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證先鋒4》的豆瓣評分從剛開播的7.6分斷崖式下滑到5.2分,冤嗎?不冤。但這部劇的問題,並非簡單一句「不是當年那個味了」就可以概括的。
先放下我們看港劇慣有的回憶濾鏡。《法證4》雖然主演大換血,但起碼延續了這個系列架構出的法證、法醫、重案「鐵三角」破奇案的設定,甚至連缺點都是祖傳的——
V字隊形出場和人手一副黑超是《法證》系列的傳統,回頭看看《法證1》就知道,連歐陽震華這麼接地氣的演員都要把自己武裝成不苟言笑的「盲人」藝術家;狗血感情戲更是傳統,前三部裡出軌、離婚、喪偶種種元素都齊活了,第四部出現小三穿上閨蜜衣服勾引閨蜜男友這種「品如衣服」梗又有什麼好奇怪的?
《法證4》漏洞很多,但最敗好感的是這部劇引以自傲的「高級感」——跟大部分合拍劇一樣,TVB再一次對「高級感」產生了認知誤差。這部劇加上了宛如三流網劇般的誇張濾鏡,每個人都「磨皮十級」;主角的住所是清一色的莫蘭迪色系、大理石紋樣等網紅風裝潢。這些細節對劇情影響不大,卻讓觀感大打折扣——整部劇給人的第一感覺便如此「懸浮」,觀眾就更加難以對故事產生共情。
從籌備到開播一直強調的高科技元素,也從賣點變成了缺點。這一季的「粵劇團連環殺人案」「水泥埋童骨案」「膠袋窒息案」,還有延續了四季的小丑案……一開場都維持了「奇案」的樣子,但每個案件推進下去就越發顯得單薄。法證人員和法醫在實驗室裡拿著各種儀器左右掃掃、在大小屏幕上點來點去,再跟重案組成員坐在一起開個會,案件就宣告解決。
作為一個依靠高科技而成立的職業,法證人員秀技術本來無可厚非。但是,《法證4》本質上還是一部探案劇,觀眾享受的是破案過程中的抽絲剝繭以及真相大白時的爽感,這些快樂全被「高科技」破壞了。
什麼才是真正「高級感」?TVB不妨對照自家《白色強人》《鐵探》這兩部成功例子,就知道「高級感」應該是更有張力的劇本,而不是用各種「高端元素」裝點起來的老梗。看到演員們努力地拗著精英人設、背出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名詞,還要中文英文各說一遍時,真想送TVB一句話:勉強是沒有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