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裡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裡,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譯文:
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裡,一邊彈琴一邊吹口哨。
深林中沒有人與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來相照。
注釋:
⑴此詩選自《王右丞集箋注》為《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竹裡館:輞川別墅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嘯(xiào):嘬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與「獨坐」相應,意思是說,左右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譯文:
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
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的《折楊柳》,
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注釋
①洛城:今河南洛陽。
②玉笛:精美的笛子。玉:指玉石。
③暗飛聲:聲音不知從何處傳來。聲:聲音。
④春風:指春天的風,比喻恩澤,融和的氣氛等引申涵義
⑤聞:聽;聽見。
⑥折柳:即《折楊柳》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名,內容多寫離情別緒。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四:「《樂府雜錄》云:『笛者,羌樂也。古典有《折楊柳》、《落梅花》。故謫仙《春夜洛城聞笛》……』杜少陵《吹笛》詩:『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曲盡生?』王之渙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皆言《折楊柳》曲也。」曲中表達了送別時的哀怨感情。
⑦故園:指故鄉,家鄉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
東望家鄉路程又遠又長,熱淚溼雙袖還不斷流淌。
在馬上與你相遇但無紙筆,請告訴家人說我平安無恙。(與你相遇 一譯:熟人)
注釋
(1)選自《岑參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卷七。入京使:回京城長安的使者。
(2)唐代詩人。曾任嘉州(現在四川樂山)刺史。
(3)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
(4)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遙遠。
(5)龍鍾:涕淚淋漓的樣子,這裡是沾溼的意思。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淚龍鍾。」
(6)憑:託,煩,請。
(7)傳語:捎口信
晚春
唐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譯文】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紛紛爭奇鬥豔。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注釋】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不久歸:將結束。
楊花:指柳絮
榆莢:亦稱榆錢。榆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形如錢,莢花呈白色,隨風飄落。
才思:才華和能力。
解(jie):知道。
登幽州臺歌
唐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
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注釋】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幽州臺:即黃金臺,又稱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是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
(2)前:過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聖君。
(3)後:未來。來者:後世那些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
(4)念:想到。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
(5)愴(chuàng)然:悲傷悽惻的樣子。涕:古時指眼淚。
陳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人。唐代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其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
子昂與司馬承禎、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
《望嶽》(東嶽泰山)
岱(dài)宗夫(fú)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
決眥(zì)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翻譯:
五嶽之首泰山的景象怎麼樣?在齊魯大地上看不盡它的青色。
大自然把山嶽的奇異景象全都賦予了泰山,它使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層層雲升騰,跳蕩心胸,飛鳥歸山,映入眼帘。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那時眺望,四周重重山巒定會看起來顯得渺小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注釋
1、岱宗:泰山別名岱,居五嶽之首,故又名岱宗。
2、鍾:賦予、集中。
3、決:裂開。
4、凌:躍上。
譯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麼宏偉壯麗? 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兩地。 造物者給你,集中了瑰麗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層層雲氣升騰,令人胸懷蕩滌, 看歸鳥迴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 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一覽無遺!
