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天使粒子」:轟動一時的物理突破竟只是平庸 「短路」

2020-12-19 澎湃新聞

宣布「結束人類80年的漫長追尋」,旋即又陷入到2年多的爭議。4位華人科學家發現正反同體「天使粒子」的成果,終於迎來了階段性的判定。

1月3日,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常翠祖等為通訊作者的一篇論文在線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該團隊在30多個樣品上均未能找到「天使粒子」存在的證據,相反,此前所謂的「證據」可能用一種更為平庸的「短路」機制來解釋。

正反一體粒子

時間倒回到2017年7月,同樣是在《科學》上,一篇題為《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超導體結構中的手徵馬約拉納費米子模》的論文出世,轟動一時,通訊作者為何慶林、寇煦豐、張首晟、王康隆。

這項工作,涉及到一種預言中的神秘粒子——馬約拉納費米子。物理學領域的基本粒子分為兩種:費米子和玻色子,費米子包含電子、夸克等我們熟悉的組成物質的粒子。

1928年,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做出預測:宇宙中的每個基本粒子都有一個與其對應的反粒子——電荷相反的「雙胞胎」。當粒子與反粒子相遇時,它們會湮滅,同時釋放出一股能量。

1937年,義大利天才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提供了另一種預測:應該有一些費米子,自己就是自己的反粒子,並可以用一個波動方程來描述。馬約拉納預測之後悄然失蹤,給這一預言增添了神秘色彩。

義大利天才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

80年後,同樣有天才之名的張首晟給馬約拉納費米子起了個別名叫「天使粒子」,靈感來源於丹·布朗的小說及其電影《天使與魔鬼》。「這部作品描述了正反粒子湮滅爆炸的場景。過去我們認為有粒子必有其反粒子,正如有天使必有魔鬼。但今天,我們找到了一個沒有反粒子的粒子,一個只有天使,沒有魔鬼的完美世界。」

電導「半個臺階」

何慶林、寇煦豐、張首晟、王康隆等人找到的決定性實驗證據,是「半個臺階」,即半整數電導機制。

張首晟在2008年理論預言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並在2013年被其好友、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團隊證實。在實驗中,隨著調節外磁場,反常量子霍爾效應薄膜呈現出量子平臺,對應著1、0、-1倍基本電阻單位e2/ h。也就是說,它只能整數倍地「跳臺階」。

通常的粒子只能跳整個臺階,那么正反同體的馬約拉那費米子從某種意義上算是「半個粒子」,會不會按半整數跳呢?1993年,文小剛就預測在一些二維拓撲物態邊界上會出現手徵馬約拉納費米子模。

王康隆團隊使用的器件結構

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王康隆團隊把普通超導體置於反常量子霍爾效應薄膜之上時,確實看到了「半個臺階」,對應 1/2 倍基本電阻單位e2/ h。

成果三重爭議

在廣泛媒體報導之後,「天使粒子」成果陷入長期爭議。

第一重爭議:有沒有發現真實的粒子?

其實,馬約拉納費米子一直有個「最佳嫌疑人」,就是中微子。不過,證明這一點需要進行無中微子的beta雙衰變實驗,人類暫時還沒有能力達到相應的實驗精度。因此,一些科學家將目光轉向了凝聚態物理。

凝聚態物理學研究的是由大量粒子組成的凝聚態結構,一般無法直接觀測到單個粒子。不過,固體材料(比如金屬、非金屬、半導體、超導體)內部的自由電子,在何時的磁場、壓力、溫度等外部條件下,會產生特定的集體活動趨勢,仿佛是一個虛擬粒子。

這些「準粒子」,在合適的環境條件會表現出和真實粒子一樣的物理規律,只是「附身」在固體材料上,可以視作粒子投射其上的魅影,即馬約拉納費米子模。

簡化一點描述的話,真正的馬約拉納粒子是三維的,而虛擬的馬約拉納費米子模是一維的。

論文本身使用的是「手徵馬約拉納費米子模」的專業表述,但媒體廣泛使用了更為通俗的「馬約拉納粒子」這一提法,引起一些誤解。

第二重爭議:貢獻分配「內訌」。在張首晟主導了成果的廣泛曝光後,王康隆對其「喧賓奪主」有所不滿。他公開表示,張首晟並未參與到實驗中,直到論文發表前的3個月,張才要求成為文章的通訊作者。

2018年12月,張首晟因抑鬱症在史丹福大學墜樓身亡,關於「天使粒子」的公開討論逐漸沉寂,然而,實驗重複性這第三重爭議,卻始終暗流湧動。

該成果發布後,國際上多個研究組試圖重複實驗結果,但再未得到「天使粒子」的明確證據。一些理論認為,關鍵的半整數電導平臺可能並非由手徵馬約拉納費米子模造成,存在幾種更為平庸的解釋,包括材料邊緣的「短路」問題。

