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揚說:「沒有管風琴的音樂廳都是足球場。」
小編終於可以對那些分不清東方體育中心和東方藝術中心的觀眾朋友們說一聲:2005年,當時中國內地最大的管風琴落戶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所以我們可不是足球場哦~
管風琴,這個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得讓人仰起脖子才能看見全貌的「霸道總裁」,也有著「霸道總裁」的神秘感:他是怎樣發聲的?為什麼他被稱為「樂器之王」?他究竟是鍵盤樂器還是吹管樂器?又有哪些大師愛上了這位「霸道總裁」呢?
不要著急,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揭開「霸道總裁」的神秘面紗,然後狠狠地愛上他吧!
2017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最新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上,德國管風琴製造赫然在冊,被列為受到特殊保護的文化遺產。管風琴,堪稱世界上最嚴密的機械製作。「高高在上」的「霸道總裁」,往往是人們對於這個「樂器之王」的第一印象。而提起這個「龐然大物」,我們也會想到「樂器之王」的大名。但其實,這個「樂器之王」的稱號是來自於擔任過宮廷風琴手的莫扎特。他在1777年寫給他父親的信中大肆讚揚管風琴:「在我的眼睛和耳朵裡……是樂器之王。」「樂器之王」的大名便不脛而走。
說管風琴是「樂器之王」一點都不為過。畢竟,但凡是我們叫得出名字的樂器,哪有像他一樣需要將脖子高高仰起才能一覽全貌的呢!首先是百根至幾千根長度、粗細、開口形狀不同金屬管組成的「薯條」們,這些金屬管就是管風琴發聲的地方——音管。音管的長度也是音高的決定因素。一個中型教堂內安裝的管風琴大約有1200根音管,大型的則需要更多,像上圖中在東藝音樂廳中的管風琴則有6303根音管,有的管子一根就有6米長。
管風琴不僅有龐大華麗的外表,管風琴的內部,也有你意想不到的「別有洞天」。上圖中的圓形按鈕就是管風琴的音栓,也叫拔栓。這是用來控制音管的,拔起不同的音栓,彈奏琴鍵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最早演奏管風琴時,拔音栓可是「體力活」,通常需要兩個身強力壯的男子幫忙,用很大的力氣才能換拔音栓。如今,音栓已經可以依曲目要求提前電子存儲,不需要演奏時拔換。但是,固定演奏臺上依舊保持了音栓「原汁原味」的模樣。音栓的英文也很有意思,俚語Pull out all the stops!(全力以赴!)中的stop就是音栓的意思。把所有音栓都拔掉了,可不就是全力以赴了嗎!
說音管是管風琴的發生部位自然是沒錯,可那也得有風的動力吹響才能發出優美的聲音啊。(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管風琴是屬於吹管樂器的一種)。那就得說到管風琴的「心臟」——風力系統了。利用鼓風機中的馬達,將空氣經由送風管傳達至風箱中,音管則排列插於風箱之上,當演奏者按下琴鍵,打開音栓,氣流相通的音管就會發出美妙的樂聲。
早期的管風琴演奏是需要人力鼓風的,由於演奏者的雙腳要演奏「腳鍵盤」,根本分身乏術來操縱風力系統,那就會有一名或是多名專門的鼓風工人或教堂男童像踩水車一樣鼓動風箱(有的用槓桿)。據傳,孟德爾頌舉行一場管風琴音樂會,彈著彈著突然沒聲了,原來是後臺的鼓風工人們實在太累,氣得罷工不幹了!直到19世紀,才由電力馬達取代了人力鼓風。
管風琴因為他的黑白琴鍵常常和鋼琴相比較。但和鋼琴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管風琴的琴鍵是沒有力度感應的,不管你用什麼力度觸鍵,音色的強弱變化都不明顯。這讓那些原本學習鋼琴的學生彈奏管風琴時十分「頭大」:「天哪,那我要怎樣表達樂曲的情感啊?!」當然,管風琴也是有強弱變化的。一個就是依靠每個音的長短,也就是「時值」來表現。因為管風琴是可以持續發音的,因此,通過處理每個音的時值,可以完成力度的變化。另一個是在管風琴腳鍵盤的上方,有三個像油門、剎車一樣的踏板,這叫做表情踏板(力度踏板)。演奏者可以通過這個踏板來控制力度。
