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竭之處,無限恩典《芭比的盛宴》

2021-02-08 宣靈蘇

有信仰   愛生活  平凡而溫暖

文:宣靈蘇 ∣ 圖:網絡

昨天看了一部老電影《芭比的盛宴》(Babette's Feast), 也叫《芭比特的盛宴》,若有所思,今天晚上就想寫點觀影的感受,不過因為是昨天剛看,消化時間短,權當個人感觸,歡迎大家自己觀影品味(不確定有多少人已經看過這個"老"片子了,當然,也歡迎留言和我交流看法。

看一部好電影,不用言語,就會有收穫。

這部電影根據丹麥作家薩克.狄妮森(Isak Dinesen)的英文小說改編而成。1988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影片呈現了濃烈的宗教氣氛以及飲食文化,倘若我們不是專門為了考量研究法國飲食文化的話,我們一定會注意到一頓豐盛的宴席前後,人們的心靈發生的的轉變,如同貧瘠的土壤發出嫩芽,嚴寒的天氣冰雪融化。

清規戒律和壓抑生活的享受究竟會將我們帶向哪裡? 恩典的賜予是否需要我們大費周章?

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丹麥東海岸的一個遠離都市的偏遠村莊,一個嚴守著教規的牧師和他那兩個漂亮溫柔的女兒瑪蒂娜和菲麗帕在那裡帶領著一小群同樣保守, 嚴謹的信徒,他們過著與世隔絕,深居簡出的生活,仿佛與這個世界隔上了一道圍牆。

他們視簡樸,節制,清心寡欲為美德。穿著黑色黯淡的衣服,一切追求享受的事物在這裡銷聲匿跡,因為不受歡迎。

一起禮拜,唱讚美詩是我們可以看得見的他們最享受的生活,然而這種享受究竟延續多久恐怕我們只有到後面才能知道,他們每天只吃最簡單的食物:用麵包,水再加入一點啤酒煮成麵包湖,以及少量而品種單一的清水煮魚。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過著同樣的生活。

姐妹兩在年輕的時候貌美如花,秉性純美,宛如純潔的百合,少不了要吸引一些男孩子以禮拜的目的來到教會,在他們的父親,那位老牧師的薰陶下,他們將愛情拒之門外,然而,醉人的愛情還是悄悄的撥動了心弦,一個年輕倜儻的軍官愛上了美麗動人的姐姐,一位法國巴黎的歌唱家愛上了有非凡音樂天賦和動人歌喉的妹妹。

愛情如夜鶯的歌聲婉轉迴蕩,然而,她們還是決定不要發動自己的愛情,乃要將它們完全奉獻給上帝。那個年輕的軍官最終選擇了一展鰲頭的雄心,而那個歌唱家也帶著黯然的心回到了法國巴黎。

他們的父親去世之後,兩個姐妹便一起照料著越來越少信徒的聚會,帶他們一起唱詩歌,一起繼續吃簡單的食物,姐妹倆一起將做好的麵包糊糊送給無法來聚會的年老信徒。 

在單調乏味貧窮寡淡的生活下, 在刻板無趣的宗教敬拜中,他們仿佛就像一群苦修士,那些慢慢變老的信徒們再也掩飾不住長久積累的相互之間的厭惡與苦毒,即使井然有序的禮拜和神聖美妙的讚美詩也無法阻止他們彼此無法克制的嫌隙和排斥, 善良的姐妹倆無能為力,枉自嘆息。

他們依然身穿黑色暗沉的衣服,依然克制自己不要享受這個世界的美味。他們將自己的道德擺放在禁慾和乏味的生活上,然而心靈還是因為枯竭乾涸而漸漸變硬。

他們活在自律中, 而心卻早已遠離恩典。

然而這樣的表面平靜被一個不速之客打破了,一天深夜,一個從法國來躲避內亂的女人進入了他們的生活,她就是巴比特,一位紅極一時的法國巴黎高級名廚,而她的丈夫和兒子都在法國內亂中被殺害。

然而年老的姐妹兩並不知道站在他們面前這位一無所有的落魄女人曾經是一位的名聲大噪的名廚,她們教她如何製作用水,乾麵包和啤酒混合而成的麵包糊糊。然而巴比特平靜的接受了他們的生活,包括那簡單的飲食。她常常從野地裡採集了一些可食用的食材,她歡快而滿足地儘可能調劑著姐妹兩的飲食。甚至這份福氣也影響到了躺在家中無法聚會的年老信徒。

