愛情,在不同人眼裡,也是不一樣的。譬如,佛陀斥責獻絕色美女妖惑他的人,說你獻來一個臭皮囊包著汙血之物,是什麼意思?!佛陀是用解剖學角度來看美女的。再有,至今大多數人還不能認可愛德華八世為毫無姿色可言的辛普森夫人而放棄王位。孫同媽媽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她兒子為了這個(爛)女人放棄北京的一切,也就是放棄了自己的未來!因此,她使出了婦女看家的辦法來攪局。


孫同和多多相比,被全方位的鄙視。他自稱「生在坑裡」,出身平凡,身材矮小,相貌平平,寡言木訥,在大都市是「一無所有「,而多多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而且人家高大,陽光帥氣,口齒伶俐,八面見光,見到女孩子自動嘴上帶蜜。愛情的天平只會偏向多多,我這樣說,多多有再多的女孩兒也不為過,愛情本來就是這樣的。就連動物的求愛都是盡顯才華,有的雄鳥兒是築好窩,炫耀著靚麗的羽毛求偶。咱們孫同,應該是不配擁有愛情的,至少多多和孫同媽媽是這樣認為的。霸道總裁的生活令人嚮往,但人生失意者的愛情更值得同情,因為我們都是同路人。世界上大多數人是平凡的人,是不得志的人。屌絲逆襲的愛情最易引起共鳴。好萊塢喜劇明星Ben Stiller形象猥瑣,居然是愛情片的流量明星,他創作大量的愛情輕喜劇,靠的就是屌絲逆襲戲碼。此電影觀眾,就是要被引起同情心,憋著一股勁兒,希望和大多數城市流浪者一樣的孫同,贏得愛情,贏得未來。

孫同同時還要掙扎在善與惡,真誠與虛偽之間,這也是又一處顯示戲劇張力的部分。許多多腳踩多條船,欺騙玩弄女生的德性,孫同是知道的,特別是多多馬上要結婚了,結婚的對象時善良美麗的高璐。高璐不但是孫同的好友,而且一開始是孫同暗戀的對象,孫同要不要保護高璐,避免她走入多多的婚姻而跳入火坑。文藝作品中善和惡是那麼容易辨認,那麼容易選擇。現實生活中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現實生活中普遍有替哥們掩蓋姦情,欺瞞家人的行為,而並不以此為作惡的行為。我很贊成電影要對此明確結論,正義一定要弘揚,不論聲音多麼卑微。不管什麼因素驅使孫同,是對高璐的同情,還是對正義的伸張,同多多的決裂,才是屌絲獲得新生的開始。

導演周申,劉露一如既往的高水平,他們已經在《驢得水》中表現出中國導演的巔峰水平。本片又一次顯現了極具專業的掌控度。劇情是經典好萊塢式輕喜劇模式,抑揚,起承轉合都比較規矩,觀影的效果好。劇情和場景把控也到位。據聽說,導演並沒有嚴格約束臺詞及表演,而鼓勵演員發揮,效果看,導演掌控非常好,主題一脈相承,從頭到尾,明確表現出導演基本思想。演員選角也是幾近完美。塑造者和被塑造者,角色完全契合。這也應該是導演的功勞。


