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疫情的打擊下,電影院歇業近半年,電視劇拍攝進度放緩,一切都仿佛按下了暫停鍵。
不過,與之相反的,卻是多向開花的綜藝市場。
肉眼可見,今年夏天,綜藝市場的競爭比往年更加激烈,這也意味著,本來就不多的國民綜N代處境變得更加艱難。
好在,他挺過來了。
人員「大換血」的第二年,被打破重組的老牌綜藝《極限挑戰》終於逐漸度過了磨合期,變成全新的「極限男團」。
第六季首播,CSM59城市網收視率達2.267%,CSM全國網收視率達0.75%,成績不可謂不亮眼。
經過兩個月的「極限挑戰」,就在昨晚,收官之戰打響,第六季落下帷幕,同樣拿數據說話,100多個微博熱搜,600多個全網熱搜,各排行榜數據排名持續登頂,2020年周日綜藝關注度第一,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央視新聞多次點讚,驕人的成績讓這檔國民綜N代綜藝在今年格外矚目。
從表面上看,從第五季到第六季,經過一整季的調整,整個團隊應該已經「得心應手」,但在總導演施嘉寧看來,得心應手完全談不上,最多只能說了解的更為透徹。
最近,電影頭條記者對《極限挑戰》總導演進行了專訪。
專訪人物 | 施嘉寧
採訪+撰稿 | 米酒
新「極限男團」的成功之道
不可否認,《極限挑戰》之所以能變成「國民綜藝」,與那幫中年男人互相之間產生的特殊化學反應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六個人湊在一起,通過一點點的磨合,打破固有人設,進而產生出獨有的默契感。因此,他們在貢獻出不少笑料的同時也讓人感受到一種「團魂」的存在。更難得的是,這種兄弟情已經從綜藝內延續到了綜藝外。
可以說,這樣的團體,在那麼多的綜藝節目內,絕無僅有。
所以,對於一個「做人」的節目來說,「全員換血」能否成功對於正處於轉換期的《極限挑戰》來說,是最大的挑戰。幸好,這次「換血」不僅沒有成為節目的阻礙,反而是一次正向的改變。
如果說第五季還是在試水,那麼到了第六季才是真正完成了「新老交替」,組成了全新的「極限男團」,成員包括元老王迅,在第五季中就已經有著出色表現的雷佳音、嶽雲鵬、賈乃亮,還有第六季新加入的鄧倫、郭京飛。
總導演施嘉寧對這個全新的組合讚不絕口:「我很滿意,他們是我覺得在演藝圈裡既有實力,又有藝能感的一群人。」
不過,第六季的新嘉賓可不是隨機挑選的,仔細看才能發現整個導演組的良苦用心。像是鄧倫和雷佳音因在電視劇《白鹿原》中合作成為了生活中很好的哥們,而郭京飛和雷佳音和鄧倫還是上海戲劇學院的校友,單把郭京飛雷佳音拎出來,他們不僅有二十幾年的交情,還組成了「TF老boys」。
更有趣的是,為了能產生更多的化學反應,第十期時在兩位強烈的要求下,最後一位成員李光潔還被請來一起挑戰,三人完成了「TF老boys」的綜藝合體首秀。
因為這種生活中的「複雜」關係,所以根本不必特意安排,每位MC都會在不經意間貢獻出更多有趣的互動,從而誕生出更多的名場面。
從「大亂燉」CP開始。
第一期中雷佳音、賈乃亮和鄧倫組成了「奧利給」組合,表面看上去甚是和諧,可實際上背地裡雷佳音和賈乃亮早已策劃好了陰謀「整」鄧倫,誰知剛讓鄧倫受了點苦,賈乃亮又突然倒戈,開始和弟弟鄧倫一起坑雷佳音,被蒙在鼓裡的雷佳音滿臉問號。
第二期中賈乃亮和嶽雲鵬則組成了「嶽亮」組合,只不過這個組合不是奔向勝利的曙光,而是「衰運不斷」。該合作時合作,該投票時可是一點都不留情面。
除了這些組合,其他人也是化學反應不斷。
郭京飛和雷佳音,郭京飛花式懟雷佳音,雷佳音各種坑郭京飛。
嶽雲鵬和鄧倫則喜提的話題熱搜,試問誰看了之後不想魂穿小嶽嶽?
