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能替代」助力,滯銷枇杷果成香甜美酒

2020-12-25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6月11日訊(記者陳詠 通訊員杜嘉怡 孟玉婷)通山縣大畈鎮已有300多年的枇杷種植歷史,「大畈枇杷」已然成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因為枇杷不易保存,往年每到枇杷成熟的季節,滯銷成為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然而今年,大畈鎮的果農們再不用愁銷售了。這一切源於鎮上一個酒廠的電力設備改造升級。

翻滾清洗、剝皮去核、破碎打漿、發酵蒸餾……6月11日,在通山縣大畈鎮協力綠色果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成堆的枇杷順著流水線高效處理,從果實慢慢變成製酒原料,車間內機器運轉,果香四溢。

隨著農貿市場及物流體系的日趨完善,近年來,大畈鎮枇杷產業熱逐漸興起。當地政府逐漸加大扶持力度,枇杷產業已是當地農戶脫貧增收的重要手段。據統計,該鎮參與枇杷種植的農戶達到2300餘戶,種植面積達1.8萬畝。產量大了,不易保存的枇杷,銷售就成了問題。

3年前,協力綠色果業有限公司的製酒車間竣工。然而,由於電壓負荷低,設備帶不動,導致生產效率低下,枇杷酒年產量只有50噸,遠遠無法滿足農戶的銷售需求。2019年底,通山縣供電公司在全縣開展「電能替代」宣傳活動,主動上門走訪了解難題,為該公司架設專變線路,全面提升產能。今年5月,電力設備完成改造升級後,該公司生產的枇杷酒年產量可達到500噸。

「未來,我們將為通山枇杷深加工產業提供好電力服務,助力更多果農增產增收。」大畈供電所主任張建承諾。據了解,隨著枇杷深加工產業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果農開建了家庭農場,枇杷果園越來越多。在省紀委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村裡5、6兩個組建起了枇杷採摘園,總面積150畝,惠及果農50戶。去年底,果園建起了一座全自動滴灌泵站,需要通電灌溉。

在接到求助後,大畈供電所開闢綠色通道,採取先實施後申請的方式,一周之內就完成了果園泵站的通電,今年開春,果園枇杷長勢良好,5月成熟掛果後,吸引了眾多遊客進園採摘。