我認為,電影的評分,大概一半左右的分數要給演員的創作。電影表演是一門藝術,電影演員是藝術創作者。這部電影的幾位主要演員,都顯示出高超的演技水平。各個角色都沒有短板,沒有明顯瑕疵。表演功課極佳。任素汐不會令人失望,她就是天才表演者,此次塑角又是可圈可點。場景之一,聽聞孫同媽媽急病入院,在醫院同孫同攤牌,眼見著孫同表現出無法抗拒媽媽,無法抗拒許多多的現實條件,莫默(任素汐)的面部表情……肌肉逐漸僵硬,熱烈的眼神漸漸暗淡,從期盼,到失望,到絕望……這是表演!這是演員!這是好演員!這是表演藝術!同一場景,孫同爆發情緒,歇斯底裡衝著莫默喊。吶喊出「我生在坑裡……!」實際是對自己不滿的宣洩,是一種逃避,完美詮釋了「色厲內荏」,他屈服了,他慫了,他回歸到他的本色了。聲音很大,卻是那麼懦弱,膽怯。表現在形神上,眼神是恐慌的,形體是萎靡的,就是不要說一副重擔,就是一根羽毛,當時也會壓塌孫同(吳昱翰)。這又是一例出色的表演。我從未看過吳昱翰的其它電影或電視,只此一部電影,便可評為優秀。許多多的扮演者劉迅,也是值得稱許。他的紈絝,巧舌如簧的招蜂引蝶,極像生活中的花花公子。而他與孫同動怒時,極像雄性動物爭偶才出現的你死我活的拼命。演的就是好。

表演藝術在我們國家的學院裡還是認真的,但在作品裡,就極少見了。有深度的藝術創作,就像陳年老酒,總會散發出那無法磨滅的幽幽香氣。急功近利的流量明星,是美麗包裝的假酒,最終能賣了包裝盒,瓶中酒只能倒入下水道。過去的電影,電視創作,都有體驗生活的過程,好萊塢也是一樣,基本主創都要體驗生活,貼近角色。這裡面又有真和善的內涵了,一部電影創作,是要出一部藝術品還是賺快錢的地攤貨,這是考驗我們藝術家的靈魂的時候了。周申和劉露給出了答案,我欽佩你們。

