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鑽》兩端,無惡亦無善

2020-08-28 光影漸隱

從鑽石的角度,《血鑽》和《原鑽》一個向外、一個向內,都可以從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去解讀。

從中間商的角度,《血鑽》和《戰爭之王》一個感性、一個理性,都可以市場的角度出發,將整個世界在此基礎上重新組合。

從秩序的角度,《血鑽》又像極了「商業版」的《上帝之城》,同樣被遺忘、同樣等待救贖,但又同樣看不到希望。


上面提到的三部電影,之前都單獨解讀過。今天,就單從《血鑽》出發,看看利益天平的兩端,人性和權力、欲望和初心是如何相互碾壓,又是如何維持這種「微妙平衡」的。


一切矛盾,從總統飛機失事那一刻浮出水面


1994年4月6日晚,盧安達總統和蒲隆地總統同機返回盧安達的首都基加利,飛機在抵達機場上空準備下降時突然墜毀,機上人員全部遇難。

事發後,這件事被迅速歸結為「蓄意謀殺」,但關於誰是兇手卻沒有在第一時間定論。也就是國際輿論場中,常見的「陰謀論比結論跑得快」。這就直接導致兩大部族互相猜疑,當地的局勢也隨之迅速惡化。


第二天,由胡圖族組成的總統衛隊綁架並殺害了圖西族總理和3名部長,同時組建了臨時政府;

第三天,圖西族反政府武裝拒絕承認將其排除在外的臨時政府,宣布向首都進軍。

於是乎,盧安達內戰再度爆發。僅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近百萬的無辜者被殘忍殺害,200多萬難民逃亡國外,其餘200多萬人流亡逃竄。


事件後面的場景,在《血鑽》中貫穿始末。



如果了解非洲歷史,就不難發現:這場大屠殺根本不是什麼偶然事件,而是長期殖民統治種下的惡果,也是早晚會爆發的事態走向。


胡圖族和圖西族是盧安達的兩大部族,在外人出現之前,兩大部族之間並沒有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可外來的殖民者們在盧安達採取了非人道主義的「以夷制夷」的政策,不斷在他們中間製造矛盾,還輪番對兩家許諾。

電影中,手持百克拉粉鑽的所羅門說出了「真相」:

「在白人眼裡,非洲人天生腦子裡就少點什麼。」



也就是說,白人把黑人當傻子耍,卻並不是一個蒙蔽了所有黑人的把戲。但奈何,那些手持武器的人卻被權力和欲望蒙蔽了雙眼。


「你要鑽石,我要武器」|表面雙贏,實則不然


  • 因為那裡有鑽石,所以發生了戰爭。
  • 因為那裡有戰爭,所以需要武器。
  • 因為需要武器,所以要開採更多的鑽石去換取。

無形之中,那片「被上帝遺棄的紅土地」陷入了一個打不開、也找不到節點的死循環


表面上看,你給我武器我給你鑽石,這是個無可爭議的雙贏局面。實際上,越來越多的資源流失會逐步降低這片土地的價值。而那些由於戰爭帶來的滿目瘡痍,卻再也回不去了。

在《血鑽》中有一段,是丹尼和所羅門突破革命軍重重關卡往鑽石出發,走到半路看見一個已被盡數燒毀的村子,他們發現一個穿著體面、談吐較好的黑人,看起來像個學者。

學者用當地語言對所羅門說:

「千萬不要讓他殺我。」

所羅門的回答是:

「他和很多人一樣,只對鑽石感興趣。」

學者又說:

「千萬不要讓他們知道還有石油,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奈何後來還是知道了......)

說完這句話,兩人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這段情節看起來只是對「溯鑽之旅」起到了製造小衝突的作用,實際上它透露出一個關鍵性信息:欲望不死、資源不滅,這片土地回歸和平的可能性就幾乎等於0。

也就是說,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甚至這片土地上幾代人都將會面臨同樣的場景:資源越來越少,武器卻源源不斷。富足安詳的生活遙不可及,殺戮和暴力又絲毫沒有消退的跡象。


好萊塢式的情節和結局,隱藏著幾個不那麼「好萊塢」的設定


  • 首先就是主人公丹尼,他最後是「被迫變成好人」的

從一開始,那顆粉鑽就是他全部的希望——逃出去的、開啟新生活的、甚至是活下去的希望。

雖然中間他確實有被所羅門對孩子的感情以及找到兒子的執著所打動,但那些都不足以讓他放棄這顆鑽石。

直到他中了一顆子彈。

他才將鑽石給了所羅門,讓他拿著這顆巨大無比、美輪美奐的粉鑽去換錢、去揭發、去為改變這片土地的顏色做出一點努力,也為他兒子成為一名醫生增加一些可能性。


這不同於好萊塢慣用的「天生聖人」或「突然聖人」,而是變成了「將死之人不得不聖光普照」。

就像丹尼最後坐在好好的山上,看著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和震人心魄的風景一樣,他自始至終也沒有和風景出現在同一個畫面裡,正如他從頭到尾都想逃離這片土地,只是不得不死在這裡。

