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市民搬東西上電梯時,為了防止電梯門關閉,便用異物將電梯門擋著。殊不知,這種行為既不文明還存在安全隱患。這不,合肥一市民就因上述行為,被合肥市中環CBD的電梯運維單位起訴至法院。合肥高新區法院判決該市民賠償1.7萬元。12月9日,記者獲悉,該判決目前已經生效。
遮擋電梯門致電梯損壞
2019年5月21日,合肥市民吳軍(化名)在使用中環CBD電梯時,電梯出現故障損壞。後安徽中環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環公司)發現,此事與吳軍不正確使用電梯有關。
中環公司訴稱,當日14時許,吳軍來到位於繁華大道與百鳥路交口東南角的中環CBD,其間乘B座電梯來到15樓,待電梯門開啟後,吳軍將一塊不鏽鋼板材放置在電梯門側邊阻止其關閉,然後向電梯外搬出兩捆板材再次進入電梯內。此後,電梯門自動關閉,將擋門的不鏽鋼板材夾在門中間,至15:50電梯門也未再開啟。在此期間,吳軍多次用力掰電梯門未果,後經電梯維修人員開啟。
使用人賠償1.7萬損失
因電梯損壞,中環公司隨即報警,派出所出警後協調賠償事宜未果。此後,中環公司,因電梯廳門上門框、左右廳門門板等部位維修向電梯維修公司支付維修費1.7萬餘元。
因雙方就賠償事宜未達成一致,中環公司將吳軍訴至高新區法院,要求其賠償電梯損壞維修費1.7萬餘元。對此,吳軍辯稱,其運貨時使用的電梯是中環公司指定的,且是正常運貨。而且中環公司的涉事電梯經常出問題,電梯存在自動關門、自動上行等情況。因此,不願承擔中環公司主張的維修費。
高新區法院審理認為,吳軍為方便搬運不鏽鋼板材,將不鏽鋼板材放置在電梯門口阻止其關閉,後因電梯自動關閉造成部分部件損壞,吳軍對該電梯損壞存在過錯,應承擔相應賠償責任。據此,法院判決,吳軍給付安徽中環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電梯維修費1.7萬餘元。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張劍
■新聞連結
乘坐電梯 這些習慣很危險
●用手或腳阻止關門有危險:
上文中,使用異物遮擋電梯門,是常見的一種乘坐電梯的危險習慣。與此類似的,還有在電梯快關門時,用手、腳或東西擋門。專家表示,這種行為很危險。專家說,電梯門之間有隱形的光幕,只有光幕完整時,門才會閉合,否則就開著,目的是防止人被夾住。但只要電梯感應到擋住門的並非移動的活物,即使光幕不完整,電梯也會啟動「強迫關門」功能。更要注意的是,電梯門的底部、頂部存在5釐米的光幕盲區,如果直接用腳擋門,絲毫不能阻止電梯門的關閉,反而會造成嚴重傷害。專家強調,要讓電梯門開著的最安全做法,只有長按電梯開門按鍵。
●電梯門打開時摸門也很危險:
乘坐電梯時,經常能看到有些小朋友,在電梯門要打開的時候,將手放在門上。而這其實是一個極度危險的行為!專家說,電梯轎廂看似封閉,其實有很多縫隙,若不小心,小朋友的手指就會被夾進電梯門與門立柱之間的縫隙,造成擠壓傷害。「電梯門與門立柱之間的間隙有6毫米寬,小朋友的手指纖細,反應速度也慢,極容易被夾住。」專家說,電梯運行時間久了,這個間隙會慢慢擴大,最大能到10毫米寬,差不多是一個成年人的手指寬度,所以成年人也要注意。
●用繩子牽孩子等乘電梯要注意:
當前,號稱「遛娃神器」的牽引繩很是流行。而這種神器在牽著孩子乘電梯時很危險。專家表示,因為繩子細小,電梯光幕檢測不到,有可能出現大人或小孩沒有同時進入電梯,電梯門就已關閉運行。被繩子牽著而又無法掙脫繩子時,會隨運行的轎廂被吊起或被勒住,很可能有窒息風險。正確的做法是,乘坐電梯時家長最好抱著孩子。若孩子年齡小,最好同步進出電梯。
李陽/整理
【來源:中安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