賞析
杜甫「望嶽」共三首,這一首是寫望東嶽泰山的。詩以「望」入題,讚嘆東 嶽,謳歌造化。
希望凌頂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壯志。開首兩句,寫泰山的高峻偉大,先寫對它的仰慕,再寫它橫跨齊魯兩地的壯偉。 三、四句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寫遙望, 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心胸為之蕩滌。最後兩句寫望嶽而生登臨峰頂之意願。表達了 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會 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作者介紹】
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全文翻譯】
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雲的塔,
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起。
不怕層層浮雲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
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
【考試範圍】
這首詩與一般的登高詩不同。這首詩沒有過多的寫眼前之景,只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臨高處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這與王之渙詩「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相似。前者表現一個政治變革家撥雲見日、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後者表現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勵之意。
1、王安石《登飛來峰》中富於哲理,借情抒景,表達自己銳意改革的遠大政治抱負的詩句是: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遊山西村》
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扣門。
譯文:
不要笑話農家的酒渾,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餚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無路可行間,忽見柳色濃綠,花色明麗,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
你吹著簫,我擊著鼓,結隊喜慶,春社祭日已臨近,布衣素冠,簡樸的古風依舊保存。
從今日起,如果允許乘著月光閒遊,我這白髮老翁也要隨夜乘興,拄著拐杖,敲開柴門。
知識點:愛國詩人陸遊在政治鬥爭中,屢受統治集團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但他堅持抗金主張,始終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陸遊由於支持張俊北伐失敗被罷官還鄉。居山陰(今紹興)鏡湖之三山村。這道詩作於次年春。詩中生動地描寫了農村淳樸的習俗和美麗的自然風光,表現出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愛之情。
理解詩的意境:
1、「莫笑農家臘灑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農家熱情、淳樸、熱情好客,以豐饌款待客人的情況。「足雞豚」,形容菜餚很豐盛。「足」,「足夠」。「豚」,小豬,這裡泛指豬。
2、「山重水複疑無踟,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聯描繪了山水複雜的美麗風光,表現了遊者的驚喜和豪興。這兩句寫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實感受。重重疊疊的山嶺,彎彎曲曲的流水,遠遠望去好象前面已經無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爛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現了一帶村莊。兩句後來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絕處逢生的情境。它給人以堅持不懈的啟示,引導人們從一個狹小的圈子奔向一個開闊、明朗、優美的嶄新天地,所以被人們傳誦不衰。
3、「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前一聯寫村外風光,這一聯轉為寫村中所見所聞。春社日將臨,農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豐年,擊鼓弄簫、載歌載舞,熱鬧異常;農家的穿載簡潔樸素,還保留著古代的風俗習尚。這二句勾勒出一幅純真明快的農村風俗畫。
4、「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意思是說,從今以後,假如你們允許我在空閒的時候趁著晚上的月色前來訪問的話,那麼,我會隨時在夜間拄著杖叩啟你們的家門的。這裡,不僅說明了陸遊與當地農民相處得多麼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詩人對山西村和山西農民無限喜愛的真摯情感。
注釋:
1、寫農家樸實好客的句子: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2、拓展:《桃花源記》熱情好客的句子: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3、拓展:孟浩然《過故人莊》熱情好客的句子: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4、描繪南宋農村風俗畫的句子: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5、陸遊的《遊山西村》:歷經山重水複讓人懷疑無路可走,卻又意外地呈現出光明前景(或:表現感到困惑時,突然見到希望)可引用本詩中的詩句;不僅反映詩人對前途所抱希望,也說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性詩句。既寫景又含議論哲理的詩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兩句是這首詩的詩眼,富有哲理。
己亥雜詩(其五)
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翻譯:浩蕩的風吹動著新的季節,吹動著我無邊的離愁——因為屬於我的時間,已即將夕陽西下。我吟著詩句,馳向東方,終於見到了不可逾越的天涯。唉!我的生命將象這一片片落紅凋零而去——但它們並非無情地離棄這個世界,而是為了溶入泥土,催生另一輪的綻放。
【注釋】
浩蕩:廣闊深遠的樣子,也就是浩茫之意。
白日斜:夕陽西下的黃昏時分。
吟鞭:即馬鞭;作者在途中,一邊策馬行進,一邊吟詩,故
言。
東指:出城門向東;
天涯:原意是天邊,此指遙遠的地方。
落紅:落花,作者自況。龔自珍因被迫辭官回鄉,故自比為
落花。後一「花」字,當指一代新人。
【詩意】
滿懷離愁而對夕陽西下,
鳴鞭東指從此浪跡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
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鮮花。
