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山歷史名人故居
清嘉慶《瑞安縣誌·古蹟》記載,陶山有南宋寶慶年間提刑張聲道建的花園村「御鳳樓」和隱居霞碧山詩人王奕的「聽松樓」,可惜均已廢圮。目前保存較好的只有硯下村孫衣言故居、霞林村林同故居、婁渡村黃雲山故居、唐宅山下村唐澄士故居、棠梨埭村黃福階故居等。據《陶山鎮志》記載,還有20多座破損不完整的故居,有待修葺,岌岌可危。
-
訪名人故居 講名人故事
日前,「梁溪名人視頻故事會大賽」在秦邦憲故居完成評審。由梁溪區教育局、無錫市檔案史志館、無錫博物院、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的代表組成評委組對前期報送的172件作品進行了嚴格篩選。最終,41件佳作脫穎而出,兼具思想性和藝術性。
-
福建留存的23處名人故居
讓我們走近福建留存的23處名人故居,進一步感悟八閩大地厚重的歷史文脈,名人的夢想情懷。描述:故居由蔡新府第、永清堡和花園組成的建築群,府第同式三座,每座均以門廳、中堂和後樓組成;永清堡為二圈土樓,額匾刻「永清堡」,外圈距內樓牆20米,有周長330
-
那些不復存在的名人故居
那些不復存在的名人故居歷史遺蹟常常吸引著許多遊客,遊客中既有單純去參觀沾文氣的,也不乏摳牆皮、挖磚塊的。下面小編來盤點那些不復存在的名人故居。梁思成林徽因幾經波折難逃被拆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可謂是幾經波折。
-
魯山歷史名人買壯圖故居揭碑
河南商報記者 孫超 通訊員 雷小軍 王永安12月29日上午,在河南省魯山縣西穆路黑虎橋,我國清末著名武術家、心意拳大師、魯山縣十大歷史文化名人之一買壯圖的故居正式揭碑。來自省內外的心意拳愛好者及相關學者齊聚一堂,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買壯圖「心意六合拳」的傳承和發展等話題進行了研討。在揭碑儀式開始前,買壯圖的重孫、第四代傳人買桂生現場表演了兩招心意拳。今年85歲的買桂生腰板挺直、精神矍鑠,天天堅持習練心意拳,始終致力於將買壯圖「心意六合拳」這一文化瑰寶發揚光大。
-
【尋訪梅州名人故居】何如璋故居人境廬:欽差大臣不辱使命 敦睦邦...
為進一步推進名人故居的保護利用,挖掘名人故居精神內涵,去年底大埔縣對何如璋故居進行修繕,目前已經修繕完成準備布展。「修繕後的何如璋故居煥發新顏,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前來參觀,了解何如璋的外交故事,感受他的愛國情懷。」大埔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說。
-
踏訪林語堂臺北故居,他在那裡陪太太慢慢變老
一條攝製組來到臺北,拜訪了林語堂故居的蔡佳芳主任,蔡主任說,這個結婚當天毀掉婚書,與太太分房分床而臥的男人,是現在男人學習婚姻之道的模範!這位將Humor翻譯成幽默的」幽默大師」,總能夠用簡單又有趣的英文介紹東方的文化,很多有名的導演、演員、攝影師和作家都要與他做朋友。約1966年,林語堂陽明山故居景觀1966年,林語堂夫婦返臺在機場林語堂先生是福建漳州平和縣人。
-
梅州大埔保存大量名人祖宅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口塘
廣東梅州大埔縣是一個山川秀美,風光旖旎的地方,雖有有客家香格裡拉之稱,卻因為地處偏遠山區,長期交通不便,猶如靜養深閨,鮮為人知。自2019年6月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為全球第八個「世界長壽之鄉」,再加上這幾年連接大埔的交通網絡越來越發達,前往大埔旅行的人越來越多。
-
黃紹竑將軍故居!