相關焦點

  • 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 我國電能替代進入深水區
    近日,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指導,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電聯電能替代產業發展促進分會主辦的2020年電能替代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會議圍繞助力「碳中和」戰略落地實施,以「拓展電能替代廣度深度,提高全社會電氣化水平」為主題,與會專家共同探討了碳減排目標下電能替代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新機遇,並針對如何促進電能替代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交流。
  • 福建三明釋放電能替代潛力 為「綠色三明」建設蓄勢賦能
    「煤改電」「柴改電」,電能替代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像清流森源蘭蕙公司一樣受益的企業還有很多。據統計,1至11月,國網福建三明供電公司累計完成電能替代項目66個,替代電量7.55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75.35萬噸。圖為國網寧化縣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在新華村「煤改電」煙烤房現場安裝調試用電設備。資料圖。
  • 推動電能替代,你願意加入我們嗎?
    隨著汙染物排放量上升,成霾的氣象門檻逐年降低,霧霾也就越來越容易出現。目前我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量均在近兩千萬噸,(看到這數據小編虎軀一震)而造成PM2.5的主要來源中,有50%—60%來自燃煤,20%—30%來自燃油。
  • 保靖供電:電能替代助湘西之野「茶中茅臺」保靖黃金茶走上致富路
    國網保靖縣供電公司通過社會責任根植項目的開展,2010年以來,積極推廣電能替代茶業產業發展,結合生態環境保護,打造生態富硒茶鄉。原始的柴火烤茶由先進高效的電炒茶技術所取代,沒有了柴火燃燒帶來的炭火粉塵物,工作環境好了,制茶效率明顯提升了,電制茶操作方便,制茶的各個關鍵時刻都能控制準確,茶葉品質更好了。
  • 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平輿縣供電公司:積極開展「電能替代」宣傳活動
    (原標題: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平輿縣供電公司:積極開展「電能替代」宣傳活動)
  • 小夥到野外摘枇杷果,還帶了個大蛇皮袋去裝,沒想到空歡喜一場
    小夥到野外摘枇杷果,還帶了個大蛇皮袋去裝,沒想到空歡喜一場。農村裡有著許多肥沃的土地,還有著優越的環境氣候,這樣子的生態環境不僅僅是適合人類生活,還適合許多農作物以及各種土生土長的野生植物。走近了就可以更加清楚的看清這種野果,那就是枇杷果來著,面對滿樹都是的枇杷果小夥已經迫不及待的採摘一顆吃起來,吃起來很是香甜的枇杷果,小夥隨即從褲袋裡掏出一個大蛇皮袋。
  • 三相電能計量系統在線校準裝置,助力能耗企業進行節能
    杭州銳創能源向廣大客戶提供三相電能計量系統在線校準裝置,助力能耗企業進行節能。該現場校驗儀是專門為電力計量或能源管理部門在不停電、不改變計量迴路、不打開計量設備的情況下,現場校驗單、三相有功和無功感應式或電子式電能表以及其它多種電工儀表設計開發的一款可攜式設備。
  • 內江發揮電商優勢,助力滯銷農產品銷售 -內江發揮電商優勢,助力...
    四川新聞網內江3月10日訊(劉世彬 葉自平)疫情防控期間,為切實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內江市商務局充分發揮電商優勢,採取積極措施,助力農產品線上銷售。通過指導動員內江全搜索、威遠寶卡納、資中好口碑、四川鵝江網絡等電商企業利用微信公眾號、頭條號、微商、小視頻等新型電商銷售模式,全力幫助資中血橙協會以及市中區弘濟生態黑豬、東興區金滿園農業、威遠縣蘭芯種植、隆昌縣漁箭張超兔場等種養殖大戶尋找到了更多合作機會,較好地解決了農產品滯銷問題。
  • 玩梗適度,成也電能,但敗也電能