不僅如此,他們還把直播變成聯歡會現場;集體變身披荊斬棘的哥哥們。
可以看出,新「極限男團」不僅沒有「水土不服」,反而通過遊戲更加融合在一起。
賈乃亮是氣氛擔當,嶽雲鵬是搞笑擔當,王迅就像個暖心大哥哥,雷佳音有點「傻」但時不時也有很多出彩的地方,而郭京飛的小壞又在無形中促進了這種化學反應,鄧倫就是團寵,但他在節目中流露出的智慧連哥哥們都佩服。
當MC成員固定下來後,施嘉寧團隊的雄心才終於慢慢顯露:「我不想讓觀眾覺得這是個新節目,雖然人換了很多,但挑戰自我的精神和男人之間的真感情是不變的。」
互相殘殺又愛得深沉,只有關係真的好的兄弟才能炮製出一個又一個真正的笑點。
這種兄弟情正是《極限挑戰》所要表達的東西。
打破壁壘,不斷創新
昨晚的收官之戰,THE9強勢助力「極限男團」。
最後一場的任務是雙搭檔版「吃雞」,每隊都有一些冰塊,一個平底鍋,沒有冰塊則視為淘汰,哥哥淘汰,則整隊淘汰,一共三輪遊戲,一輪一把鑰匙,三輪過後獲得三把鑰匙的則為新一季MVP。
毫無疑問,在遊戲過程中,又出現了極挑中最經典的「結盟又反水,我去對方隊裡臥底但我還是你的人」等特色場面。
但同時,又有「是好兄弟,就要在關鍵時刻給你冰塊讓你活下去」的「極限男團」團魂。
節目最後,王迅一鍋定勝負,集齊三把鑰匙,獲得「最強成員」的稱號,成為第六季的MVP。
當兩兩一把鑰匙打開最後的極限寶庫的大門時,呈現在兄弟六人面前的是一整季的回憶瞬間。
回顧一整季的挑戰,不難看出,不管主題是什麼,節目的精神內核永遠都沒有變:「一起拼,一定贏!」
不可否認,頂著「國民綜藝」的光環,《極限挑戰》第六季一直以來都面臨著更為挑剔的眼光,不過,這種質疑在總導演施嘉寧看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負面評價我覺得是特別正常的,如果一檔節目沒有人去討論,沒有人去關注,那本身就證明它是很失敗的,只要是善意的,我們都會去接受」。
《極限挑戰》作為綜N代,「改變」的確是必須的。環境的變化,觀眾審美的提高,舊形式是無法滿足觀眾日益挑剔的胃口的。這時,如何做到「平衡」是總導演施嘉寧和他的團隊一直在探索的東西。
內容上來說,主要就是主題的把控。第五季是以「長江行」為主題貫穿式切入,到了第六季,就沒那麼容易了。
「我們之前籌備的時候,沒有考慮到疫情的因素,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整體的布局。當時想的很多選題,很多內容,因為疫情的到來都沒有辦法去實現,所以當我們復產時立馬改變策略,整體大的框架變成疫情背景下會出現的話題。」
基於這個整體框架,我們可以看到最終呈現的節目,第一期是致敬醫務工作者心願快遞,落腳點放在致敬上海支援武漢方艙醫院的醫療隊員們上。
通過遊戲的方式,體驗身穿防護服的醫護人員的艱辛。
第二期是迪士尼,也是用一個童話故事來驅散疫情的陰霾,喚醒大家的快樂。
第三期是新經濟下的網絡公益帶貨,兄弟團們居然在短短40分鐘內就售出了價值661萬元的農產品,引來1377萬名觀眾為愛下單,成功挑戰帶貨女王」薇婭。
可以看出,每一期的主題都是跟當下的社會生活和熱點話題相結合,而這也讓《極限挑戰》第六季有了更清晰的使命感。
就像總導演施嘉寧所說「我們一直在努力,力求每一期做的都跟之前的不一樣,希望能夠超越觀眾的期待,這也是所有做綜藝節目,特別是綜N代節目的創作者所追求的。」
想做一檔更走心的節目
雖然《極限挑戰6》已經收官,但是在《極限挑戰6》的畢業典禮上,「極限男團」們又接到了新的任務,《極限挑戰寶藏行•三區三州公益季》。
極限男團成員雷佳音、嶽雲鵬、王迅、賈乃亮、鄧倫、郭京飛,將攜手新成員秦昊,任嘉倫,王珞丹,魏大勳,楊超越等一起去到三區三州,迎接新挑戰、見證國家扶貧成果。
雖說都叫《極限挑戰》,但在施嘉寧導演看來,這並不算是《極限挑戰》第七季,反而更像是一個番外篇。
