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電影拍攝與表現形式十分多樣,小而美界面電影也越來越多地走入大家的視野。
它們最大的特點是全程通過電子屏幕來講故事。
並且在其中穿插對社交媒體與搜尋引擎等現代網絡手段的應用,從而提供信息,推進劇情。
2013年的《巢穴》為這種桌面驚悚片開了頭。
片中的女主偶然和一個女孩視頻聊天時,意外目睹了她遭到殘忍殺害的一幕。報了警的女主和自己的朋友也被兇手盯上,在劫難逃。
可能在製作上尚不成熟,導致影片不免乏味又邏輯混亂,但確實為後續的作品做了鋪墊。
《解除好友》緊跟其後面世,兩部叔都有給大家介紹過。
第一部是校園題材,少男少女用網絡暴力逼死同學後相繼遭靈異復仇。
第二部是犯罪題材,男主在撿來的電腦裡發現可怕的秘密,這使他和好友們都成了暗網玩家的遊戲對象,某種程度上算是進階版《巢穴》。
這些電影基本局限於低廉的偽紀錄片質感與小格局的虐殺原則之中,剛接觸會覺得驚豔,看久了又不足為奇。
當這裡出現了一部新穎原創的高質量電影時,就火速引起了轟動。
《網絡謎蹤》
這部小成本的片子在聖丹斯電影節上榮獲下一代觀眾獎,索尼影業看中了它並買下了電影發行權。
不僅擁有爛番茄新鮮度93%,豆瓣8.8這樣出眾的口碑,目前的全球票房也達到了6530萬美金。
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是因為它更多的是注重故事本身和主題的傳達,而不是形式與技術上的噱頭。
本片的導演阿尼什·查甘蒂是91年的印度裔第二代移民,畢業於著名的南加州大學電影藝術學院。
2014年他拍的一個關於谷歌眼鏡的2分鐘短片《種子》,24小時之內就在Youtube上收穫了100萬的點擊量。
後來他被正式邀請加入谷歌創新實驗室。在創作了25部短片後,查甘蒂迎來了自己第一部長片,也就是《網絡謎蹤》。
這種一向由不知名的演員來出演的項目裡,破天荒的出現了熟臉。
男主角約翰·趙就是那位神似周杰倫的亞裔影星。
被粉絲親切地稱為「學長」的他也是電影《星際迷航》系列中的蘇魯。
光看臉的話,你可能猜不到,72年生的他今年已經46歲了。
飾演女警探的黛博拉·梅辛則是美劇《威爾和格蕾絲》中老是把男友「變彎」的Grace。
開篇的電腦界面是Windows系統,那時大衛·金一家三口還共用著一臺電腦。
通過存在這裡的照片、視頻、備忘錄和聯繫方式,一組5分鐘左右的蒙太奇就完好地交代了金家的基本信息。
三口人親密有愛,女兒瑪戈特從剛上幼兒園步入了青少年階段,妻子帕姆伴著她的成長與癌症做著鬥爭,但終究被病魔奪取了生命。
瑪戈特上高中的一天,總是三個人的留念合影中只剩下父女兩人。
電腦界面變為蘋果系統,大衛用信息和facetime囑咐女兒倒垃圾,詢問考試成績這些小事。
做父親的他顯然很關心女兒,但瑪戈特的回應卻讓人察覺到一絲距離感。
這是父女倆最後一次聯繫。
半夜,瑪戈特突然呼叫了老爸3次,但熟睡中的大衛錯過了來電。
第二天他便沒了女兒的消息。
他以為女兒照常去上了鋼琴課,老師卻在電話說她已經6個月沒來過了。
心中滿是疑惑的他想要打給女兒的朋友詢問一番,但他意識到自己一個都不認識。
大衛不得不打開舊電腦,從妻子曾經整理的通訊錄裡找到聯繫方式。
同學的答覆讓大衛確信女兒失蹤了。
報案後,被指派負責處理此案的女警探請大衛協助調查。
於是他打開了女兒落在家的電腦,登上了她的臉書、ins還有直播帳號等等,希望能夠從中尋找到蛛絲馬跡。
和她臉書上的好友一一聊過之後,他發現自己印象中是社交達人的女兒,其實根本沒有交心的朋友。
16歲的她一個人吃飯,不愛和人來往,拒絕他人一同玩耍的邀請。
更讓他驚訝的是,他還查到女兒給一個已註銷的帳號轉去了2500美元,那筆錢應是鋼琴課費用。
女警探跟他透露,已註銷的帳號也是瑪戈特的,而且她還找人做了假的身份證。
這都是參與毒品與洗錢交易的常見徵兆。
鑑於路面監控,瑪戈特開車最後出現的位置處在出城的方向,所以離家出走的可能性很大。
在瑪戈特的隱私中挖得越深,大衛越是覺得對自己的女兒一無所知。
大衛列出了2個犯罪嫌疑人。
德萊克·阿里斯6969,社會小青年,經常評論瑪戈特的照片還出言不遜。
彼得·金,大衛的親弟弟,他和瑪戈特的聊天記錄裡談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兩人的對話輕易令人聯想起亂倫之事。
影片抽絲剝繭、不斷拋出重磅信息,充分藉助智慧型手機、電腦屏幕、瀏覽器窗口和監控錄像來敘事。
很多人都對它流暢緊密的節奏讚不絕口。
事實上,《網絡謎蹤》拍攝用時僅有13天,但它的剪輯與後期卻耗費了3年!
