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少林英雄》的脈絡和故事線很清晰,13期節目共設兩條線,一條線講述萌娃學習少林功夫的過程,這是明線;另一條暗線則展現孩子在封閉的少林寺環境中內心成長、自我改造的過程。
9個萌娃,兩個月少林修習生活,河南衛視於10月9日首播少兒體驗真人秀《少林英雄》。
「《少林英雄》的脈絡和故事線很清晰,13期節目共設兩條線,一條線講述萌娃學習少林功夫的過程,這是明線;另一條暗線則展現孩子在封閉的少林寺環境中內心成長、自我改造的過程。」《少林英雄》製片人秦峰表示。
孩子們與「代職父母」一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和少林功夫
第一期節目中,在孩子們進入少林寺之前,首先迎接他們的是一位布衣僧人,手持掃帚而立,未待孩子們定神,僧人凌厲出擊,用手中掃帚進行了一場武術表演。
少林寺、武僧、功夫這些影視作品中的題材和元素也出現在真人秀中。秦峰介紹,《少林英雄》將鏡頭對準每天早上8點前、下午6點後的少林寺,展現遊人散去之後,少林僧人的修行生活。
進入少林寺之後,孩子們被節目組收走所有零食和玩具,在哭鬧中完成剃度,在兩個月修行期間,他們和僧人們同吃同住,恪守少林規矩,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和少林功夫。影視劇演員于榮光和倪虹潔擔任孩子們的代職父母,一同修習,負責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另外,延等少林高僧將擔任萌娃的教習師傅,教授少林功夫、清規戒律以及一些國學課程。
「我們為孩子置換了空間,創造了另外一個世界。在少林寺內,沒有父母,沒有他們日常熟悉的事物,有的只是師父、師兄弟,在這個全新架構的世界中,孩子的人際關係發生變化、行為準則也隨之改變,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秦峰說。
9個萌娃由節目組從全國各地選拔而來,小至4歲,最大的也僅9歲。孩子們有的來自農村、有的來自城市,有混血兒也有海外華僑。
「9個孩子無論是地域、生活環境以及性格都差異巨大,我們希望通過這些不同類型的孩子儘可能反映出當下中國兒童的整體特點。」如來自日本的年僅4歲,乖巧可愛;東北的小王子表演欲極強,在同父親分別時,一邊痛哭一邊跟爸爸說要為其獻歌一曲。9個孩子性格迥異、萌點十足。這些大部分生活優越的孩子,在兩個月當中需巡寺、打坐、自理生活內務。
「孩子們天真可愛,但他們身上也體現出當下獨生子女的諸多問題,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等。少林寺修行生活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傳統教育方式,在少林寺這樣一個封閉環境中,我們希望能夠觀察和記錄下傳統教育帶給孩子們的轉變。」秦峰表示,節目主旨是希望通過孩子在少林寺的修行蛻變過程,為當下兒童教育提供一個參考。
在最後一天的拍攝中,9個孩子在山門前一字排開,他們面前是近百位拍攝人員,拍攝場地之外,若干工作人員對現場進行疏導,防止遊客進入鏡頭。拍攝之前,節目組導演跟孩子們一遍遍重複當天所要拍攝的內容,以及他們要完成的任務。
「拍攝此類題材,一定要預留出充分的時間,孩子不可控,只能多一些耐心,投入更多成本。」秦峰介紹,節目組為每個孩子和嘉賓都配備了1位選手管理人員、1位導演、兩位攝影師及1位收音師。導演團隊將近30人,攝影團隊60餘人,加之道具組、燈光組,《少林英雄》開工時準備的盒飯不小於200份。
秦峰介紹,此次拍攝的核心團隊是河南衛視拍攝人員,同時也吸收了部分社會製作力量。在節目籌備期間,韓國團隊給予節目組一定的建議和意見。「《少林英雄》策劃團隊聘用職業編劇,構思節目的整體走向,包括預想孩子們將會發生哪些變化,甚至怎樣的壓力才能達到這種變化,孩子之間可能產生的矛盾、孩子與僧人之間可能產生的矛盾等等。節目組準備了多套預案,編劇全程跟隨拍攝並根據現場及時調整腳本。導演組也全程參與腳本與預案的討論,共同構思有利於導演的具體執行。此外,節目組還配置專門導演來設計整體鏡頭表現,如何時俯拍、何時仰拍、何時航拍等。」
白一驄也表示正在嘗試開發一些新盈利模式。以《暗黑者》為例,他計劃在《暗黑者》第二季播完後,結合第一季回剪一個較長的電視劇版本,但目前是否能賣出以及會賣給哪個平臺都還未定;同時,由於第一季成績較好,在第二季《暗黑者》播出時已經嘗試在劇中植入廣告,廣告由劇中演員用搞笑逗趣的方式播報,並作為劇的一部分在每集中插播,且52集每集廣告都不相同。
除在盈利深度層面下工夫,在廣度方面,傳統製作公司也是煞費苦心。不久前,《無心法師》剛於搜狐視頻播完,7.69億次的播放量、豆瓣8.9分的評分是這部無超級IP、無大牌明星、無落地衛視的「三無」網絡自製劇交出的成績單。蔡藝儂表示當初選擇做《無心法師》沒想過要掙錢,她有著更長遠的計劃:IP孵化。「我們希望通過網際網路把《無心法師》從一個冷門IP培育成熱門IP,增加未來變現渠道。」
「選擇《他來了,請閉眼》作為劇集藍本,是看中』懸疑+愛情』這一類型的可轉化性、可實施度較高。這個題材的融合性為IP後期孵化帶來極大便利,懸疑情節可以吸引男性受眾,愛情部分則專門為女性觀眾留足空間,伴隨受眾範圍的擴張,男女通吃的形態會大幅提升廣告主的參與熱情。」未來,侯鴻亮表示還會繼續強化「懸疑+愛情」的IP模式,通過拍攝第二部、打造同名電影等方式孵化IP,慢慢提升劇目品牌價值。
「賠本賺吆喝」,業內人士如此形容網劇第一季的營收情況。IP化開發是未來網劇營收的最大期待。「第一季我們會把更多精力放在內容本身,如果有客戶合作自然好,若沒有則到第二季再考慮營收問題。」優酷出品影視中心總經理、《天才J》監製藥軍表示,網劇營收是一個長期規劃,第一季最重要的是樹立內容品牌。
「網劇目前還沒有一個立竿見影的收入來源,但如果能把IP孵化出來,營收點很多。除廣告植入和貼片外,遊戲、圖書、話劇、電影等衍生品都能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甚至能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愛奇藝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表示。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網劇IP被改編成大電影搬上銀幕。2015年初由《十萬個冷笑話》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票房破億,讓很多製作公司意識到網劇可以利用大電影變現,將網絡積累的粉絲轉變成線下觀眾。隨後由《絲男士》改編的電影《煎餅俠》取得了12億票房,更證明了網劇是一個大的粉絲沉澱池。先利用網劇積累忠實粉絲,再推出大電影等衍生品,將圈住的用戶數據直接變現,或是網劇IP孵化的華麗轉身。
本文為《綜藝報》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更多資訊請登錄手機版「綜藝+」m.zongyijia.com
長按二維碼可直接訂閱本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