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留意到G.E.M.,是2009年初的TVB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整場頒獎乏善可陳,只有獲得新人獎金獎的G.E.M.是一個亮點。所以,受邀參加鄧紫棋發布會,我還挺期待的,想看看七年後,鄧紫棋的音樂到底進化到了怎樣的地步。
文 | 陳賢江(新音樂產業觀察創辦人)
北京正乙祠戲樓超過300歷史了,在這座飽經風霜的古戲樓裡,程長庚、楊小樓、梅蘭芳等京劇名家曾經留下了諸多精彩表演,如今它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表演者,香港歌手鄧紫棋。
古色古香的發布會現場(本文圖片除特別標註外均為蜂鳥音樂提供)
2015年10月29日,鄧紫棋在正乙祠戲樓發布了自己的最新專輯《新的心跳》。這是繼《Xposed》之後,鄧紫棋三年來的首張全新錄音室專輯,所以發布會現場的G.E.M.顯得非常興奮,一襲白衫的她面對現場的歌迷和媒體,表現得自信和從容,她似乎很滿意自己在新專輯中的表現,並在現場以出色的唱功給了臺下歌迷很大的信心。
G.E.M.當然有理由自信,對她來說,這張新專輯完成了屬於她自己的好幾個「第一」:第一張全創作專輯、第一張「視聽合一」的專輯、第一次全碟主打(從這一天開始,每天會有一首新歌在網際網路平臺上首播)、第一次推出全球限量黑膠版。
發布會上發布新歌《再見》之後,11月2日開始,周一到周五每天發布會一首新歌。所有歌曲線上首發完成後,11月6日新專輯實體版上市。
用鄧紫棋背後的男人張丹的話說,這次新專輯他們就是希望能嘗試各種突破,讓歌迷切實體會到鄧紫棋音樂的進化,而至少在2015年10月29日這一天,我們看到聽到的G.E.M.不再只是G.E.M.,還是G.M.E.,Get Music Evolution,讓音樂進化。
帶著一些問題,我在現場與張丹進行了對話,從中了解到一些從G.E.M.到G.M.E.背後的奧秘。
發布會現場鄧紫棋展示了自己日趨成熟的唱功
在香港樂壇哀鴻片野的當下,鄧紫棋的公司「蜂鳥音樂」顯得很特別。
關於「蜂鳥」的故事,其實大家已經不陌生了。十年前,熱愛音樂的張丹跟自己在美國音樂學院的老師Lupo Groinig一起創建蜂鳥音樂,張丹說原本只是想簡單的製作音樂然後丟給其他唱片公司發行,卻因為精心製作出來的作品無人理睬而不得不自己創辦了唱片公司。
媒體津津樂道於張丹的富二代身份,但富二代和唱片公司的成功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何況,無論對於什麼樣的富二代來說,音樂都不是理想的生意,做音樂這一行,最重要的不是有錢,而是有愛。
跟張丹聊天,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他對於音樂的熱愛,而且,這種熱愛不僅僅只是有錢任性,而是認認真真地做事。蜂鳥完全不像一個大家印象中那種富二代公司,相反,兩位創始人,張丹和Lupo Groinig到現在仍然衝在第一線,事無巨細,親力親為。
「蜂鳥三人組」早前登上《時裝L』OFFICIEL》雜誌,左起為Lupo Groinig、鄧紫棋、張丹(圖片來自網絡)
在鄧紫棋這次發布會的現場,我看到張丹和Lupo一直站在控制臺旁邊指揮工作,在聊天中,張丹還忍不住吐槽了一邊幹活一邊打電話的工作人員,「這樣怎麼能把事情做好?」
正是這種認真勁兒,令「蜂鳥」逆勢而上,成為香港樂壇最有活力的獨立廠牌和唱片公司。張丹反覆強調,對於蜂鳥來說,最重要的是力所能及把事情做到極致。
「先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再談錢,而不是反過來。」張丹的普通話非常好,還用到了「殺雞取卵」這個成語,對於他來說,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本末倒置」,他堅持認為把音樂做好才是唱片公司頭等重要的大事。「無論有沒有錢,都應該把事情做好,創意未必需要很多錢, 我們以前也做不到現在這樣每首歌都拍成MV。」
他吐槽香港人為了掙錢不斷拉低底線:「當書賣不動的時候,香港人不會去想其他辦法,就是繼續賣書,挑低俗的題材,自以為大眾喜歡,越賣越低俗,越賣越死。」
鄧紫棋自彈自唱《再見》