  • 再就是女主記者。

雖然不如《美國往事》中那麼驚豔,但飾演一個戰地記者的分寸還是被拿捏得很到位的。

更重要的一點是:有感情戲,但沒有好萊塢常見的肢體接觸


另外女記者在接到丹尼「最後一通電話」時的克制,以及分得清輕重緩急,也較之常規好萊塢顯得略微突出。

直到丹尼的最後一刻,他倆在「揭發事實真相」這件事上還是會達成共識,而幾乎完全省略了「你儂我儂,下輩子再見」的戲碼。

  • 最後就是所羅門。

在直升機對革命軍基地實施空中打擊的時候,他終於舉起鐵鍬把一直不放過自己的惡人腦袋打開了花。

那一刻的光線是異常昏暗的,和之前第一次在飛機上坐在窗邊的所羅門臉部半明半暗形成了鮮明對比——如果那時候的所羅門尚存人性,這一刻的他則是被徹底激發出了反抗欲望和潛在的獸性。


還有就是電影的最後,所羅門身穿西裝走進會議廳的時候,他和站在門一側的保鏢一樣都是黑人。

這在畫面處理上絕不是一種巧合,而是一種赤裸裸的暗示:他的人生高光時刻,僅限於此。

進一步講,哪怕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黑人在世界上的地位、那片土地在很多人眼裡的地位和價值,仍不會有任何改變。


鑽石兩端,無惡無善


絕大多數人面對這個世界時,都是以自己為原點向外發散進而得到反彈,之後再構建自己的三觀和價值體系。

換句話說,很多時候人們就像「傻子不知道自己傻」一樣,也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做的事是對是錯——因為在自己看來,除非有絕對的對比和逆轉,否則自己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無比正確的那一個。



就像《血鑽》中對所羅門窮追不捨的開採看守者一樣,他知道自己是惡魔,但更知道自己活在地獄裡

身處那樣的環境,讓自己活下去,似乎比讓自己活得體面更重要


在戰爭裡也一樣。

不管是槍林彈雨的戰爭,還是不見硝煙的資源掠奪戰,所有人都在為自己謀取利益和出路,何來對錯

從來關心或定義這個話題的,都不是局內人,而是局外人



最後想說,鑽石的問題或許根本不像電影最後說的那樣:號召購買者不要購買非法鑽石。

這一定不包括終端消費者,更多指的是中間商。


但是,低價意味著利潤,利潤就是商人天生追逐的東西。如何讓一群人放棄天性選擇人性?

