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eon 本文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全文約3500字,寫了好長時間,希望大家給打點賞。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刺不刺激!禽獸們,我胡漢四又回來了!hiahiahiahia.時隔整整5個半月(上次寫票房排行榜還是在遙遠的3月13日),北美影市終於他niang的又有新片上映了,當然了,北美過去這幾個月一直都有新片上映,不過筆者指的新片是指真正能拉動影市的商業電影,不是那些觀看人數很少的獨立電影。本周北美影市可以說是正式重開了(按理說實際上早就重開了,不過沒大片上映,我也不想寫),在三部新片的帶動下,實現了98.5%的大幅增長,按照目前這種走勢,影院大幅開張還是hin有希望的,只是現在疫情依然嚴重,而且還是夏天,真到天冷的時候情況可能會變糟,所以這種恢復的跡象能持續多長時間還是一回事。不過也希望北美能借鑑一下咱國內的措施,戴口罩、間隔坐、限制放映場次,這些措施可能賺錢少了點,但能有效限制疫情,畢竟安全還是第一位的。好了,廢話少說,具體情況還是看下列榜單吧。
一、榜單概述
本周排名榜首的是福克斯的科幻大作《新變種人》,三天收入703萬美元,穩居榜首。該片僅在2412家院線上映,就能收入700萬大洋,實屬不易,畢竟疫情這麼嚴重,咱也不要求啥自行車了,你們說對吧。該片全球票房為993萬。
第二名是《精神錯亂》,本周收入260萬,下跌34.9%,累積884萬,表現不俗。該片全球票房為1684萬。
第三名是UAE的科幻小作《比爾和泰德尋歌記》,本周收入112萬,表現還算不錯。該片是基努·裡維斯的最新作品,雖然成績一般,但口碑不錯,未來幾周能多給點院線,錢景還是很看好的。。
第四名是探燈發行的喜劇電影《大衛·科波菲爾的個人史》,周末三天收入47萬,表現一般。該片口碑相當不錯,這票房確實對不起它的口碑啊,不過該片海外成績倒是挺香,目前已經收入990萬了,北美地區還得加油啊。
第五名是《浴室牆上的字》,周末三天收入44萬,增加1.9%,累積107萬,該片目前未在海外上映。
第六名是《海綿寶寶:營救大冒險》,周末三天收入42萬,下跌22.8%,累積296萬。該片目前未在海外上映。
第七名是《割喉市》,本周收入16萬,下跌33.7%,累積50萬,其海外票房僅為343美元(看清楚,不是343萬)。
第八名是《釜山行2:半島》,周末三天收入9.2萬,下跌56.8%,累積74萬,其全球票房為3280萬。
第九名是《收稅人》,本周收入6.9萬,下跌43.8%,累積94萬,該片目前未在海外上映。
第十名是《塔爾薩》,周末三天收入4.5萬,下跌41.6%,累積74萬,其全球票房為15.9萬。
二、新片點評
1.《新變種人》
之前大家都在猜,到底是哪一部電影會打響北美影市重新開放的第一槍,是《信條》、《花木蘭》還是《神奇女俠2》?結果都不是,竟然是《新變種人》這個狗--屌(中間兩個「-」是防止被屏蔽)。該片在2400家院線僅取得700萬票房,很多人都認為這個成績受疫情影響,所以大打折扣,確實如此,但筆者個人認為,即便是在正常情況下,該片的票房也好不到哪去,參照上一部X戰警電影《黑鳳凰》3280萬/3721家院線的首映表現,個人趕腳《新變種人》在大約3600家院線的正常上映情況下也就是最多2500萬的水平。無他,原因有三:一是口碑差,爛番茄33%的好評率在所有X戰警電影中,也就比《黑鳳凰》強點;二是特效一般,6700萬的投資,也難有啥大場面,人家《黑鳳凰》雖然口碑稀爛,但好歹2億的投資還是有不少料的;三是新面孔多,無大碗,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啟用了全新陣容,裡面的小鮮肉們我竟然一個都叫不上名字,《黑鳳凰》好歹一群大佬撐撐場面,這丫啥P也木有。而迪士尼把該片放在現在上映,也是打足了小算盤,一是借著疫情的影響給自己臺階下,之前《黑鳳凰》票房差純粹是因為口碑不好,這次《新變種人》票房差迪士尼就可以把部分責任推給疫情,這樣對股價的影響小一點;二是借著觀眾的熱情刷一波票房,因為北美影市好久沒有大片上映了,觀眾積蓄已久的觀影熱情都快hold不住了,《新變種人》作為影市重開的排頭兵,自然吸引了不少關注,而且目前木有啥競爭對手,票房都會流向《新變種人》,《新變種人》目前也是瘸子裡面挑將軍,所以其700萬的票房也是有水分的,個人感覺500萬是正常的;三是該片也同步開啟了網絡播放,觀眾除了可以去院線觀影,也能在家裡通過網絡觀看該片,這又給了迪士尼一個「該片票房不好」的理由。所以說,迪士尼這狗--B雖然唯利是圖(哪個商人不是呢),但人家的商業決策真是厲害,能成為當今電影圈的老大也不是木有原因的。《新變種人》拍得確實也爛,不過也有一個好處,就是成本低,這6700萬的成本在所有X戰警電影中是第二低的,只比《死侍1》高了些(成本5700萬),目前看來即便是這6700萬也很難回本,估計全球票房在6000萬左右,按照製片商拿40%的票房收入,也就是還有大約4000萬的缺口,這估計要從DVD和網絡播放來彌補了,至於能不能賺回來,那就看米老鼠的忽悠能力了。
