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作為我國首部播出的抗疫題材電視劇,《最美逆行者》一經開播就備受關注。
然而這才開播了兩天,劇中的魔改槽點就已經多得令不少觀眾心態爆炸,大批網友刷屏要求電視劇停播下架。
這兩天吵得最兇的「武漢女公交司機」的段落,引發網友關於涉嫌歧視女性工作者的質疑。
基層黨組織裡沒有女黨員,唯一報名的女司機還是領導動員後才出列的。
這段內容播出的第二天,@武漢通行 就默默地發布了一天的微博,內容都是抗疫期間奔赴前線的女公交司機。
@共青團中央 等大V也整理了許多疫情期間的女司機事跡為她們正名,拐著彎地對這段劇情表示不贊同。
到了軍醫「肖寧」這兒,也給套上了奇怪的劇情。
要麼是被稱呼成「大軍官」;
要麼是特地趕來幫忙搶救的時候,被原型為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的「華院長」一口拒絕:你一女同志,在旁邊配合就好了。
這話說得……陳數同款蒙圈臉:那我大過年不在家包餃子陪女兒趕過來是為了啥?
全國這麼多女性醫務工作者當時趕到湖北,又是為了啥?
前四集就講了2個故事,一直在家長裡短的狗血家庭劇中轉悠。很多觀眾無語道要不是有真實抗疫畫面的穿插,都快忘了自己看的其實是部「抗疫劇」。
公車司機的故事裡,女主被婆婆嫌棄是鄉下人沒文化,離婚成了「孤家寡人」才選擇留在武漢開車。
婆婆被感染後,媳婦還麻煩軍醫為其帶飯,對媳婦改觀的婆婆最終感動落淚,結局兩口子又復婚了。
有人神吐槽:仿佛是看到了抗疫版本的《娘道》。
第二個故事說一對北方某城市三甲醫院的醫護夫妻,倆人相差13歲,醫生丈夫對護士妻子很是容忍寵愛。
援鄂醫護的動員令都已經發布了3天,他沒啥反應。
但得知妻子第一個報名後,他馬上跑去找院領導,要求換自己去。
武漢單身小哥來給援鄂醫護免費送餐,女護士們爭著搶著去領餐,最後還真成就了一對佳緣。
整段故事就給人一種醫護人員公私不分,主動要求前往一線也不是出於醫者仁心的感覺。
這些都還只是由於情節設置導致一些觀眾的主觀看法,但劇中還出現了不少醫療常識性錯誤,這不光普通觀眾不能忍,就連一些醫務工作者也炸毛了。
疫情發生後,人人都知道戴口罩的重要性。然而女司機的前夫,火神山醫院的建築工人,在打電話時戴口罩卻露出鼻子,甚至直接摘掉。
在全國各地都開始出現新冠病例時,面對疑似患者的密接父母,護士妻子也沒有戴口罩的意識,還需要丈夫提醒。
而根據電視裡播出的新聞時間,是1月20日。那時鐘南山已經向媒體公布了新冠病毒存在「人傳人」以及有醫護人員感染的情況。
但在這家北方某城市三甲醫院中,仍然看不見抗擊疫情的急迫感與危險,幾個護士甚至不帶口罩在聊八卦。
到了救治畫面更是翻車嚴重,有網友指出誇張到6秒的鏡頭內出現了3個醫療錯誤。
醫學生上演原地爆炸
曾參與一線抗疫的大V@協和醫生Do先生 一條一條地列出了劇中的醫療錯誤,失望直言「拿不出認真還原的態度,就不要消費大家的情懷」。
女性工作者被魔改、大愛無疆變家長裡短和小情小愛、醫療常識錯漏百出……才4集已經這麼多槽點了。
這部技術上不專業,劇情上又頗具爭議的抗疫劇,讓很多網友離奇憤怒:盪氣迴腸的人民抗疫史詩都還沒完全過去呢,怎麼就能改得如此面目全非?
還有人發出靈魂質問:不以客觀事實和新聞為依託,電視劇瞎改什麼呢?難道真實的人民抗疫史不夠感人泣血嗎?
這樣精緻編造的劇情,對於每個從疫情中走過的中國人來說,不一定會感動得涕淚橫流,反倒被其中的「假」尷尬得如坐針氈。
《最美逆行者》由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後簡稱「青工委」)主任郭靖宇和常務副主任白一驄聯合製作。
開播後,@青工委官方微博 宣傳這部劇的博文幾經修改,刪去了具體的明星名字,但保留了「演員們零片酬出演,我們應該表揚他們」的話。
這條博文下觀眾的波濤怒意是擋也擋不住,評論區已經無法查看,轉發區罵聲一片。
對魔改劇情展現抗議成果表示不滿,要求影片停播下架的聲音更是一波接一波。
18日,電視劇還傳出了即將海外播出的官宣。
這回網友真急了:本來我們是抗疫模範生,結果拍出這樣的電視劇,還要放到海外去?太丟人了……
有些網友棄療了,乾脆推薦起了抗疫紀錄片。
不過對於這些觀眾的不滿,主創人員並不贊同。
青工委的常務副主任白一驄,18日在第九屆中國大學生電視節對電視劇引發的異議回應稱,創作者只要管好自己的創作就行,每個觀眾會有不同的解讀和評價,創作者不要太過在意,否則心態就崩了。
「創作者賦予作品價值觀,和最終觀眾能夠體會到的價值觀,不是一樣的。如果我想要在你的內容中,找到去攻擊和談論的點,或者和自身價值觀相悖的地方,是個非常容易的事情。解讀是一個非常私人的事情,所以我覺得創作者來講,只要管好自己的創作就好了。」
圖自封面新聞
今晚,《最美逆行者》將播出「婆媳戰役」,講述一對本來在冷戰期間的婆媳經此一役後重修於好的故事,不知道又會出現什麼神劇情……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