」 加入傳承黃氏文化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黃」,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傳承黃氏文化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傳承黃氏文化,傳播黃氏正能量!!!黃紹竑故居位於容縣黎村鎮珊萃村,距離黎村鎮僅一公裡。黃紹竑故居是一間古樸的民間建築,約在清代中葉時代建成,磚木結構,無雕梁畫棟,四座五開間,兩邊為重橫廊,後座設有炮樓,作為瞭望臺,平面呈「富」字形圍。整幢建築布局嚴謹、整齊,頗具特色。
-
隆阜戴震故居
於是打聽隆阜,於是坐車尋到戴震路,邊走邊問,直到看見街上有戴震飯館字樣,才覺得是離戴震故居近了。 黃賓虹故居、戴震故居、程大位故居、胡適故居,還有龍川的一堆故居,以戴震故居價值最大,但是也最破舊。皖南一地,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沒有能超過戴震的。這個故居的現狀,令我痛心,痛徹肺腑。好在,結識了戴震的後裔戴天吉大哥。他是戴家的第36代,戴震是第18代。
-
廣西四大民國名人故居,看看都是什麼範
大門口嵌著一塊大理石,上面刻著屈武親筆題額「李濟深故居」5個大字。院內天井的鋪磚按古八卦圖排列:中座一樓、二樓的中廳均懸掛著李濟深生平事跡圖片;後座二樓有李濟深臥室。其它房室有的是客廳,有的是議事處,有的是電報室等。兩廂有迴廊連通前後座,屋脊有墩子式走道與四角炮樓往來。李濟深(1885年11月6日—1959年10月9日),字任潮,曾任黃埔軍校副校長,原國民黨高級將領。
-
海珠區這座藝創新地標,裡面竟然「藏」著名人故居
該中心自籌備之初持續至今就備受關注,除了因為這裡是全國首批掛牌的「國家級廣告產業園區」之一、受國家政策重點扶持之外,還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特色:首個擁有名人故居的大型商場,首層是關山月故居,人們來到這裡可以看到嶺南畫派創始人藝術珍品、生平故事,感受濃鬱的人文藝術。亮相當日,廣州美院、廣州美術界、藝術界一眾大咖都有到場,一睹名人故居的風採和藝創地標的亮點。
-
林語堂故居:跨越海峽的「不亦快哉」
從西式門廊走進故居,往右是書房、臥房、生平掠影走廊。往前過中庭是原來主人家的客廳及餐廳,現在開放為營業餐廳。往左是史料特展室暨閱讀研討室。在書房裡,導覽員顧惠方告訴記者,書房是私密場所,先生一般用來接待特別要好的朋友,如錢穆和張大千。
-
威廉·莎士比亞故居
威廉·莎士比亞故居(Shakespeare’s Birthplace),位於倫敦西北部愛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鎮,是英國偉大的戲劇家威廉·莎士比亞的誕生地和逝世的地方
-
李小龍香港故居,拆了
大家只能眼睜睜看著故居被拆。李去世後,富商餘彭年購入該故居,曾改為時鐘酒店。2015年餘彭年去世,故居交由「餘彭年慈善信託」管理,今年6月,香港屋宇署批准拆樓。李小龍故居旅遊事務署此前表示,李小龍故居的業主於2008年7月曾向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提出有意捐出故居修復作為李小龍紀念館,因此在2008年至2010年間,商經局多次與業主商討故居的修復規模,然而經過2年多的商討,
-
臺北訪名人故居 國學大師錢穆為何擇居臺北度餘生?
早年即名重學林的錢穆,更多流連於自家二樓長廊。據記載,錢穆與夫人時常對坐長廊,「談論當時社會議題及生活所感」,這些夫妻間的閒談內容成為後來他的夫人的《樓廊閒話》。 觀錢穆的「素書樓」,真可用「一園花樹,滿屋山川;無得無失,只此自然」況之。大師一生留下煌煌大作《錢賓四先生文集》五十四巨冊凡一千七百萬言。
-
滁州這位名人故居,好講究!
故居整個建築群為三進三出,分為八個展區,分別為正宅東進、正宅中進、正宅西進、民俗生活展區、祖祠「延陵堂」、賜書樓、文木山房、西花園敞軒。故居主體建築特色為磚木結構,青磚清水牆體,蝴蝶瓦屋面,馬頭牆硬山形式。
-
吳承恩故居掛滿六小齡童像,網友:到底是誰的故居?
有網友爆料,在故居的門口設置了許多六小齡童的畫像和雕像,內部也有大量六小齡童、猴王世家等展品,而吳承恩事跡及史料的陳列卻相當少。遊客忍不住吐槽,都不能說是吳承恩故居,感覺是「六小齡童故居」了。根據淮安市淮安區廣播電視臺的報導,2017年是吳承恩逝世435周年,淮安區以此為契機,在吳承恩故居門前建設集文化、旅遊、購物、休閒於一體的旅遊集散型文化廣場。報導稱,在徵得六小齡童先生同意的情況下,這個廣場被命名為了「六小齡童廣場」。在廣場中央,還樹立著一座86版《西遊記》的「孫悟空」塑像。紀念吳承恩,卻造了六小齡童廣場和雕像,讓人有些難以理解。
-
拜謁辛棄疾故居
展廳的結束部分,介紹了各地為紀念辛棄疾而建造的陵墓、祠館以及歷代名人對辛棄疾及其作品的點評、書錄。一首清人詩作引起了我的注意。這說明,在這已經過去的八個世紀的漫長歲月裡,後人並沒有忘記這位南宋孤臣、民族英雄、詞壇領袖。甚至他的名聲隨著時間推移,時代變遷,更加顯赫,更加讓人肅然起敬。這就是馬履泰寫的《四風閘訪辛幼安故宅》:「自拔歸朝氣象雄,蒼然十論動宸楓。力營戰壘憑天上,坐制潢兵落掌中。
-
在奧斯汀故居感受《傲慢與偏見》
去她的故居以及作品相關的地方尋訪舊跡,感受氛圍,是表達對女作家景仰之情的方式,也是更好地理解她的作品的捷徑。《環球時報》記者日前探訪了奧斯汀在喬頓的故居以及電影《傲慢與偏見》的拍攝地查茨沃斯莊園。英格蘭漢普郡阿爾頓小鎮有一個名叫「喬頓」的小村子。簡·奧斯汀故居就在那裡,這是一幢有數百年歷史的兩層紅磚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