十二年過去了,有一天,巴比特收到一封從巴黎來的信,這是從未有過的事情,整整十二年,她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莊,從一個陌生人成為這個村莊的一份子。

當打開信時,兩個老姐妹神情緊張,他們實在不知道那封信究竟會帶來什麼,然而他們的擔心是多餘的,那是一份告訴巴比特她放在朋友那的彩票中了10000法郎。這真是一筆豐盛的財富。

然而, 出乎兩個老姐妹意料之外的是,巴比特懇請他們讓她做一次正宗的法國餐,為大家,也為了紀念就要到來的老牧師100周年忌日。而我相信,更是為了那些日已枯竭的人心。她想讓大家知道真正的生活其實會無比豐盛。

為了這次的法國大餐,芭比從法國運回了各種豐富的美食,鵪鶉,海龜,極其名貴的香檳美酒,漂亮精美的器皿餐具,品種繁多的香料糕點,還有新鮮的水果。戲劇性的是,當那些信徒幫芭比搬運這些東西時,臉上顯出克制的凝重與不知所措,他們從來沒有想像過這些東西與他們的生活又有任何的關係. 這一切在他們心中掀起了波浪.

 當瑪蒂娜看到放在廚房的海龜時,驚恐不安,睡夢中被噩夢驚醒的她,來到了信徒那裡,神情惶恐而緊張的告訴信徒們也許魔鬼在試圖對他們不懷好意。為了不讓巴比特掃興,更為了不讓他們的味覺受到這些食物的誘惑進入貪慾之中,他們決定在聚餐時不要談論食物的美好,更不要試圖去享受食物帶來的體驗。

芭比在廚房裡忙碌著,然而你可以看到她內心的充盈而精神煥發.

施予者享受著施予的樂趣,而被施予者也必然會體會到白白所得的恩典。


晚宴開始了,信徒們拘謹,克制,盡力信守著之前的約定,然而一道道美味使味蕾甦醒,一杯杯昂貴的葡萄酒讓每一個呆滯的表情煥然一新, 漸漸的整個壓抑的氣氛漸漸的消融。人們開始微笑,陶醉,感恩,讚美,互相饒恕,甚至開始親吻。

他們的眼神變得重新溫柔,他們開始一起歌唱跳舞,他們開始重新擁抱生活。

雖然我們有可能會陷入貧窮,遭遇生活的單調乏味,然而刻意的追求貧窮和自律並不能幫我們領受恩典。恩典是可以白白領受,那是上帝一份禮物,就像巴比特的盛宴,無需他們提供任何條件。

晚宴上有著這段話:「我們都聽人說過恩典在宇宙間可尋見。然而出於人類的愚眛與目光短淺,我們竟以為屬天的恩典是有限的....但是當我們眼目得開那一刻,我們看見也體會到,恩典是無限的。恩典無求於我們任何東西,而單單要我們充滿信心等候領受,並心存感恩宣述」。

2016.8.15

靈蘇碎碎念:大家有什麼好看有意義的影片? 可以跟我分享一下?

