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晚,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官微發通稿:山東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齊魯醫院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張靜靜,在按規定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滿,即將返家休息時,突發心臟驟停,經醫院組織全院專家力量、動用全部可能手段全力救治無效,於2020年4月6日18時58分逝世。
張靜靜同志搶救期間,社會各界和廣大網友通過各種形式表達對她的關心、關愛和祈福。我們對於張靜靜同志的不幸逝世,深感悲痛,並沉痛哀悼,向張靜靜同志親屬表示誠摯慰問。我們將妥善處理張靜靜同志的善後事宜。
援鄂護士張靜靜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逝世
「願以吾輩之青春,守護這盛世之中華,願山河無恙,人間皆安!」這是山東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張靜靜的個人感言。
1月25日,33歲的張靜靜把4歲的孩子留給母親,隨隊馳援湖北,3月21日離鄂返回濟南,經過14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原本解除隔離後於5日上午返家休息的她,卻於5日早上突發心臟驟停。6日晚間,張靜靜經醫院組織全院專家力量、動用全部可能手段全力救治無效,於2020年4月6日18時58分逝世。
6日,記者回憶著這些天採訪張靜靜的點點滴滴不禁淚如雨下,願天堂善待這位善良、勇敢的白衣天使。
這是一份已經無法送達的特别致敬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奔赴前線
「支援前線,必須要去,而且心中只有這一個念頭,去武漢!」作為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主管護師,春節前夕,正在醫院值班的她,得知要去支援武漢的消息後,心中第一個想法就是報名。
張靜靜說,她有著十年的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工作經驗,對於護理呼吸系統危重症患者經驗豐富,而且對於呼吸機、ECMO、吸痰儀等都有豐富的臨床實踐能力和經驗,這份工作一定能夠勝任援鄂工作。
愛人援非她援鄂,一家三口三地情
報完名後,張靜靜把4歲的孩子送到父母家,收拾好行李,準備隨時出發。
1月25日,接到出發的消息後,張靜靜還是沒告訴遠在非洲援助的愛人她報名去援鄂的事情。直到出發前一刻,她的愛人才知道她的這個決定,並表示支持媳婦的決定。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疫情嚴峻時刻必須站出來,祖國和人民更需要我們,我們有義務為國家架起一面盾牌,為人民築起一座長城,」就這樣,張靜靜一家三口分別處在三個地方。
1月25日,張靜靜隨山東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出發,1月26日凌晨,醫療隊到達武漢,他們連夜奔赴疫情較嚴重的黃岡市。
「給我剪個男孩髮型吧,疫情過後頭髮會再長出來」
剪成短髮的張靜靜難掩帥氣
因為女生的長髮更容易出汗、藏匿病毒,而且不方便穿防護服,為了更好地照料病人,張靜靜把自己的頭髮剪成了一寸多長,理了個男孩髮型。和她一起剪髮的還有山東醫療隊的數十名女戰友。
張靜靜說,人人都愛美,但儘快遏制疫情,比秀麗的長髮更重要。
在張靜靜堅強的背後,還有一個「小戰士」和她並排作戰,那就是她的寶貝兒。
「即使我和孩子、愛人分別在三地,仍舊沒能阻止他們對我的鼓勵和支持。」張靜靜說,4歲的孩子每次和她通視頻時,就問:「媽媽去打病毒有沒有帶武器,」還告訴媽媽「魔法棒」可以幫助媽媽戰勝病毒。張靜靜說,這些來自家人和朋友的鼓勵更加增加了他們戰勝病毒的信心。