相關焦點

  • 開心麻花電影《半個喜劇》上海「滬動」,用喜劇說真話~
    「被喜歡的人突然表白」「半個喜劇點映」等電影相關話題也頻頻登上熱搜,觸動網友興趣。眾多網友也在觀影后即刻給出觀後感:「這的確是一部喜劇,但是真的給我看哭了」、「什麼是好的喜劇,我認為就是說真話」、「不好意思,一直擱那笑,影響旁邊看電影的大哥了」等真實反饋,印證著《半個喜劇》在賀歲檔的喜劇擔當。
  • 《半個喜劇》讓我們明白,我們不愛說教,我們愛看故事
    有朋友推薦電影,《半個喜劇》拍得挺深刻。於是懷著期望看了這部電影,但心裡五味雜陳,於是寫下了這篇的觀後感。背景故事介紹電影裡,孫同與鄭多多是大學同學。孫同沒錢又想在北京有戶口,工作在鄭多多爸爸開的公司,又住在鄭多多獨居的家裡。
  • 分享一下《半個喜劇》電影觀後感
    畢竟是半個喜劇,所以讓觀眾看到的是個結局還不錯的結尾。在現實當中大部分的人可沒有這些主角光環加身。但是你也可以不是大部分人,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料的人,該練功的就去練功,有說不的能力,讓時間的複利效應用在自己身上,做一個長期主義者。
  • 整個觀後感——《半個喜劇》
    影片叫做喜劇,立意並沒有跑題。演員們用各類語言和肢體,釋放了劇本內的全部喜劇效果。觀眾發笑相信會極其自然,不會覺得尷尬,甚至渾身不自在。這點是最最難能可貴的。這部一半的喜劇,得到了全部的效果,不管是對觀眾,還是對所有創作人員,無論如何也是值得滿足了。
  • 電影《半個喜劇》.
    與影片中的戀愛故事主線相輔相成的,是導演周申和劉露對於喜劇形式的繼續探索。我之前看的那場《半個喜劇》,同場觀眾大多是媒體。這並不是說,《半個喜劇》在濫用演員的固有形象去製造笑點。實際上,影片的大部分搞笑都來自於人物設定的矛盾感以及故事情節本身。
  • 《半個喜劇》,另外半個,是愛情啊!
    而《半個喜劇》的故事,也因此展開。2016年,一部小成本黑色幽默喜劇《驢得水》憑藉不到1000萬投資獲得了1.72億票房,在豆瓣上以8.3的高分,創下「豆瓣年度華語片最高分」的成績。為了兒子犧牲一切、卻「操縱」兒子的媽媽;為了保住飯碗、蠅營狗苟的小領導……《半個喜劇》裡,沒有一個人物是紙片化的,他們都活生生的有血有肉,也因此他們的故事能讓我們感同身受。作為開心麻花首部賀歲檔影片,《半個喜劇》這次強勢殺入賀歲檔,用一出爆笑的愛情喜劇,講了一個如何在理想與現實、生存與底線選擇的故事。
  • 電影《半個喜劇》
    《半個喜劇》是由周申、劉露擔當編劇、導演,任素汐、吳昱翰、劉迅、湯敏、趙海燕主演的愛情喜劇片 。該片主要講述了三個年輕人莫默、孫同、鄭多多的三種完全不同的愛情觀 。       三個自由浪漫的年輕人,過著各懷心思的人生:有人急著擺脫單身,有人想在結婚前放蕩一番,有人想在 大城市站穩腳跟。因為一次情感出軌,三人扭結成了一團「嬉笑怒罵」的亂麻。
  • 《半個喜劇》:一半喜劇,一半鬧劇
    文/目目王開心麻花的《半個喜劇》和馮小剛的《只有芸知道》同時期上映在《李茶的姑媽》口碑遇冷之後,開心麻花推出的這部由任素汐等人主演的《半個喜劇》,雖然在口碑上有所回升,但是同前幾部爆款相比,《半個喜劇》的受眾依舊有限,院線排片率也少之又少。
  • 《半個喜劇》半個喜劇,半個悲劇
    即要紅旗又捨不得彩旗的渣男,寄人籬下的兄弟,蒙在鼓裡的新娘,見風使舵的上司,和處處喊著為你好的父母,太多了,一個個真實又諷刺的矛盾,針針見血。有人說誇張狗血,誇張嗎?狗血嗎?這類腌臢事真的少嗎?成年人真的就是這麼無奈,下半身混著泥和血的掙扎,上半身還要保持衣著體面八面玲瓏。
  • 《半個喜劇》.
    其實這不是半個喜劇,是一出真正的鬧劇。說是反映了社會現實吧,但是又沒觀眾留下太多的思考,說是講了一個好故事吧,但故事主線又在男男女女的糾葛中被衝散了,你也不知道它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所以歸結起來就是這是一部喜劇,現在的電影只要能讓觀眾開心就好了,又有多少會去管社會價值,美學觀照,立意深刻呢?
  • 《半個喜劇》:一半喜劇,一半生活