宣靈蘇原創平臺 ∣ 歡迎分享朋友圈 ∣ 轉載請聯繫我們

e-Mail: yanzihuli@yeah.net

ID:Xlingsu777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芭比的盛宴》,奇異的恩典
    恩典的故事在電影的最後達到了令人驚異的高潮。盛宴散去,兩位慈祥的姐妹以為這也是芭比和她們告別的時候了,但芭比平靜地告訴她們,她不再回到巴黎,她已經將中獎的一萬法郎全部花費在了這餐盛宴上。當姐妹倆為她如此慷慨的花費而歉疚,並為她後半生的貧窮而擔心時,她坦然笑道,藝術家從不會貧窮。
  • 恩典多奇異|02 芭比的盛宴:一則故事
    其中一篇故事《芭比的盛宴》(「 Babette』 s Feast")①於1980年代拍成電影,是其經典之作。狄妮森將她的故事置於挪威,不過丹麥製片人將地點換到丹麥的東海岸,一個道路泥濘、布滿茅舍的貧苦漁村。在這沉鬱的地方,一個白鬍子牧師帶領著一小群嚴謹的信義宗信徒。該地僅有的一點屬世享樂,也悉數被這派人唾棄。
  • 有聲書▷︱恩典多奇異:02 芭比的盛宴
    當廚房端上壓軸菜鵪鶉,將軍叫著說他在歐洲僅在一處見過這道菜,就是那聞名巴黎的英格烈餐廳;那裡有個女廚很有名氣。將軍酒足飯飽,喝得飄飄然,終於按捺不住,站起來發表談話。「朋友們,慈悲與真理已經相遇,」他開始說,「公義與極樂亦將相吻。」接著將軍稍微停頓了一下,「因為他平時演說無不小心準備,了解演說目標,然而在此與單純的會友為伍,那戴滿勳章的將軍猶如傳聲筒,傳述註定由他帶出的信息」。將軍的信息是恩典。
  • 芭比的盛宴,從沒有電影能如此說出美食的終極意義
    (這是片中「芭比的盛宴」中上的水果,從沒見過這麼美豔的無花果!)為什麼說《芭比的盛宴》是最佳「美食電影」?因為沒有一部電影,像它那般講出了美食的終極意義。我讀到的基督徒的評論者們,確實都將這個故事視為一則寓言,讚美它是「奇異的恩典」。這種恩典來自於造物主。如果我們世俗的人,把命運視為上帝的話,那麼這部電影講得也就是,命運對於不同的人自然都有其饋贈。這部電影好看,就在於將這份恩典或說饋贈給予具象化。化作了一個叫做芭比的法國女人所做出來的法式大餐。三十五年之後,故事真正開始。
  • 【經典收藏】奇異恩典—水流之音聖樂團音樂會
    這裡有許多經典聖詩和讚美詩,一場敬拜讚美的屬靈盛宴!
  • 【警惕】不要對恩典麻木不仁
    「以色列人吃嗎哪共四十年,直到進了有人居住之地,就是迦南的境界。」(出16:35) 我們用一句話來總結:他們的衣食住行,皆出於上帝莫大的恩典。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曠野中漂流的他們,不僅沒有向上帝獻上感恩的心,反而不停地埋怨。
  • 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120分鐘的視覺盛宴
    近日,《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在日本播出。不得不說,這部劇場版的觀影體驗甚好,可以稱得上一部120分鐘的視覺盛宴也不為過。
  • 律法與恩典 ▍恩典(5):恩典的豐富
    人沒有墮落之先,人的特點就是神的形象。在所有的受造物裡面,人是最特殊的一種。雖然是受造物,但是和神相像,是像神的,這是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但是當人背棄神墮落了之後,背棄了真理了,背棄了聖潔了,人再想聖潔辦不到了,人再想活出神的樣式辦不到了。那麼你要憑行為稱義,必須要像主耶穌說的,要做完全人。完全到什麼程度呢?要像天父完全一樣。神為什麼要救罪人啊?因為人都犯了罪了,什麼叫罪啊?
  • 除了芭比之夢想豪宅,芭比還有哪些系列?
    少兒已上映《芭比之鑽石城堡》(2008年) 原著【美】愛麗絲·艾倫 cctv少兒已上映《芭比和她的三劍客》(2009年) 原著【法】亞歷山大·大仲馬《芭比之美人魚歷險記》(2010年)原著【美】愛麗絲·艾倫 cctv少兒已上映《芭比之魅力公主學院》(2011年)原著【美】愛麗絲·艾倫《芭比之美人魚歷險記2》(2012年)原著【美】愛麗絲·艾倫《芭比之歌星公主》(2012年)原著【美】《芭比之粉紅舞鞋
  • 《芭比公主之真假公主》
    原著:文字版權歸原作者改編/演繹:汪苑園策劃:汪苑園 監製:鄧志駒錄音合成:陳家明 版面編輯:姚莉圖片:來自原著或網絡策劃傳播:園之藝工作室故事簡介《芭比之真假公主》是由William Lau執導,Kelly Sheridan等人參與配音的一部動畫片。
  • 芭比之長髮公主