或許問題的本質應該從鑽石的價值究竟幾許開始論道。


相關焦點

  • 黑人超模與血鑽的是與非
    ,對於有傳言稱她「曾經收受賴比瑞亞前總統Charles Taylor贈予血鑽」一事,她在法庭上採取了「打太極」的回應方式,既不承認也不否認。血鑽,實際是指開採在戰爭區域並銷往市場的鑽石。聯合國規定,只有產自於特定產地的鑽石才能稱之「血鑽」,比方說利比亞及其鄰國獅子山;後者盛產血鑽,舉國大興血鑽礦廠,大量工人因不堪重負的勞役而死,這其中還包括成千上萬的童子軍。
  • 坎貝爾「血鑽」有了下落
    挑選鑽石  英國超級名模娜奧米·坎貝爾涉嫌收受的「血鑽」有了新下落。  南非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兒童基金會的託管人傑裡米·拉特克利夫6日承認,自己保管「血鑽」十餘年,5日把它們交給南非警方。  按拉特克利夫的說法,他為保護曼德拉兒童基金會和坎貝爾的聲譽,沒有向任何人報告「血鑽」一事。坎貝爾出庭作證後,他把鑽石交給南非警方。  尋真正送禮人  南非警方已確認收到拉特克利夫所說的3顆鑽石。  南非警方特別調查小組發言人穆薩·宗迪告訴路透社記者:「它們被移交至鑽石(鑑定)委員會辨別真偽,警方是否會採取其他行動將有待鑑定結果。
  • 帝王血鑽L600 和紅尾坦克L24的區別有哪些
    簡直是一個模子理出來的,但要想區別帝王血鑽L600和紅尾坦克L24這兩種魚,還是很容易的,主要有以下幾點,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帝王血鑽L600可以算是紅尾坦克L24的堂兄,從名字上大家就應該感覺到它們的相同之處了吧,不論是從外形來說還是鱗片的顏色,帝王血鑽L600都和紅尾坦克L24非常相似,經常被不了解的人認錯,特別是在它們幼年的時期。
  • 《血鑽》:世界盡頭的罪與愛
    (比利時安特衛普的鑽石交易商)       如果沒有看過《血鑽》,沒多少人知道以上幾組圖片之間的關聯,我們也不會知道非洲黑人的生命和鮮血和每個新娘手上的鑽戒有什麼關係!      《血鑽》這部好萊塢劇情大片,用極其真實而凌厲的畫面展示了非洲鑽石從開採到歐洲交易的全過程。電影告訴了我們一個血的事實就是:世界新娘引發鑽石需求,非法鑽石貿易引起戰亂,歐洲商人不擇手段抬高鑽石價格,鼓動戰爭製造亂局從而謀取暴利。  《血鑽》
  • 英國超模坎貝爾身陷「血鑽偽證門」
    海牙法庭在為泰勒是否涉嫌「血鑽」貿易尋找證據時,坎貝爾出庭提供證詞,稱當年確曾接受不知名男子送來的3顆鑽石,但並不清楚它們是「血鑽」,也不清楚送鑽石的人是泰勒。  8月9日,坎貝爾前經紀人卡羅爾·懷特在海牙法庭上提供的證詞與坎貝爾的大相逕庭。懷特表示,坎貝爾當時知道鑽石是泰勒送的,而且不是3顆,而是「五六顆」。
  • 《血鑽》:帶血的鑽石,殘忍的戰爭,流離失所的非洲難民
    美國電影《血鑽》就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上個世紀90年代,非洲獅子山陷入內戰,反叛軍佔領了鑽石礦區,奴役了很多人去挖鑽石。黑人所羅門的村子被叛軍搶劫,他也被抓到礦區。
  • 【瘋狂的石頭】電影《血鑽》揭露南非鑽石生產血腥內幕
    若把開採出的每一顆鑽石放到市場上銷售,而不是在倫敦囤積,鑽石的價格會大大低於紅寶石、藍寶石和綠寶石等其他寶石。既然戴比爾斯如此維護鑽石價格,防止鑽石在市場上泛濫,那麼它就完全有可能從任何賣家手上收購鑽石,包括「血鑽」。坎貝爾認為,戴比爾斯並不討厭「血鑽」,但忌諱公眾對「血鑽」的關注會威脅到鑽石業的「浪漫形象」。由此,「金伯利進程」誕生了。
  • 小李子的爭議電影排名,《血鑽》排第一,《禁閉島》緊隨其後
    先說說《血鑽》這部上映之後,在現實世界中引起很多的爭議的電影。可能大家看到血鑽這個名字,不一定知道電影到底講的是什麼,但是這部影片還有一個別名就是《衝突鑽石》,相信大家就可以猜到這部影片引發爭議的原因了——戰爭地區獲得資金走私販私的鑽石。
  • 《血鑽》:血色的欲望與柔軟
    電影《血鑽》,就展現了非洲土地最真實的面貌。影片以1999年的非洲獅子山內戰為背景,以一顆染血的鑽石為線索,圍繞小李子飾演的鑽石走私販丹尼·阿徹爾、詹妮弗·康納利飾演的女記者麥迪·鮑文以及傑曼·翰蘇飾演的非洲漁夫所羅門三人展開,用現實主義的筆調揭露了非洲種族衝突、屠殺、戰亂、娃娃兵、壟斷以及走私等種種現實。
  • 《血鑽》!
    《血鑽》是一部讓人看了感覺很過癮的電影,沒有特別大的懸念,戰爭場面也不是很壯觀,愛情故事也不動人,但是依然讓人感覺很爽,想一直看到底,不想停下來。 電影中小李子飾演的阿徹是一個很有魔力的男人,自由,自我,放蕩,並且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通過血鑽這個故事,阿徹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升華,他死在了這片離不開的土地上,並為之變得更好做出了最大的努力。這樣的男人是最帥的,能讓每一個女人著迷。