聽完小編說那麼多,很多觀眾都會疑惑,我們只能看到管風琴的音管,那麼他的風力系統究竟在哪裡呢?其實,我們所能看到的管風琴都只是表面,他的內部可真是「別有洞天」!而管風琴背後高達三層樓的「房子」,才是他的核心。因此,對這個大房子的維護也是用心良苦,一臺大型管風琴幾乎每兩到三年都要做一次全面維護,從生產廠家請來專家,用一到兩個月的時間進行調試和維護。在琴體內部,也常備各種電器,如吸塵器、抽溼機、恆溫設備等,為的就是保證這個「大傢伙」能夠完美無瑕地再現輝煌之音。
有一句話說:「沒有一臺管風琴是一模一樣的。」多數管風琴生產廠家是沒有批量的成品,只有量身定製。因此,一臺管風琴的造價不菲。2005年10月落戶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的管風琴是當時中國內地最大的管風琴,而這臺管風琴的價格則要高達2000多萬。因此,管風琴真是實打實樂器中的「勞斯萊斯」。
巴赫對於音樂的執著故事往往令人傳唱。1705年,20歲的巴赫請年假,徒步360公裡去到了德國呂貝克,只為聽一場管風琴大師Dieterich Buxtehude的音樂會。有趣史說,他曾渴望成為這位大師的助理,卻未料遭遇「潛規則」:條件是要他娶大師的女兒為妻,無奈之下巴赫只能打道回府。而巴赫最終也成為了享有盛譽的管風琴大師:巴赫一生創作了200 多首不同風格和體裁的管風琴作品,它們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管風琴聖詠曲;另一類作品是炫技型作品。其作品深沉、悲壯、廣闊、內在,哲學倫理思想和抒情、寫景緊密結合,充滿了18世紀上半葉德國現實生活的氣息。
管風琴的音色也時常在電影中發揮重要作用,名偵探柯南劇場版《戰慄的樂譜》中,從巴赫《d小調託卡塔與賦格》《聖母頌》到《奇異恩典》,管風琴似乎成為了這部動畫片的主角,串起每個至關重要的節點。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在邀請漢斯·季默為電影《星際穿越》配樂時,建議加入管風琴長音來表現宇宙的浩瀚與空寂。漢斯·季默說,管風琴的造型本身就讓他聯想到「太空飛船的再燃裝置」。另外,「管風琴的送風機制與身穿太空衣的太空人在太空的體驗相似——每一絲空氣都是珍貴的。」。此外《歌劇魅影》《白色巨塔》的主題曲、《教父I》中的受洗場景中都不伐管風琴的樂音點綴。
巴洛克時代的音樂中,「通奏低音」常見於各種體裁的作品中,包括「卡農」、「帕薩卡利亞」、「恰空」等曲式中,管風琴常被用來演奏「通奏低音」,像籠罩在山谷間的暮色一樣為整部樂曲覆蓋上一層渾厚廣袤的光芒。
管風琴音量宏大,氣氛莊嚴,加入到交響曲中能產生一種「星空籠罩大地」般的肅穆感,因此在一些規模宏大的管弦樂作品中常被作為「色彩樂器」加入。聖桑《第三交響曲「管風琴」》對管風琴的運用堪稱神來之筆,慢板樂章時管風琴那寬廣溫煦的音色隨著管弦樂隊輕柔地搖曳,宛如置身天國。
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2018/19演出季中,一場跨年度「神奇的管風琴之旅」即將啟程。10月27日(本周六),西班牙帕倫西亞國際電子管風琴大賽成人組金獎得主、曾受邀為TED×USC大會作開場表演的旅美管風琴博士張琦就將率先亮相,以管風琴演繹《梁祝》的東方浪漫傳奇,11月15日,東藝管風琴落成音樂會的演奏家、巴黎聖母院首席管風琴奧利維耶·拉特利也將再度歸來。
點擊圖片查看演出詳情
2018.10.27
神奇的管風琴之旅1
樂器之王在東方
旅美博士張琦管風琴音樂會
2018.11.15
神奇的管風琴之旅2
巴黎聖母院首席管風琴大師
奧利維耶·拉特利演奏會
♪地址:上海浦東新區丁香路425號(近世紀大道)
♪訂票熱線:021-68541234(9:00-20:00)
♪在線選座購票:http://www.shoac.com.cn
♪微信購票服務號: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微票務
♪微信訂閱號: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微信號:sh_shoac)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直達東藝微信購票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