事實上,「天使粒子」論文從投遞到發表長達一年,據知情科研人員透露,《科學》審稿人確實有此種顧慮,要求王康隆團隊盡力排除其他可能性後才最終接收。

祛魅

此次《科學》發表的負面結果論文,最終指向了「短路」這一平庸的機制。論文題為《在量子反常霍爾超導器件中缺乏手徵馬約拉納費米子模的證據》。

仿照「天使粒子」論文的實驗,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領導的團隊製作了30多個普通超導體與反常量子霍爾效應薄膜組合的結構,發現當器件處於反常量子霍爾態且與磁化方向一致時,兩端的電導始終呈現出半整數臺階。這與「天使粒子」論文實驗中整數臺階與半整數臺階並存的結果不符。

《科學》最新發表的反轉論文

文章認為,這種半量子化電導平臺不太可能是由樣本中的手徵馬約拉納粒子導致的。該團隊指出,此前的實驗忽略了覆蓋在反常量子霍爾效應薄膜上的超導體條會將兩側的反常量子霍爾絕緣體進行簡單電學連接。換句話說,造成「短路」。這種短路才是「半個臺階」現象出現的根源。

80多年過去,馬約拉納費米子依然杳無蹤跡。它一度在凝聚態物理學界的熱門材料上閃現魅影,牽扯上拓撲量子計算的熱點更顯誘惑,但最終證實只是一場幻夢。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王孟源:天使粒子」的吹噓,我一看就搖頭
    其實「時間帶寬極限」只是電機工程裡的一個Rule of Thumb(經驗法則),而不是一個物理定律。非線性晶體能打破Lorentz reciprocity,也是早已眾所熟知的事實,憑藉的是凝態物理把許許多多真正粒子所形成的晶格總結成一個背景模型的近似簡化過程(Lorentz reciprocity是一個物理定律,嚴格來說,它永遠都是對的。
  • 王康隆教授談發現「天使粒子」實驗過程
    21日被華人科學家團隊首次發現並公布的馬約拉納費米子,張首晟根據《天使與魔鬼》的內容將其稱為「天使粒子」。他指出,在馬約拉納費米子的「量子世界」中,只有天使,沒有魔鬼。但主導這次研究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王康隆,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馬約拉納費米子正反同體,就像道家的陰陽八卦圖一樣,因此叫「太極粒子」可能更貼切。
  • 張首晟團隊發現天使粒子 他說真正完美的世界是量子世界
    電影《天使與魔鬼》海報美國作家丹 · 布朗的小說及其電影《天使與魔鬼》就描述過這樣的正反粒子湮滅爆炸的場景,張首晟十分喜歡這本小說,也是「天使粒子」命名的靈感來源。從此以後,宇宙中有粒子必有其反粒子被認為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 | 來自電影靈感的天使粒子 解開80年量子物理謎團
    早在2008年,張首晟理論就預言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一預言在2013年被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領銜的清華大學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聯合組成的實驗團隊證實。張首晟將這一新發現命名為「天使粒子」。這個名字來源於丹·布朗的小說和電影《天使與魔鬼》。故事講述了一個秘密兄弟會密謀用一枚威力巨大的定時炸彈炸毀梵蒂岡,而爆炸力正是來自於反物質的毀滅。故事中,反物質被描述成人類目前所知威力最大的能量源。它能以百分之百的效率釋放能量,一小「滴」便可維持美國紐約全天所需能量。
  • 天使粒子浮出水面 那麼獲得諾貝爾獎的上帝粒子可以用兩個字來描述...
    量子粒子分為兩大類:費米子(如電子、質子)和玻色子(如光子、介子)。玻色子可以成為其自身的反粒子,而費米子擁有與自身完全不同的反粒子。2017年7月,由張首晟等4位華人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找到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納費米子,震驚整個物理界,至於能否獲得諾貝爾獎還未蓋棺定論。那麼已經實打實獲諾貝爾獎的「上帝粒子」又是如何個神秘法呢?
  • 【趣味物理】關於粒子加速器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事.
    現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已經逐漸進入了流行文化:囧司徒(Jon Stewart)在《每日秀》裡開它的玩笑
  • 反對祛魅
    有些思想家稱讚祛魅,有些人則譴責祛魅,但是很多人贊同其廣泛的歷史演變軌跡。因此,眾多祛魅敘述不僅得到批判理論的認可,而且出現在從非洲悲觀主義、生態女性主義、新物質主義到後結構主義、新啟蒙思想,甚至某種形式的社群主義、馬克思主義和保守派政治理論等眾多工程中,不一而足。那是一種可以在政治光譜各色理論家著作中都能發現的敘述。
  • 最新前沿物理理論:定義最小質量和能量粒子,光本質新解讀
    來自最新前沿物理的消息,對於自然界的最小粒子和光的本質有了新的認識和定義,這一理論認為:光是無數的單個光粒子構成的,光的單個粒子在自然界有三種狀態形式:第一種狀態形式:處於光速振動態,叫動態光粒子,它具有光速動能,存在於光源裡,即輻射源。
  • 虛粒子不是粒子,真空也不是空的 | 量子群英傳
    那麼,如果我們突破了大氣層的限制,去到宇宙空間中,那是不是就身處「真空」中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儘管宇宙空間中沒有空氣,但仍不是空無一物。宇宙中充滿了輻射能量,有各種各樣的宇宙射線,及各種頻率的電磁波,也包括我們大家熟悉的可見光波。實際上,沒有物質、能量,空無一物的環境是很難達到的。就物理理論而言,那也是一種不可企及的狀態。