跟普通的《極限挑戰》節目不同的是,《極限挑戰寶藏行•三區三州公益季》具有很強的公益性,三區(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甘肅、雲南四省藏區及南疆的和田地區、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四地區)三州(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是中國最貧困的地方,同時也是我們奔小康最需要攻堅的地方。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三區三州在2012年到2017年實現了累計減貧6853萬人的歷史性成就,不僅使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堅實推進,而且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
所以,此次《寶藏行》用兩個詞概括最為準確「有意思」+「有意義」,不同於之前的「強遊戲性」,而是放慢腳步,在遊戲中發現當地的寶藏。
比如在新疆的巴楚,MC會根據當地的特產拍攝形象宣傳片、推廣片,再根據點讚數1000:1的比例兌換成極挑團成員們的旅行經費。
而巴楚的寶藏不僅是食物,還有人,就像胡楊林的「守林人」。
「雖然沙漠的風光很好,但是真正守護住這片土地,沒有被沙漠完全侵蝕,有著胡楊林的精神的人,是胡楊林守林人,我們在一個村子找到了一個99歲的守護陵園人,他在這裡工作了八十幾年,從來沒有離開過,但是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一批護林員,他們守護住了這片胡楊林,其實也是守護住了整個綠洲,這些都是我們去尋找的寶藏。」
除了新疆,極限男團和新夥伴們還走進了雲南。
雲南省寧蒗縣永寧村新星小學,由於學校條件貧苦,無法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圖書以供學習。節目組在了解到這種情況後,給大家發布了新任務。
極限男團成員鄧倫、郭京飛、賈乃亮與新夥伴秦昊、任嘉倫、王珞丹、楊超越需要在24小時內為新星小學搭建一間圖書室,七位成員發揚「一起拼,一定贏」的極限精神在24小時內卯足了勁兒。
由於此次任務的特殊性,大家在完成任務時還得到了各方的助力。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青團中央大型融媒體扶貧活動《一起上書房》為此次活動進行直播助力,央視主持人朱迅還分別與7位成員圍繞」希望「的主題為網友推薦好書。
此外,共青團中央「光華公益書海工程」攜手東方衛視《極限挑戰》節目組,為當期主題的貧困小學捐贈了4000冊圖書,為該圖書室進行公益助力。據悉,後續還將繼續向包括寧蒗縣在內的52個未摘帽貧困縣及三區三州等地區捐贈圖書。
對於為什麼想做這檔節目,施嘉寧導演有自己的看法。
「這是一種精神的力量」「讓中國這些相對來說最有最有影響力的藝人,去深入到我們脫貧攻堅的第一線,去看看我們的援疆幹部,我們邊疆的守衛者,我們當地的普通老百姓,這是極限挑戰MC的使命感。」
不過,想要完成這樣一個挑戰並不容易。
籌備周期過短,貧困地區條件過於艱苦,包括交通包括資源都很匱乏,都是問題。可以說,從踩點到策劃再到呈現,總導演施嘉寧和他的整個團隊每天都處於高負荷運轉的狀態。
但,即使這樣,所有這一切在施嘉寧導演的心中也都是值得的,可以通過節目的鏡頭向更多的觀眾展現精彩絕倫的「挖寶」之旅才是最重要的。
從第五季到第六季再到番外,《極限挑戰》一直在保持「團魂」永不變的基礎上突破原有的桎梏,這就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