  • 一顆鑽石的背後是萬人的犧牲,小李子的《血鑽》不得奧斯卡虧了!
    《血鑽》堪稱小李子成功的轉型之作,並且這部電影有著問鼎奧斯卡的實力,男神女神聯手加盟,不得奧斯卡真虧了!一:《血鑽》中小李子的表現打破了以往的白淨小生形象。劇中鬍子拉碴,短髮凌亂,皮膚甚至曬成了古銅色。將一個倒賣南非鑽石的戰場販子形象全面化,一出現就已深入人心。二:除了小李子飾演的精明販子阿徹,黑人演員傑曼翰蘇的表演也是令人佩服。
  • 南美 | 帝王血鑽:P屬坦克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種之一
    帝王血鑽是P屬坦克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種之一,頂級玩家的必備收藏品。帝王血鑽中也分三六九等,其中大個體體色較亮,七鰭都帶紅,尾鰭全紅,背鰭紅色邊緣越寬的個體,越為上品。帝王血鑽人工飼養並不困難,保持水溫在25-29°C之間,PH值6.0-7.0偏弱酸性的環境下能夠健康成長。因為成年的帝王血鑽都在30釐米以上,所以建議魚缸的大小至少在一米二以上,能夠提供一個舒適的空間。
  • 英國超級模特捲入血鑽案 否認知道鑽石來歷(圖)
    檢方稱,泰勒在1997年的一次晚宴中結識坎貝爾後,曾送給她「血鑽」。坎貝爾承認「收到過幾顆髒兮兮的小石頭」,但強調自己並不知道那是來自泰勒的「血鑽」。不過,在9日的質詢中,兩名知情者卻給出了不同的說法,暗示「黑珍珠」與「戰犯」之間的關係並不簡單。  名模否認知曉鑽石來歷  事情要追溯到1997年9月26日。
  • 非洲的血鑽地獄
    ——非洲俗語  中國人聽說過西非國家獅子山的不多,但如果提起美國著名影星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主演的電影《血鑽》,很多人肯定一拍大腿:「看過看過!非洲挖鑽石的故事嘛。」其實《血鑽》這部電影就是以1999年獅子山內戰作為故事背景拍攝的,獅子山正是血鑽之本鑽。
  • 萊昂納多最優秀的作品《血鑽》,發生在血腥殘酷的非洲大陸
    血鑽,不是一個鑽石的種類,它是無數無辜者的鮮血澆 築成的罪惡的結晶。在獅子山,鑽石最先被黎巴嫩商人發現並開採,其中的巨額利潤使無數人趨之若鶩,慢慢地形成 了一個無比血腥的利益鏈:鑽石開採者往往都是叛軍,他們屠殺村莊抓勞力來為自己的鑽石礦盈利,走私商人把鑽石走私到賴比瑞亞,當地買主把它們賣給中轉商,他們賄賂海關官吏,證明鑽石在賴比瑞亞開採,這樣就能合法出口,鑽石 就這樣到了大城市買主手裡,最後到印度,血鑽和其他鑽石混在一起變成合法鑽石,而這些鑽石終會以極高價格被賣到歐洲或美洲
  • 「帶槍詩人」po8:從《詩眠》到《血鑽》的rapper之路
    2020年六月,許久不見的po8發布了他的新專輯:《血鑽》,這是一部對得起他"說唱詩人"稱號的作品,不過,po8氣質也完成了從李白到杜甫的轉變說唱詩人PO8讀作po eight,連讀時就與單詞"Poet"的發音一致,意為"詩人"。而他的作品也正如其名一般,擁有詩人般直擊靈魂的細膩情感。
  • 血鑽|人性的原罪,一場物質喧囂下對文明的野蠻踐踏
    用這樣的話語來評價《血鑽》這部電影,應該是最貼切不過了吧。這部由愛德華·茲威克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詹妮弗·康納利等主演犯罪類型電影《血鑽》,圍繞著我們所熟稔的關於鑽石的所有美好臆想,無情地揭露了鑽石美好的外衣下,人性之中所潛藏的罪與惡。如同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所說的那般: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後。
  • 關於血鑽(短身紅寶石魚)來歷的傳說
  • 看過血鑽後,才知道生活在當下的中國多麼幸福
    在小李參與演出的各部電影中,《血鑽》是一個很特殊存在,它拍攝的畫面看起來太過真實,再加上我們從新聞中了解到的非洲又是貧困和混亂的,種種元素綜合在一起讓這部電影看起來近似於一部紀錄片,它真實的記錄了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故事。你對非洲有什麼樣的印象?
  • 血鑽:被血彌散的土地
    皮草業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想想《可可西裡》--在某種程度上,《可可西裡》比《血鑽》更真實、更有力量,在我們看到高原上被偷獵的藏羚羊的森森白骨,當我們的仇恨正要生起時,我們卻看到了另一面,看到了盜獵者無助的眼神,看到了他們因為家園沙化而只能幹起五塊錢剝一隻藏羚羊皮的營生。剎那間,仇恨空無所指,道德和價值判斷分崩離析,只剩下我們安坐在城市作為旁觀者和法官的沾沾自喜和自以為是,赤身露體,無處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