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千與千尋》
1941年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上映,這部動畫片將中國山水畫搬上銀幕,第一次讓靜止的山水動起來,從而使這部動畫片增加了濃鬱的民族特色,上映後不僅在國內,包括東南亞和日本,特別是對日本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1942年「鐵扇公主」在日本上映,當時的觀影人數和票房已不可考,但是幾位日後日本動漫巨匠都表示這部影片對他們造成了深刻的影響,促使他們走上了發展本國動漫的道路,其中就包括手塚治虫(1928-1989)與宮崎駿(1941-)。
手塚治虫,日本動漫巨匠,代表作有「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怪醫黑傑克」、「火之鳥」等,他是日本現代動漫的奠基人,被譽為「日本動漫之父」。
手塚治虫曾表示創作「鐵扇公主」的萬氏兄弟稱得上是自己的啟蒙老師,他曾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在十三四歲的時候,萬籟鳴導演的《鐵扇公主》在日本上映。當時我有幸觀看了這部動畫電影,影片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不由自主地想到:這就是我們的動畫片啊!這就是我想做動畫片的原因!「
1981年,上海美影廠特偉等老前輩應手塚治虫等日本動畫家邀請赴日交流。期間和高畑勳、宮崎駿、大冢康生等人有過難得的交流經歷。
當年《ANIMAGE》雜誌為中國動畫做了超過16頁詳細專題介紹,大冢康生、宮崎駿等對於上美影廠為代表的中國動畫的藝術性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高畑勳說起《小蝌蚪找媽媽》時說「看的時候我都傻了,沒想到竟然能做出這樣的作品」。
「小蝌蚪找媽媽」1961年7月由上海美影廠製作完成,這是中國第一部水墨畫動畫片,其中的魚、蝦形象取材於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是中國動畫片史上一部裡程碑式的作品。
當然,討論的中心話題少不了中國動畫的巔峰製作「大鬧天宮」!
1988年11月,手塚治虫忍著病痛來到上海,拜訪了他的偶像萬籟鳴先生,回到日本3個月後即去世。
20世紀80年代初,正是中國剛剛打開國門處於新舊交替的重要時期,在這之前,上海美影廠還處於計劃經濟,所製作的作品不用考慮市場成本等因素,因此可以一心一意搞創作,而這種勇於創新精益求精的學院派動畫正是日本動漫另外一位巨匠、「動畫之神」宮崎駿一心嚮往的。
宮崎駿,被譽為日本動畫之神,代表作「天空之城」、「龍貓」、「千與千尋」等,其作品享譽世界。
宮崎駿早期踏上動畫之路同樣受到了「鐵扇公主」的巨大影響,同時,與上海美影廠也有過深度的交流。
當時,在日本影響最大的中國動畫長片除了「大鬧天宮」,就是「哪吒鬧海」。
宮崎駿個人尤其喜愛《哪吒鬧海》,對於哪吒少年雄壯、威風凜凜的姿態大為感動。宮崎駿曾在訪談中說:」想要畫威武雄壯的主人公,但是在現在的日本,這是很難的。看到哪吒的主人公的雄壯威武如此直接的被表現出來,想著『現在的中國可以做這樣的事情啊』。
在《Animage》那一次訪談的最後,宮崎駿很樸實的提出對上海美影廠的期望和憧憬:(這是)我對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期望。希望他們為了那些沒有被電視毒害的孩子們,就收個差不多5日元那樣的小錢,或者乾脆免費,製作些有趣的電影。讓那些孩子們回家以後,過了一年再想起來還是會很激動。我真心覺得那會是他們能實現的非常棒的任務。
1984年,宮崎駿和高畑勳得到了去上海美影廠交流的邀請,他們對於可以去到朝思暮想的中國非常興奮,還特地帶上了剛完成不久的「風之谷」的膠片作為禮物。
對於這次的上海之行,宮崎駿返回日本後絕口不提,後來還是高畑勳的訪談披露了真相:「宮崎駿對中國的失望無以復加。我在這一點上也是如此。因為我們對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很尊敬的,沒想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高層卻只關心這個(對創作交流沒有熱情,只是不斷提問怎樣做計件付酬)。一旦計件付酬,就再也拍不出中國學派的影片了。計件付酬不鼓勵創新——不斷投入新的短片很費錢,而系列片只要搞好開頭的部分,角色和背景定下來以後就不會花太多功夫。之前中國同行那種每一部短片都嘗試新手段的創作方式,在日本就是完全行不通的。我必須要提醒他們,中國有懂行的人。但是中國一下迎來了現代化,現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都已經沒有原來的風格,太讓人失望了。」
「中國學派」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計成本、費時費力,《大鬧天宮》耗時四年,手繪了七萬張底片,製作成本100萬元(1955年)。《小蝌蚪找媽媽》更麻煩,是用水墨筆在一張一張賽璐璐上畫出來的。在宮崎駿的眼中,中國畫師是最純粹的藝術家,他們每一部影片都要挑戰新的手法,和日式流水線作業完全不同。
在這之後,兩人收到過不少來自中國的訪問或講座邀請,但都被他們拒絕了。
80年代,「風之谷」和「天空之城」先後由上譯廠和長影廠譯製完成,但都沒有大規模上映,遺憾的是,那個時期我們所看到的宮崎駿經典動畫基本都是盜版,對這點宮崎駿有很大的意見:「我的書從來沒有在中國翻譯過,我的電影從來沒有在中國上映過,為什麼那麼多中國人知道我,熟悉我的作品?」
2018年12月14日,「龍貓」在完成30年後終於在中國6000家影院同時上映。
2019年6月21日,「千與千尋」在中國全面上映。
宮崎駿和他的「吉卜力」工作室與中國的交流也終於再次全面開啟。
而中國動漫也去往日本介紹自己並學習這個動漫王國的寶貴經驗,這種互相的交流與學習再次成為了兩國間的主基調。
現在,中國動漫進入了最好的發展時期,動漫產業已經上升為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龐大的用戶帶來了巨大的需求市場,巨額資本的進場也在快速提升中國動漫的製作水平,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代表的新一代動漫作品和從業人員已經為我們帶來了動漫產業興旺發達的希望!期待未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