    這是芭比從影以來最具挑戰性的角色,利用計算機影像的魔幻技術,全世界喜愛芭比的人們不僅可以親眼目睹芭比栩栩如生地現身銀幕,還可欣賞到她們悅耳的歌聲,這是芭比系列的一次嶄新嘗試。《真假公主芭比》故事改編自幽默文學大師馬克·吐溫的經典作品《王子與乞丐》,並由百老匯著名作曲家領銜創作劇中的精彩音樂,芭比用她優美動人的歌聲,安麗絲唱著《希望之歌》,愛莉嘉唱著《愛的故事》,讓你體驗其中音樂之美,夢幻之美。
  • 神的恩典夠用
    神給予他一個應許:神的恩典夠用。 是啊,神的恩典夠用。因為祂是一位有滿有恩典的神。耶和華在他(摩西)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34:6) 神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祂的路徑都滴下脂油。神也樂意施恩給我們。
  • 恩典的綠洲(二十一)
    第八站第七站,又到了一個轉彎處,耶穌在這裡第二次跌倒。這是一個陰暗的聖方濟會小教堂,黑色鐵藝大門上鑲著大紅色的幾何圖形裝飾,門楣上面的牆上標著苦路第七站的標誌。(一)恩典的綠洲(二)恩典的綠洲(三)恩典的綠洲(四)恩典的綠洲(五)恩典的綠洲(六)恩典的綠洲(七)
  • 聖子的恩典(約翰·班揚)
    (1)他有君尊的榮耀,是一切受造之物的主宰;一切受造之物都在他的掌管之下,因為(a)他是一切受造之物的創造主。(b)上帝已立他為承受萬有的。正如他自己所說,出母腹之時他就使自己如同蟲,虛己如同默默無聞之人,遭人譏刺、嗤笑;他生在馬廄,躺在馬槽,以木匠為業,靠辛苦勞作來謀生。當他開始傳道侍奉時,他靠的是人們的周濟;當別人各回各家時,耶穌上的是橄欖山。聽聽他自己對這一切是怎麼解釋的——「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他主動捨棄世間的享樂。
  • 海豚國際兒童之家芭比夢想秀,打造現象級文化活動營銷新篇章
    ▌海豚國際兒童之家2016芭比夢想秀是由海豚國際兒童之家發起,聯合海豚傳媒、美太芭比共同舉辦的為期2個月的大型選秀活動,利用海豚作為美太芭比在中國唯一圖書授權商的優勢,傳播芭比精神內涵,面向全國徵選4-10歲女孩參加芭比夢想秀芭比封面女孩的比賽,選拔出「自信、勇敢、優雅、美麗」的芭比小公主。
  • 日新又新的恩典
    可以說,人生是不斷出現的難關:這困難來自墮落世界的誘惑,也來自上帝恩典的管教。也許此刻的你心中嘀咕:「啊呀,你這話真是太激勵人心了!嘿!」老實說,人生在世患難不絕,是事實,但還有另一個事實,正如詩人所云:「耶和華諸般的慈愛;……他的憐憫不致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
  • ​​與神同行 恩典夠用!
    他們經歷人生的滄桑與艱難更經歷到上帝的恩典與大能今天在這寶貴的時間當中,我要和親愛的家人,弟兄姊妹來圍繞一處聖經,一同來學習上帝的話語。來分享,來傳遞,上帝永恆不變的大愛,以及上帝美好的恩典。今天我要分享的一處經文:是在申命記的八章第四節,這一節聖經當中說到:以色列人在曠野,這40年當中,雖然道路漫長,道路艱辛,道路泥濘,道路坎坷。
  • 曹雪芹也有文思枯竭時
    ,理由很簡單,文思枯竭。我這個紅痴,於是就找到開脫理由,曹雪芹也有文思枯竭時呢。大文豪莫過於此,況我乎!事實上,翻開《紅樓夢》第六回「賈寶玉初試雲雨情,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就有一段話,表白曹雪芹寫不下去的苦楚:按榮府一宅中合算起來,人口雖不多,從上至下也有三四百個;雖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亂麻一般,並無個頭緒可作綱領。正尋思從那一件事,自那一個人寫起方妙。
  • 以撒與恩典
    在生命的時候,有個東西在恩典裡出生了。恩典聯於生命,生命隨著恩典。因此,恩典稱為生命的恩典。(彼前三7。)以撒在恩典裡被養大。(創二一8。)借他的歷史我們看見,他沒有作什麼。他生出來,他被養大。我不說他長大,而說他被養大。就像農夫在果園中栽種蘋果,神也在祂的果園中栽種以撒。以撒是在恩典裡被神養大的。彼後三章十八節告訴我們,「在恩典…上有長進。」
  • 電影《奇異恩典》&《奇異恩典》觀後感
    《奇異恩典》[ Amazing Grace]詩歌的詞作者是英國牧師約翰·牛頓(John Newton, 1725-1807) 創作於1779年。詩歌讚美了上帝的拯救,表達了對上帝的敬虔感恩,描述了贖罪和懺悔。詩歌的曲作家艾克沙(Edwin O. Excell)根據18世紀蘇格蘭曲風,以悠揚的曲調,詮釋了詩歌的內涵,使之成為一首心靈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