    弱,在沒有電能的情況下就是個瘦弱的廢柴。沒有電,辛紅辣椒5D面板,電能充足,5A面板。辛紅辣椒就好像一塊電池。可以一邊充電一邊戰鬥,並且時時刻刻保持高強度戰鬥力,而且在電壓足夠強大的情況下,還能夠提升上限。同時他也可以充了電之後戰鬥,但是會隨著能量的流逝越戰越弱。
  • 枇杷果怎麼吃做法
    這種香味既沒有剛剛退場的桂花的馥鬱,也沒有尚未出場的梅花的香甜,這是一股怎樣的花香呢?聞香尋花,一看原來是枇杷開花了。感情以前那麼多年,我這個吃貨對枇杷樹的關注全集中在初夏那讓人口舌生津的黃燦燦的枇杷果實了?走進枇杷樹不由地駐足細細端詳起一直被我忽視的枇杷花來。這才發覺枇杷花的與眾不同,這點綴在茂密的枇杷葉間的小小枇杷花還真的別具一番風姿呢。
  • 智能家居之高精度電能管理
    今天我們將向您展示如何利用Belkin智能插頭提供智能電錶級的測量精度並接入物聯網——智能家居。這款WeMo Insight Switch插頭已經安裝到了超過1.7億的家庭。系統的核心是Maxim的78M6610,這是一款超高精度電能測量晶片,不需要任何校準。利用這個智能插頭,我們能夠連接幾個電器設備。
  • 施耐德電氣加速半導體國產化替代
    原標題:施耐德電氣加速半導體國產化替代   近日,華美
  • 滯銷農產品找出路哪家強?——湖南公視幫女郎!
    是的,我的兄弟姐妹們實在是太多了,瓜農們為了不耽誤下季度的種植,只能忍痛把三萬畝的兄弟姐妹用機器壓碎在地裡當肥料。你知道嗎?這三萬畝的「施肥瓜」就是整個嶽陽君山南瓜種植面積的一半,一半的南瓜被當了肥料,另一半倖存的我們,也被成山的堆積在橋下面,無人光顧。其實造成我們這樣悲慘處境的,就是因為我們太「香甜」,你相信嗎?
  • 全國網友伸援手 滯銷柑橘賣得火
    12月10日,本報頭版報導了《柑橘滯銷 多方助力找銷路》,東楚晚報推出報導《農戶柑橘豐產不「豐收」,5毛一斤仍無人問津 陽新黃顙口80萬斤柑橘滯銷》,東楚晚報官方微信上同步發布《擴散!陽新黃顙口80萬斤柑橘滯銷!村民緊急求助!》。許多熱心市民看到報導後,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購買柑橘。一些網友紛紛轉發朋友圈,倡議大家伸援手,幫幫橘農。
  • 隴南徽縣:電商平臺助力滯銷農特產業品
    連日來,受疫情影響,徽縣物流運輸業受到一定阻礙,農民損失慘重,一些蔬果爛在地裡,大部分地區線下銷路不暢,導致果蔬滯銷。徽縣金豪生鮮團隊自2月1日起,依託電商優勢,藉助金豪生鮮直通車小程序平臺,以「貧困戶+小程序+商家」的銷售模式,輻射全縣七十多個行政村,對接三百多家農戶,深入田間地頭,直播推銷,移動辦公,幫助農戶、合作社銷售蔬菜、農特產品及各類家禽達一百餘種,並聯繫銷售商與農戶達成長期合作協議,切實解決了農特產品滯銷的問題,拉近了農戶與客戶、商家的距離。
  • 監管電瓶車違規充電,我省首批智能物聯電能表「落地」鄞州
    記者12月15日從寧波鄞州供電部門了解到,我省首批智能物聯電能表已在當地下應街道洋江水岸小區投用。供電部門隨機挑選了20戶居民,試點安裝新一代物聯電能表負荷辨識模組。這批智能電錶可以自動識別電瓶車戶內充電等違法行為。
  • 黨員師生直播帶火「滯銷」楊梅
    摘一顆品嘗下,這甜甜的,酸酸的味道保證你吃了還想吃,一輩子都忘不了……」 近日,在一位茶山楊梅大戶的種植基地,溫州大學甌江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輔導員李暢正帶領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黨員化身一線主播,為當地「滯銷」楊梅打開銷路。溫州大學甌江學院所在地茶山是我國著名楊梅品種——丁岙楊梅的原產地,據了解,2020年是楊梅的豐收大年,但對於茶山的楊梅大戶王先生來說,卻是喜憂參半。
  • 碭山梨、砂糖橘、菠蘿……縣長直播帶貨,滯銷果蔬成「網紅」
    中國食品安全唯一中央網絡媒體去年年底,《中國食品安全網》就報導過砂糖橘產能過剩,導致價格下降和滯銷的情況,誰成想遇上新冠病毒疫情,產地滯銷情況越發嚴重。其實不只是砂糖橘,受疫情影響全國農產品都面臨滯銷困境。
  • 從單打獨鬥到聯手搭臺 橫店成影視產品「搖籃」
    從單打獨鬥到聯手搭臺 橫店成影視產品「搖籃」 時間:2018.01.30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 吉林為滯銷農產品「吆喝」
    「白城市洮北區東風村80噸大蒜滯銷,要成蒜苗了」「蛟河市牤牛村5000隻笨雞賣不出去,只能在雪地溜達」「婆婆丁遇『疫』滯銷,快幫幫雙陽菜農」……連日來,吉林省上上下下,從各級各類媒體到機關幹部、村書記,利用各式各樣的渠道為因疫情滯銷的農產品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