  • 同一片時空下,為什麼微觀粒子和宏觀物體有不同的物理規則?
    在所有的科學內容中,最讓人無法理解的無疑是量子力學,其中疑問最多的就是——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動性和粒子性竟然同時出現在微觀粒子上,這不禁讓大家疑問,在同一片時空下,物質真的有兩套規則嗎?和諧的微觀世界在經驗中,粒子來自宏觀物體的抽象,它是物質的質量、能量等在空間中的局部集中,有確定的位置,並且有明確的邊界與其它物體之間隔離。
  • 《物理世界》今年十大科學突破評出:首獲室溫超導體等入選
    新型薄膜鈣鈦礦X射線探測器的靈敏度是傳統矽探測器的100倍。圖片來源:《物理世界》雜誌網站英國《物理世界》雜誌的編輯對該網站上今年刊發的數百篇研究成果進行嚴格篩查,基於在提升我們對知識或科學理解方面取得重大進步、對科學進步及實際應用具有重要影響以及讀者深感興趣等原則,遴選出了其中最重大的10項突破。
  • 《物理世界》評選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全看懂的厲害了
    儘管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很多地方肆虐,但並未阻止科學家們探究宇宙和自然的腳步,2020年,多項重大科技突破仍紛至沓來,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同時,也將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英國《物理世界》雜誌的編輯對該網站上今年刊發的數百篇研究成果進行嚴格篩查,基於在提升我們對知識或科學理解方面取得重大進步、對科學進步及實際應用具有重要影響以及讀者深感興趣等原則,遴選出了其中最重大的10項突破。
  • 粒子物理學一生的信徒:諾獎得主維爾特曼去世,享年89歲
    在科普圖書《神奇的粒子世界中》,199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馬丁努斯·維爾特曼(Martinus Veltman)寫道,如果說,20世紀前半葉由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所主導,那麼毋庸置疑,後半葉的明星就是粒子物理學。其他諸如超導領域的發現,都只是寬度上的,而非深度上的,不足以改變我們理解自然本質的方式。
  • 上帝粒子是什麼?
    上帝粒子是什麼?想解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提及一個名詞——「粒子物理」。說起粒子物理,你會想到什麼呢?
  • 《物理世界》評出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儘管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很多地方肆虐,但並未阻止科學家們探究宇宙和自然的腳步,2020年,多項重大科技突破仍紛至沓來,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同時,也將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英國《物理世界》雜誌的編輯對該網站上今年刊發的數百篇研究成果進行嚴格篩查,基於在提升我們對知識或科學理解方面取得重大進步、對科學進步及實際應用具有重要影響以及讀者深感興趣等原則,遴選出了其中最重大的10項突破。 首次給量子測量過程拍快照 來自瑞典、德國、西班牙等國家的科學家,運用一系列「弱」測量來探究量子力學中疊加態坍縮的本質。
  • 曾幫華為突破5G後暴死美國,美:他是自殺的
    張首晟原來研究的是弦理論與楊振寧研究的凝聚態物理是不一樣的,但最後楊振寧說服了他。事實證明,張首晟真的是物理學的天才,32歲就已經成為美國科學院的院士,42歲的他成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並成立了丹華資本。
  • 天使永留人間—天才科學家張首晟!
    我認為回答是:他們有深入的物理直覺。2007年德國Würzburg大學Molenkamp的實驗團隊,根據此建議調試了一個HgTe/(HgCd)Te量子井,最後發現果然有導電和其他現象。那年12月莫倫坎普團隊與張首晟和他的學生祁曉亮聯合發表了一篇文章,公布實驗結果。此文章是近年來最最震驚物理學界的文章。
  • 上帝粒子是什麼?(內含福利)
    上帝粒子是什麼?想解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提及一個名詞——「粒子物理」說起粒子物理,你會想到什麼呢?是那個在美劇《生活大爆炸》中,智商極高而情商極低,常常令身邊的朋友感到哭笑不得的物理天才「謝耳朵" Sheldon?還是歐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
  • 《物理世界》評選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全看懂的,給你點讚
    &nbsp&nbsp&nbsp&nbsp英國《物理世界》雜誌的編輯對該網站上今年刊發的數百篇研究成果進行嚴格篩查,基於在提升我們對知識或科學理解方面取得重大進步、對科學進步及實際應用具有重要影響以及讀者深感興趣等原則,遴選出了其中最重大的10項突破。
  • 祛魅3白嫖活動開始!
    即日起,正版平臺分享《祛魅3格心》集贊24個即可免費領取全部劇情包!祝大家元旦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