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句「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剛剛出獄的周某火了,據說有超過30家網紅經紀公司希望與其籤約;而民間歌手「大衣哥」朱之文,家門竟被高舉著手機的瘋狂拍客踹倒……近一段時間,種種因流量而生的荒誕行為,成為輿論場中最難看的「一景」。
流量時代,總有些人莫名其妙躥紅網絡。對「網紅」的追逐、戲謔,滿足了部分人的娛樂需求,如果純屬一笑,本也無傷大雅。但最近一些「網紅」的成名過程卻讓人倍感驚悚。就拿周某來說,五年前他因偷電瓶車被捕入獄,卻因一段雷人採訪視頻被解構為「竊·格瓦拉」,各種語錄、表情包一時成了網上的大「IP」。五年後,本尊出獄,竟真有網紅經紀公司趨之若鶩「求合作」,是獵奇、是逐臭?讓不少網友滿腦問號。
平心而論,法律對於周某的懲罰已經完成,他將來從事怎樣的職業是其個人自由。但對於那些網紅經紀公司而言,周某的「改過自新」恐怕並不值得關注,他過去甘當「廢柴」的心態以及偷盜兩千輛電瓶車的「傳奇」才是吸引眼球的爆點。可以想見,周某將來如果在經紀公司的指導下開了直播,一定是在反覆吟誦他的「語錄」,進而迎合著一些人對勞動的不屑、對規則的嘲弄等等。這完全脫離了正常娛樂的範疇,純粹是糟蹋公序良俗、惡搞世道人心。
心理學中有個「尖叫效應」:在滿是人群的街道中,如果有人突然歇斯底裡地尖叫,往往能快速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在網際網路世界,這種效應正逐漸成為「流量販子」信奉的金科玉律。十年前,「二環十三郎」「鳳姐」橫空出世轟動全網;十年後,「霸座男」「地鐵鳳爪女」「龍哥」等「臭紅」此起彼伏。「賽博空間」愈發像是一場精心排布的「審醜大戲」,甚至一些正向的價值、宏大的內容也被拿來調侃。
曾有人試圖為網絡審醜現象辯護,以「社會階層分化」為論據,認為「五環裡的你看不懂快手裡的世界」。但放眼網絡,我們並不缺靠知識與才華為社會帶來正能量的名人大家,只是有很多人在手機屏幕前放棄了自律,將碎片化時間消耗在了圍觀「奇葩」和八卦上。那些網紅經紀公司也正是投其所好,才製造出這麼多光怪陸離的流量。兩者相互迎合,大眾文化難免不被庸俗惡俗薰染。
「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會讓文化精神枯萎」,今天,尼爾·波茲曼的警告愈發具有現實意義。病態流量之下,常識公德何在?「臭紅」火了,是危險的警鐘,更是網絡的悲哀。
來源:長安觀察
流程編輯: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