跟香港媒體的「衝突」,正是源自張丹和Lupo Groinig對於音樂理念的堅持。比如張丹認為沒必為了曝光去參加一些無聊的綜藝節目。
「我們不排斥一些跟音樂有關的或者有創意的節目,但是只是為了曝光而去參加就沒意義了。」
雖然張丹不覺得這是東西方思維的衝突,但是,從他的言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跟Lupo堅持的其實是歐美發達唱片產業下的「音樂觀」:音樂的核心就是作品,作品好,什麼都好。
「蜂鳥」和香港本地媒體的恩怨,早就不是什麼秘密。鄧紫棋當年在網上發布視頻炮轟香港頒獎禮,差不多得罪了全香港,卻也為她在歌迷中樹立了一個「率真」的形象,並逐漸成為鄧紫棋的藝人「個性」。
但是,對於張丹來說,真正的「個性」還得靠作品說話。他認為,與歐美音樂相比,香港歌手普遍缺乏「個性」,問題的根源在於很多歌手都不會創作:「歐美的歌手很多人都是自己寫歌,自己寫的歌才會有個性。反觀香港樂壇,每個時代寫歌的來來回回就那幾個人,現在還是那幾個人。」
所以,張丹和Lupo特別看重「創作」。據說當初張丹在演唱比賽中之所以看中鄧紫棋,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她是所有選手中唯一會創作的。雖然「蜂鳥」後來並沒有刻意為鄧紫棋打造「創作歌手」的形象,但這一路走來,鄧紫棋也通過每一張專輯逐漸磨練自己的創作能力,並終於在《新的心跳》中完成全創作的「進化」。
《新的心跳》是鄧紫棋出道以來個人參與度最高的專輯,專輯中不但全部歌曲由她自己包辦詞曲,連所有製作也都是她跟Lupo一起合作完成。
毫無疑問,這是鄧紫棋出道七年來最G.E.M.也最G.M.E.的一張作品。
新專輯名為《新的心跳》
鄧紫棋的成功,有一多半得益於「蜂鳥」的網際網路攻略,說沒有網際網路就沒有鄧紫棋,一點都不誇張。
關於鄧紫棋的「網際網路實驗」,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張丹當年安排她去體驗人生百態並拍成視頻放到網上,後來微博上爆紅的「金魚嘴」話題也是成功的社會化營銷。
對此,張丹的解釋是,「我們想做的事情,傳統媒體沒辦法理解,我們又不想去做他們想要做的事情。」
張丹提到鄧紫棋當年參加某綜藝節目的事情,他們很認真的準備好了表演,卻突然被要求換歌,他們只想呈現最完美的表演,換歌的話根本來不及準備,就拒絕了。
「網絡的好處在於,我們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直接與粉絲對話。」張丹解釋。
專輯同名單曲《新的心跳》的MV
這次《新的心跳》,採用「視聽合一」的方式,每首歌都拍成MV,音頻和視頻同時在網絡上投放,便體現了「蜂鳥」的「網際網路思維」。
「我們認為,一首歌前期的發現階段,網絡視頻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自己在網上發現一首新歌,通常都會同時看到視頻。」張丹說,「而且,沒有視頻你就沒法在視頻網站上獲得很好的推廣,也就很難被網友發現。」
另外,對於在專輯發行前,每天一首推一首歌曲,每首歌都當做主打歌推廣,張丹表示,「挑兩首歌來主打,那是以前的方式,這次我們想嘗試新的方式來做推廣,每首歌都可以是主打歌,每首歌都能被人先聽到。而且,我讓粉絲們先免費聽歌,是對歌迷的一種回饋,我們並不擔心這樣會影響唱片的銷量,如果作品足夠好,一定會有人支持。」
除了網際網路,《新的心跳》也有回歸傳統的地方,那就是發行黑膠版,全球限量1000張,價格還很良心。張丹說做黑膠是因為他們都很愛黑膠,所以想跟大家一起分享。
左邊是《新的心跳》全球限量版黑膠,右邊是CD版
初見張丹,比想像中靦腆和溫和。作為唱片公司老闆,他的思路非常清晰。蜂鳥音樂創辦至今,已經十年,仍然保持著一個很小的規模,全部員工不過十幾人,雖然鄧紫棋已經相當成功,張丹卻並無擴張的計劃。他說他更願意集中精力把一件事情做好,而不是急於複製模式。所以,未來兩三年,蜂鳥的主要精力仍然是在鄧紫棋上。另外,我們還聊到不久前入華的Apple Music,鄧紫棋是Apple Music的第一批合作夥伴。張丹很認同Apple Music的付費模式,但也認為中國用戶接受Apple Music還需要時間。
新音樂產業觀察獨家稿件,如果您一定要轉載請署名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