本片爛番茄指數為33%(16個新鮮番茄,33個爛番茄),CinemaScore無評分(目前CinemaScore網站已好久沒更新了),Metacritic評分45分。
《Slashfilm》:65分,影片中的驚悚橋段還是有點貨的,而且演員的表演也不賴。
《帝國雜誌》:40分,作為福克斯製作的最後一部《X戰警》電影,該片沒能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The Globe and Mail (Toronto)》:38分,本以為導演Josh Boone能把該片帶到天上去,沒想到卻帶到了溝裡。
2.《比爾和泰德尋歌記》
基努在好萊塢沉寂這麼多年,終於通過《疾速追殺》系列煥發了職業生涯第二春,而目前來看這個發春時間還挺長,基努不僅仍將主演《疾速追殺4》,還將回歸重啟的《黑客帝國4》,而除了這些大製作之外,基努這次還忙裡偷閒地拍了一部科幻喜劇,就是這部《比爾和泰德尋歌記》。《尋歌記》是一部科幻喜劇,但裡面還包含了大量的音樂元素,筆者目前還沒有看,估計風格和《殭屍啟示錄:童子軍手冊》差不多(這部片可是笑尿了)。該片目前收穫好評無數,其爛番茄指數達到80%,對於一部低成本喜劇來講可以說是很不錯了,只是這票房才100萬,按照目前這走勢,除非未來幾周院線數量大幅擴增,並且能hold住幾部大片的競爭(《信條》、《花木蘭》等),否則估計很難回本(成本也不算高,2500萬)。該片和《新變種人》一樣,都已在流媒體上進行放映,這也是目前的大趨勢,畢竟北美那邊疫情過於嚴重。無論如何吧,也很高興能看到基努拓展新的戲路,基努年輕時靠動作片發家,拍了一輩子動作片,成功的也不少,但現在年齡大了,改變一下風格也是hin有必要的。
本片爛番茄指數為80%(120個新鮮番茄,30個爛番茄),CinemaScore無評分,Metacritic評分66分。
《The Warp》:80分,這部電影和它的兩部前作一樣出色。《Total Film》:60分,兩個屌絲的最後的吶喊。
《紐約郵報》:25分,雖然基努是一位好演員,但這部電影拍得不是很咋地。
3.《大衛·科波菲爾的個人史》
作為福克斯的小弟,探燈在好萊塢只能勉強刷一波存在感。而這部《大衛·科波菲爾的個人史》就是刷的存在感,不過這波存在感還挺強,其爛番茄指數高達94%,比前面的《尋歌記》還要厲害。只是這麼強的存在感竟然碰上了疫情,47.5萬的票房簡直是對不起爹娘,而且其院線也已經給到了1300多家,照此推算,即便是3000家院線該片也只能拿到100多萬的票房,確實辜負了這麼好的品質。該片改編自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小說《大衛·科波菲爾》,劇情和小說中的差不多,在去年的第22屆英國獨立電影獎上,該片拿下最佳服裝設計獎、最佳選角指導獎、最佳藝術指導獎、最佳男配角獎以及最佳劇本獎,作為一部獨立電影,可以說是很強了,而且該片清一色英國製作班底,導演是阿爾曼多·伊安努奇,其代表作有電視劇《副總統》、《幕後危機》,同時他和西蒙·布萊克維爾也是該片的聯合編劇,後者也是《幕後危機》的聯合編劇,而演員方面戴夫·帕特爾、蒂爾達·斯文頓、休·勞瑞、本·衛肖都是英國人。英國這麼多年人才輩出,可是賣座的電影卻不多,尤其是在好萊塢,不少電影都水土不服,即便是《007》、《哈利波特》這種英國原著改編的賣座作品,也都是美國人參與拍攝的,這次的《個人史》又是一部叫好不叫座的作品,看來美國人對英國老大哥還是有點看不上啊。
本片爛番茄指數為94%(176個新鮮番茄,12個爛番茄),CinemaScore無評分,Metacritic評分78分。
《紐約時報》:100分,導演 Armando Iannucci和他的團夥們創造了一部優秀的作品。
《Slant》:75分,該片和狄更斯的原著一樣出色。
《華爾街曰報》:30分,這片純粹是導演Iannucci的自娛自樂。
三、下周上映
1.片名:《信條》(Tenet)
上映日期:2020年9月3日
發行商:華納兄弟
類型:動作、科幻
簡介:狗--B諾蘭的又一部燒腦大作,肩負著復興北美影市重任的槓把子。
2.片名:《誠實的小偷》(Honest Thief)
上映日期:2020年9月4日
發行商:Briarcliff Entertainment
類型:動作
簡介:連姆·尼森大叔的最新力作,好歹名字不再叫xx營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