    12月20日上映的《半個喜劇》體量不大,檔期也不佳,勉強蹭了個賀歲檔的邊。但依然引發了影迷圈子的強烈關注。主創團隊是2016年《驢得水》的原班人馬。彼時《驢得水》一出,收穫讚譽一片,還成了當年豆瓣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周申、劉露兩人也從此在電影圈站穩了腳跟。
  • 《半個喜劇》:我們的時代喜劇
    其實當各種價值觀碰撞在一起,當一個人需要平衡親情、友情與愛情……他們慌亂的生活,就像是半個喜劇。《半個喜劇》所選取的敘事題材是當下最容易引起年輕人共鳴的現實問題:愛情與工作、女朋友與母親,他們以戲劇化的敘事手法放在了天平兩端,強迫孫同做出選擇。在孫同的掙扎之中,社會階級差異的現實清晰顯現。他在多重壓力之下對莫默吼的一句話直擊電影主題:你生在天上了,我生在水坑裡,你下水坑看看就明白了。
  • 一半是喜劇,一半是生活。--評《半個喜劇》
    開心麻花出品的電影《半個喜劇》,由高分喜劇《驢得水》原班人馬歷經三年打造,影片由周申、劉露執導,講述了三個自由浪漫的年輕人,他們的各種價值觀碰撞在一起後,當一個人需要平衡親情友情與愛情...他們慌亂的生活就像是半個喜劇。
  • 《半個喜劇》渣男
    《半個喜劇》依舊是開心麻花式的寓教於樂。一半是高於現實生活的荒誕。影片前半段用「誤會法」製造了大量的笑料,執著的大齡未婚女(任素汐 飾)、懦弱的北漂青年孫同,以及大渣男鄭多多,三個角色在密集的笑料中建立的依存或對立的關係為影片接下來的深入奠定了基底;影片的另一半則是現實生活本身。人應該怎樣活著?這是影片真正想探討的主題。
  • 電影《半個喜劇》:只講一個故事,只說「半個喜劇」
    《半個喜劇》這部電影講述了三個年輕人的差距。這喜劇的外殼之下藏著悲涼的故事,電影中主角們的矛盾、衝突戲劇化的將現代年輕人的迷茫和差距直白地擺上了桌面,不留一絲餘地的撕扯著現代人的傷口,生活沒有兩全其美,也沒有happyending,只有「半個喜劇」。半個喜劇是開心麻花首部賀歲檔電影,電影主要圍繞著三位主人公展開。
  • 《半個喜劇》半個悲劇
    開心麻花的電影果然沒讓我失望片名為半個喜劇那就證明還有半個悲劇也就是電影能把這麼多戲劇化的事情串聯在一起了分角色分別進行評析吧孫同再換個角度想一想也是悲劇父母離異(他媽媽說錢不夠再去找他爸要點,他說你找他幹嘛)從小就揀別人的舊書包、舊衣服用那麼大個人了還要依靠自己的同學被當成一條狗一樣呼來喚去
  • 《半個喜劇》為啥是半個?莫非是開心麻花轉型之作?
    作為2019年12月的後半個月的重點宣傳作品,《半個喜劇》可謂是佔據了不少的宣傳資源。《半個喜劇》雖然被設定成一部都市喜劇愛情片,但是一點都搞笑,完全與開心麻花之前的演繹風格相背離。那麼問題來了,《半個喜劇》為啥是半個?莫非是開心麻花的轉型之作?
  • 半個喜劇,半個愛情,半個小品,整個輕鬆
    看到影片取名「半個喜劇」,我本來擔心會不會又像《驢得水》那樣設置成前面大喜、後面大悲的悲喜劇,整得過於嚴肅深刻。 還好看完後知道,這次主創們把另一半留給了愛情,讓影片雖然也有些許諷刺和深刻的地方,整個故事卻是在一種較為輕鬆愉悅的氛圍裡進行到底的。 不是說我不喜歡《驢得水》,只是當時看完以後,我感覺挺不舒服的。
  • 《半個喜劇》:多一半的高級感
    《李茶的姑媽》之後,開心麻花這匹喜劇黑馬的風頭大打折扣。這次《驢得水》的原班人馬用《半個喜劇》打了場翻身仗。語言之外的影像開掘以舞臺劇起家的開心麻花,總是在電影中帶有著強烈的話劇基因。擅長將喜劇包袱鋪設在語言當中、常常通過戲劇反差來製造笑點等特徵,足以體現開心麻花對臺詞和情節的重視。
  • 《半個喜劇》:多一半的高級感
    ,《半個喜劇》就是屬於這一類。這些破局的「路人」總能讓人會心一笑,他們就像看著這齣喜劇的我們,又讓這「半個喜劇」在嚴肅的部分貫徹到底。導演說,「半個喜劇」的另一半是正劇。但不管是什麼,都是「反喜劇」的。純粹的笑終究是空洞的,喜劇的外殼下要顯露些東西,因此喜劇的高級感同樣在於這種自戕。而《半個喜劇》的內核,就在於真話與假話的抉擇,屈服現實和活出真我的對抗。三個主角的形象就代表著這種衝突。莫默象徵著一種理想狀態,自己的領導讓她幫忙走後門她會義正言辭地拒絕,孫同母親希望她能圓一個「善意的謊言」,她也不願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