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想、敢拍」,相信許多喜歡看韓國電影的小夥伴,都會給出這樣的答案。
可以這麼說,韓國電影之所以每年都會推出一些勁爆的影視佳作,正是因為他們將焦點放到了社會上,才有更多「接地氣」的優質電影誕生。
電影《熔爐》
2009年,羅蘭艾默裡奇執導的世界毀滅電影《2012》可謂是席捲全球,取得了7.6億美元的票房佳績。
對於災難片而言,觀眾最喜歡看的,當然是大場面啊。
毋庸置疑,《2012》的特效放到今天,仍然不輸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在2009年,可謂是「驚鴻一瞥」。
然而,一向喜歡吊打美國大片的韓國,用一部海嘯災難片《海雲臺》將《2012》比下去了。
儘管《海雲臺》在豆瓣上只有6.6的及格分,當年可是爆款。超過1000萬人次的觀影,在韓國可是現象級電影了。
拋開這些成績,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下這部電影的觀影體驗吧。
120分鐘的影片,77分鐘開始,災難劇情才到來。
也就是說,全片的高潮只有半個小時左右。
這樣的電影,要是擱在我國,估計看的人不會太多。
在此,就不去分析考究個中緣由。
劇情方面。影片講述了位於韓國釜山市的海雲臺,由於受到日本地震的影響,引發了海嘯。
但電影並沒有以海嘯為主線,而是主要展現了兩對情侶和一對因為工作而導致家庭不和的夫妻的生活瑣碎故事。
大叔和小蘿莉、富家女和小鮮肉、職場精英夫妻,這樣的人物人設勢必會很討喜。
因此,《海雲臺》的前一個多小時,看起來跟災難片毫無干係。
不過,影片的高潮——海嘯襲來的場面,在同類型的電影中比較,可謂是非常出彩,製作精良。
巨浪衝毀大橋、席捲城市、人們逃竄,再到海嘯過後的殘破場景,可謂是一氣呵成。
也許,這就是韓國人最喜歡看的真實吧!但不可否認,該片的海嘯場面,做得很真實、很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