你能看到角色會有視頻聊天的對手戲,然而演員在拍戲的時候可都是各拍各的,就連看電腦時的目光移動也是憑空演繹,只能聽導演指揮。
正因為主創團隊的付出與努力,才有了這般令人目不轉睛的精彩呈現。
即使畫面中沒有人像,也能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比如,當一個老爸發怒時,他一氣之下打了一大段訓斥的話,不過後來又全部刪掉。
現代網絡技術也得到了足夠的發揮。
像是谷歌搜索、谷歌地圖、谷歌識圖、臉書的最常訪問、個人電話號查詢等等,統統在劇情發展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諸如此類的功能恰恰也早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這使得觀眾更能進入情景。
何況現實中章瑩穎的失蹤案至今沒有結果,足以證明這一切離我們並不遙遠。
下面涉及劇透
沒看完片子的朋友請自行離場,否則會破壞觀感。
3
2
1
真相是女警的兒子羅伯喜歡瑪戈特,他假冒成了一個女生在直播平臺上和瑪戈特聊天談心。
為此他還謊稱自己的母親也身患癌症,博取瑪戈特的關注與同情。
沒想到善良的瑪戈特信以為真,還將自己學鋼琴的錢攢起來主動打給他當作其母的醫藥費。
羅伯想要把錢還給她並決心坦白,兩人約在瑪戈特最喜歡放空自己的湖邊見面。
得知實情的瑪戈特與羅伯起了衝突,羅伯一失手將她推下了懸崖。
他回家找自己當警察的媽媽求助,於是女警探一手操作,包庇掩蓋了兒子的罪行。
瑪戈特偽造身份是女警作假,為了誘導大衛相信女兒離家出走。隨著事態的擴大,她還幹出了滅跡栽贓的事。
這個反轉合情合理,因為影片在前面已經設置了多處伏筆和鋪墊。
金家的聯繫人列表第二個就是羅伯,但當時被大衛略過了。
起初大衛去搜了女警的名字,她的臉書主頁寫有「沒有任何事比得上母親對孩子的愛。」
觀眾最容易注意到的一點是,女警安慰大衛時講起了兒子騙取鄰居捐款的往事。
兒子的惡作劇即將在鄰居面前敗露時,她非但沒有教訓兒子反而配合他一起說謊。
本片有體現新聞報導與網絡輿論的傳播影響,也模糊了關於種族的刻板印象,真正給予了亞裔認同與尊重。
不過核心議題還是網際網路時代下的家庭關係與教育問題。
大衛和女警都是單親家庭中承擔這撫養照顧孩子的重任,他們同樣想去儘可能地彌補子女。
女警的溺愛讓兒子成了一個膽小懦弱的媽寶男,愛都已經被扭曲,那麼教育更是畸形的。
她的所作所為讓叔想起了《伊甸湖》的結局,從熊孩子手裡撿回一條命的女主,最後卻死在了熊孩子的父母手裡。
所謂的言傳身教,有時也真是可怕。
而另一邊,妻子的去世是金家揮之不去的陰霾。
大衛故意不提起,以為時間會治癒一切,實則不然。
瑪戈特非常思念母親,她谷歌郵箱綁定的就是媽媽的郵箱,這正是讓知道妻子郵箱密碼的大衛能登上瑪戈特所有社交帳號的關鍵。
她在父親面前她沒法袒露心聲只能佯裝快樂,陷入憂鬱的她逐漸邊緣化,網絡直播平臺成了她唯一能真實表現自己的地方。
網際網路存在的意義是建立交流傳遞信息,這種便捷應該使人親密而不是疏遠。
當你跟陌生人掏心掏肺大侃特侃時,別忘了最值得你信賴的還是至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