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寧靜的心,順應生命的旅程
🎵 聆聽即靜心
「與其沉迷於猜測,不如當下尋找永遠在你之內的真理!」
「和平(peace)是你的自然狀態,是心智阻礙了你的自然狀態。當心智消亡,你便會了悟永恆的和平。」
——拉瑪那·馬哈希(Ramana Maharshi)
印度靈性大師拉瑪那·馬哈希(Ramana Maharshi),印度上世紀徹悟本心的究竟覺者,在印度和歐美地區,拉瑪那的影響力非常深遠,他的悟境被譽為達到了與佛陀、老子、耶穌基督共通的高度。他的教誨高妙玄遠、簡單有力,眾多靈性導師都深受其影響。
他最主要也最聞名於世的教導,則是一條引入直接契入自性的智慧之路。它在形式上單刀直入——直接去參問「我是誰?」(Who I Am?)
編註:自我參問Self-enquiry,梵文vichara,也稱為jnana-vichara或ātma-vichār.
它的意義在於集中心力去發現自我(ego)所從生的本源,而這本源就是自性(SELF)。在參問之後也不須由心智來回答,只需要保持平靜,讓真正的答案自然而然地浮現。事實上它並不是心智或自我所能做的,因為自我並非我們的真性。它真正的涵義是自性在參問它自己,了悟它自己。
當其追隨者向馬哈希尊者提出不切實際的問題時,馬哈希總是說先去知道你自己,再去了解其餘,以此方式簡單地將他帶向對自性的探究。
以下對話來自馬哈希的問答集《真我與我》。主題是關於前生後世。他的弟子們很感興趣自己的前生怎樣、來世如何,來聽聽尊者怎麼回應弟子們提出的這個話題。
問:前世今生的轉世之說,是否為真?
尊者:若無明存在,則前世今生的概念必然存在。然而,不論現在、以前、未來,並無轉世可言,這是真理。
問:有修行者,能知其前世,是真的嗎?
尊者:你尚未知今生,便要知前世嗎?先了解今生為要。今生所知有限,已令你折磨受難,何苦要平添無謂的知識,增加負荷呢?
若能自真我的高階以觀(編註:站在真我的層面去看這件事),則在此虛幻世界的死亡與再生,不過是認同此身為我之無明而已。昧於真我的無明(編註:不了解真實自性的無明狀態),使人身的生死不斷流轉。但了悟真我者,其心思已滅,並臻高階之真理層次,則其人並無生死可言。只有昧於真我,認同身體者,才在人身的生死中,流轉不盡。
問:人死亡後,其情形為何?
尊者:請著眼於今生現況,莫擔憂未來,未來會自理。你始終存在著,你在清醒的存在狀況,與睡眠時的存在,完全相同,為何要分別二者的不同呢?你在睡眠時,會提問出生後的事嗎?為何在清醒時,要提問死亡後的事呢?讓生者慮及出生後的事吧。
問:佛教的觀點不認同靈魂有延續性的個體,但印度教承認有轉世的自我個體,靈魂是否只是印度教的稱謂,一再轉世,抑或只是一團心智習性?
尊者:真我永續而不異,轉世的自我個體,是屬於低階層次,亦即思維層次,但了悟真我超越此一層次。
轉世是生命本然的「在」,被扭曲而虛幻流衍,故佛教否認之。吾人之無明,是認同無自主性的軀體,而與精神混淆。
問:我們不應尋求不再出生嗎?
尊者:先找出是誰在出生?是誰在死亡?當你入睡時,曾思考再生或現在清醒的情況嗎?先找出現在問題的起源,然後得到答案,你將發現,現況無出生,亦無苦難。真我統攝一切,全然吉祥,甚至現在吾人已免於再生,何必自困己身呢?
問:尊者你的意思是說,我們從未出生嗎?
尊者:是。你認同你是這個身體,因此,以身體的生死,視為你的生死,但你並非這個身體,故你無生亦無死。
問:所以,你不支持再生的說法。
尊者:不,我要你摒除再生的困惑。是「你」在想你將再生。注意看,這個問題是誰提出的,除非找到那個提問者,否則,諸此問題,永無答案。
問:渴望生命或渴望再生的原因是什麼?
尊者:渴望生命,乃生命內在的本質使然,但自我誤認軀體為自己,意識雜糅其間,導致渴望再生,以期延續生命。雖然如此,這種錯誤,必須終結,消融於真我,而得永生。再生的真諦,是指精神上自我的死亡,這是耶穌釘在十字架的涵義。
問:通神論(theosphy)說:死亡後再生,其間相隔五十年至一萬年,為何如此?
尊者:兩個意識狀態的估量準則,並無彼此牽連關係,所有此類的估量,均屬假設。每個生命個體死後再生,所需的時間不一,然而必須確實了解的是,並沒有靈魂往來,但有個體心思的萌起與運作。
無論在什麼狀態下,心思起應,便認同身體,在物質界成為物質之身,在夢境中便成夢者之身。夢中有雨,身便淋溼,夢中罹疾,身成病體。軀體死亡後,心思暫停活動,但過些時不久,心思在另一靈體、另一世界,復起活動,直至找到新的軀殼,轉成所謂「再生」。
但這些現象對悟者而言,不具意義,因了悟真我的悟者,其心思已滅,不復萌起,身雖逝亡,不至再生。他的生死虛幻之鏈,已然斷絕。在此,必須清楚明白的是,整個生死過程,乃是心思所萌起而運作的虛幻,實則,在了悟真我的全盤破除虛幻下,無生亦無死。
問:人死後,其個體性的魂魄已消逝,猶如河流入海,已無河流可言,不是這樣嗎?
尊者:你看芟除樹枝,不久復萌,只要樹之根本仍在,則枝葉茂長;同理,人死時,個體性魂魄之習性,暫時沉入本心,但未滅絕,適時於再出生時又復起,這便是個體性魂魄再生的道理。
問:我對人死與再生,仍感困惑,終究而言,人之出生與再生,皆屬虛幻嗎?
尊者:若有出生,則斷無只有一世的出生,那是一系列累世的再生,為何你會在今世出生?你將以相同的理由及心態,持續下一世的出生。若你能問:到底是誰在出生?或問:是為你或別人而出生、死亡?則你將尋獲真理,而燃盡業報,使你不再出生。
經文記載:只要了悟,便消盡累世無數的業報,猶如點燃火苗,便炸光滿山的火藥。那是自我在肇造整個人間生與死的世界,無數的學問,不盡的探討,堆砌成龐雜而困惑的論述,若經由探究真我而消融自我,則整個世界及一切學問將灰飛煙滅,獨留真我,炳然長存。
摘自《真我與我:拉瑪那尊者的生平與教誨》
~ end ~
譯者:蔡神鑫
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SFSU)研究所碩士,曾在大學執教。熟悉奧修、拉瑪那·馬哈希、克裡希那穆提等印度悟者的教導。著有《無苦與破我》《超越與尋覓》《美國法治論集》等書,另有編譯多種。
相關閱讀
專訪 · 轉載 · 產品合作:曉溪
(微信:xiaoxi36677)
掃碼關注我們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歸心良品選購有機樂活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