方言不通心相通,制訂護患溝通手冊
在臨床工作實戰中,張靜靜發現,山東醫療隊和湖北當地的患者在溝通時存在障礙,因為湖北黃岡方言很重,而且南方方言和我們北方話差異很大,有時候說的話患者不明白,患者說的話她也聽不懂。
在這樣的情況下,她幫助醫療隊,初步制訂了《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護患溝通手冊(山東醫療隊)》,裡面有常用黃岡方言普通話對譯和我們平時工作中和患者交流比較多的問題的簡易回答,通過方言學習,很多隊員在工作中都逐漸能夠說一兩句黃岡方言,可以拉近醫生和患者的距離,提高患者認同度。
出院患者,永遠不忘山東有個女孩叫張靜靜
「我自己也是80後,以前卻不知道你們護理人員能為患者做這麼多,做的這麼好,我親眼看到你們把自己買的尿不溼帶來給患者用;你們把自己的水果給我們吃;一口一口的給患者餵飯;為患者處理大小便……」1月30日上午,兩位女患者出院時,拉著張靜靜的手說,入院時,擔心、恐懼、憂鬱隨之而來,但因為有了張靜靜這張的醫務人員,她們的心情和剛來時形成了明顯反差。
「你們背後寫著名字,我們能叫上你們的名字,但是不認識你們的容貌,但是我們特別想有機會能感激你們為我們的付出。」這兩位女患者出院時對張靜靜說:「我們一輩子也忘不了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你們山東人對我們的幫助,我們會一輩子記得,有個山東女孩叫張靜靜,這份情誼我們一生銘記」。
治癒患者與張靜靜合影。她們得知她回濟南了,專門趕來給她送行。
兩位女患者還拉著她的手,一起為中國加油,為黃岡加油,為山東加油。
那個穿一次性拖鞋的患者,有了一雙新拖鞋
張靜靜在照顧患者
「大爺,你怎麼穿這這種鞋?這鞋不合適,還有別的鞋子嗎?」2月16日,正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隔離病房裡忙碌的張靜靜,發現一位患者正穿著一次性拖鞋顫顫巍巍地走路,趕緊上前詢問。
原來,71歲的周先生剛從其他醫院轉入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轉院過程當中,周先生隨身攜帶的換洗衣物不知所終。擔心周先生穿一次性拖鞋有危險,張靜靜趕緊找來新買的拖鞋給他換上。看到周先生身上只穿著秋衣、秋褲,太冷了,張靜靜又和隊友莊步輝又給周先生找來一套病號服穿上。這些不經意的舉動,讓周先生心裡充滿了溫暖,他用濃重的方言對張靜靜說:「你們怎麼這麼好!」
山東和黃岡的一場特殊緣分
有患者說:「相聚是一場緣分,我們這不知道是什麼緣分,新冠肺炎,我確診了,由她——張靜靜來給我全心的呵護,感謝她給了我第二次重生的希望!」
「我是住院時間最長的患者,剛入院時,孤身一人在隔離病房內,沒有親情陪伴,內心充滿恐懼,感覺生活很絕望,前方的路一片漆黑,得病後會各種在網絡上搜索疾病相關信息,此時,最容易相信負面的信息,您們來了,從山東不遠千裡在疫情最嚴重時奔赴黃岡,我明天就出院了,這段時間發生的每一件事情我肯定會終生難忘,你們明亮的眼神,一個又一個深夜裡陪伴的身影,這些溫暖的畫面,是我堅持了一天又一天的動力」。這名患者告訴張靜靜,每當凌晨睡醒後,看到醫護人員還在身邊,心裡就會無比的踏實,「你們真的是暗夜中期望的一束光,幫助我們找到歸岸的路。」
3月18日,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最後兩名患者康復出院,黃岡新冠肺炎患者全部康復出院,黃岡清零,疫去春來,山河無恙。
張靜靜在日記中寫道:新冠肺炎席捲了一個春節的安靜,它「張牙舞爪」的當下讓人慌張、恐懼甚至憂傷。但我們知道,所有的猖獗都將過去,在這道突如其來的黑暗裡,更多的光亮會照進來。
張靜靜的遺物已等不到主人
新時報為張靜靜準備好的手繪肖像,本想在她回來那天送到她的手中。如今,已經不可能了。
最美逆行者靜靜在這個春天永遠離開了我們,願天堂沒有痛苦,英雄走好。新時報記者:孫鎮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