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地位決定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
這句話看起來有些冰冷,但卻又十分真實。
《誰說我結不了婚》裡的田蕾正是身體力行地在執行著這句話的內涵。
一個女人到三十多歲未婚,依舊能光彩照人,活得精緻有趣,靠得是過硬的經濟基礎。田蕾不婚主義的根基,正是她平步青雲的事業。
為了能讓自己看起來光彩照人,不受大齡未婚的影響,她的底氣,正在於她與男性匹敵的事業。
這也是田蕾的底牌,所以,為此,她可以不擇手段。
背著閨蜜拿對方的手機約炮做局威脅老同學籤約,以達到能促使她事業晉級的目的;
在工作的過程中屢次使用非正常手段達成目的,田蕾在劇情剛開始時簡直就是唯利是圖的心機女,而且她從不為她的不擇手段感到羞恥,在被程璐發現後,她的那段理直氣壯的所謂金句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做事的態度:從利益出發 它要不要做;從風險出發 它該不該博;從能力出發 它該不該幹;從結果出發 它劃不划算;而不是別人說我你對不對。
實際上這段話是純粹的唯利是圖、將利益放在第一位,絲毫不顧及他人感受的一種純粹的利己主義宣言,但卻被很多人奉為人生格言。
如果我們作為旁觀者看田蕾,只是感覺這樣的人有些急功近利,有些冷酷,有些不擇手段。但如果你身邊有這樣一個朋友,而且是被你認為是閨蜜的人,在利用完你之後理直氣壯的對你甩出她的處世格言,你還能風輕雲淡地原諒她嗎?
還有,田蕾搶過程璐的手機刪掉她不喜歡的富婆同學時,這種做法但凡有自主意識的人都會非常反感。
因為誰也沒有權利去幹涉別人的朋友圈,如果說富婆女同學有害程璐之心尚且可以理解,關鍵是她刪掉這位同學更多的原因是因為她非常不喜歡該同學。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朋友 ,每個人的好朋友的朋友中總有我們不太喜歡的人,但沒有幾個人會像田蕾一樣強勢代替我們自己去取捨,誰也不喜歡別人對自己指手畫腳。
正如程璐當時所言:田蕾太過霸道,太過自以為是。
即便她幫程璐所做的決定是對的,但至少應當尊重程璐,假使程璐反過來替她做決定呢? 相信田蕾決不會像程璐一樣只是抱怨幾句那麼簡單。
也許是編劇的原因,看到三十多集,能感受到田蕾女強人的更多的是她的人生理論,並沒有從她的工作中感受到她的女強人能力。
田蕾在工作中屢次以道德之下法律之上,遊走於二者之間的手段來獲取業務,沒看出她的律師業務能力,倒看到了她自由地遊走在灰色地帶的無恥與無畏。
但就是這樣的田蕾,有很多人喜歡,認為她是成功女人的典範。
如果機關算盡也是一種能力,那麼田蕾就不應該披律師的外衣,應該穿上妃子的襯裙,這樣人設更真實。
一個削尖腦袋往上爬的女人,被很多人解讀為聰明睿智,拿著程璐手機發信息做局陷害劉總,劉總出不出軌是一回事,田蕾利用閨蜜手機勾引對方是另一回事,二者不能混為一談,而且有人說田蕾的出發點並不是要將閨蜜往火坑裡推而是計劃好的。
那麼試問她這樣計劃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自己。用她的風險理論來看,這件事的風險只與程璐和她的感情有關,與她的個人利益無關,她寧願拼上友情也要去做,那麼可想而知,友情在她心目中有多少分量?
如果計劃失敗誰受損失?程璐的名聲和劉總的名聲,而她田蕾除了友情基本沒什麼損失,所以說田蕾重情重義的人,我不知道依據在哪裡?
所以說,很多人從結果來評價田蕾無心害程璐是站不住腳的,她不是無心害別人,她是有心為自己,不惜犧牲別人的人。
換言之就是不擇手段的人。
你可以說她是一個有工作能力的人,也可以說她是一個女強人,但千萬不要說她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這不成立。
當然,這樣的人,在我們的身邊並不稀缺,也因此,才有那麼多人為田蕾的行為洗白,能理解她的人,至少在現實生活中為人處世的方式是接近的。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喜歡田蕾?我不敢說因為她們就是這樣的人,但我敢肯定地是,因為遇到田蕾的人是程璐,而不是自己。
當然,有人說我就有這樣的朋友,不講什麼原則和底線,我們就願意狼狽為奸,我們也可以成為閨蜜。
那是因為你們還沒有遇到關乎雙方利益的事情,一旦遇到,閨蜜一詞將被爭取利益的戰火燒到灰飛煙滅。
一個人不缺朋友,缺的是一生的朋友。
一個人的腦袋如果歪了,屁股不會正。
田蕾也一樣,一個將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而且做人做事屢次表現出不擇手段的行為的人,我不相信她會把閨蜜的感情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否則,就不叫不擇手段,她也不會利用完閨蜜在閨蜜發現時連用六個我而且甩出一套所謂人生格言去為自己辯解,只有自私自利的人才會覺得她的那段唯利是圖的話可以作為至理名言去踐行。
如果一件事情傷到閨蜜的感情但可以使她獲利,她一定會去做;
如果一件事情做了會讓千夫所指,她也一定會去做;
如果一件事情有損她的利益但對朋友至關重要她會坐視不理。
這就是田蕾的價值觀,她是一個目的性和功利思想非常強的女人,
她可以是一個成功的女強人,但一定不是一個好閨蜜。
想成為田蕾這樣的人,首先你得冷酷,你得絕決,你得收斂自己的情感,你得能承受得了孤獨。
你可能會說人性是複雜的,她可以既冷酷又深情,既心機又真誠,我很難想像身上同時擁有這種人格的人,如何能找到一個能接納她的人,而且,這種分裂的人格會摧毀一個人正常的情緒。
一個正常的人格,絕不是如此撕裂的,總是有跡可尋的。
所以,該劇對田蕾的塑造,在後期的演繹中有洗白的成分,以程璐的人設來講,那麼有原則有底線,為了底線和原則,肯把最佳編劇獎讓出去的程璐,怎麼能容得下田蕾這樣一位三觀不正、不擇手段的閨蜜?
也只有在電視劇中才有的吧?
田蕾可以有閨蜜,但必須是那種原則性不強或者與她一樣價值觀的人,否則這段感情很難長久,即使價值觀相合,但不要遇到涉及到雙方利益的事,否則,不過是塑料友情而已。
你可以成為田蕾,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但是,成為田蕾那樣的人,最終只能慨嘆:越過山丘,無人等候。人不可能什麼都想要,在她不擇手段的過程中,她已經做好了獨自消化悲喜的準備。
孤獨,必然是她成功的代價,不擇手段的她,不配擁有閨蜜。
因為我曾經就有過這樣一位閨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