作者資料:龔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學家。字爾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簡,字伯定;又更名鞏祚,號定盦,又號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是近代改良主義的先驅者。出身於世代官宦學者家庭。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譯文:
迷離月色和輕煙籠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賣唱的歌女不懂什麼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還猶自高唱《玉樹後庭花》。
注釋
選自《樊川詩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現在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秦淮,河名,發源於江蘇溧水東北,經南京流入長江。
商女:歌女。
後庭花:是《玉樹後庭花》的簡稱。南朝陳後主所作,後世多稱之為亡國之音。
⑴秦淮:即秦淮河,發源於江蘇句容大茅山與溧水東廬山兩山間,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歷代均為繁華的遊賞之地。
⑵煙:煙霧。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⑸後庭花: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後主)溺於聲色,作此曲與後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後世把此曲作為亡國之音的代表。
賈生
唐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翻譯】
漢文帝為了求賢曾在未央宮前的正室裡召見被逐之臣,
論那賈誼的才華和格調確實是十分脫俗超群。
可惜的是雖然談到三更半夜,
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
因為他問的並不是天下百姓,而是鬼神。
【注釋】
①賈生:賈誼,西漢著名的政論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許多重要政治主張,但卻遭讒被貶,一生抑鬱不得志。
②宣室:漢未央宮前殿的正室。逐臣:被貶之臣。賈誼被貶後,漢文帝曾將他召還,問事於宣室。
③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賈誼曾被貶謫。
④才調:才氣。
⑤可憐:可惜,可嘆。蒼生:百姓。問鬼神:事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文帝接見賈誼,「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
⑥虛:空自,徒然。
⑦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對方。
賞析
這是一首託古諷時,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詩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寫文帝不能識賢,任賢;「不問蒼生問鬼神」卻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於政事,不能任賢,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詩寓慨於諷,諷刺效果頗好。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南宋 楊萬裡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注釋①選自誠齋集。楊萬裡(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水現在江西吉水人。宋代人。此詩是紹熙三年詩人在建康江東轉運副使任上外出紀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區。
②賺得:騙得。
譯文 不要說從山嶺上下來就沒有困難,
這句話騙得前來爬山的人白白地歡喜一場。
當你進入到萬重山的圈子裡以後,
你剛攀過一座山,另一座山馬上將你阻攔。
解說 莫說從嶺上下來就不難,在下山之前常常讓那些行人空歡喜一場。走入到崇山峻岭之中,你才從一重山裡出來,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攔住了。詩人藉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後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
賞析 詩的前半部為議論,後半部為描摹,二者構成先果後因的內在聯繫,均滲透著詩人濃鬱的思想感情,創造了一種深邃的意境,正是通過這種深邃的意境,寄寓著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豈無難,人生就是不斷的與「難」作鬥爭,沒有「難」的生活,在現實社會中是不存在的。
本詩樸實平易,生動形象,表現力強,一個「空」字突出表現了「行人」被「賺」後的失落神態。「放」、「攔」等詞語的運用,賦予「萬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萬山活了起來。
詩人藉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約客
南宋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注釋①約客:約請客人來相會。
②黃梅時節:農曆四、五月間,江南梅子黃了,熟了,大都是陰雨連連的時候,成為「梅雨季節」,所以稱江南雨季為「黃梅時節」。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黃熟的時節。
③家家雨:家家戶戶都趕上下雨。形容處處都在下雨。
④處處蛙:到處是青蛙。
⑤有約:即邀約友人。
⑥落燈花:舊時以油燈照明,燈心燒殘,落下來時好像一朵閃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燈花:燈芯燃盡結成的花狀物。
約客選自《清苑齋集》(《南宋群賢小集》本)。
趙師秀(1170~1219年)字紫芝,號靈秀,亦稱靈芝,又號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
譯文 黃梅時節一個梅雨綿綿的夜晚,鄉村的青草池塘中傳來陣陣蛙鳴。這時已經是半夜了,朋友卻沒有如約到來,無聊地敲著棋子,燈灰震落在棋盤上。
賞析 首句「黃梅時節家家雨」,交待了當時的環境。黃梅時節乃是立夏後數日梅子由青轉黃之時,江南多雨,俗稱黃梅天。其時細雨綿綿,正所謂「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對於視覺,是一種低沉的安慰。至於雨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著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槽與屋簷潺潺洩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仿佛「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心情異常恬靜安祥。
「青草池塘處處蛙」這句,人的注意力從霏霏淫雨,自然而然地轉到了遠遠近近,此起彼伏的片片蛙聲,正是這處處蛙聲,烘託出了當時周遭的清靜,試想,如非心如止水,神遊物外,而是焦灼煩躁,何以知微渺「蟲聲」今夜「新透綠窗紗」?
再看第三句「有約不來過夜半」。我猜想,書中之所以得出「焦灼」結論,多半便依了這句。朋友過了夜半還不來,倘是你我,當然不免焦灼。但這是趙師秀,是「永嘉四靈」之一,人稱「鬼才」的趙師秀。趙師秀,字紫芝,又字靈秀,光宗紹熙元年進士,曾任上元縣主薄,筠州推官。他雖寄身仕宦,但失意消沉,常與僧道同遊山水之間,嚮往恬靜淡泊的生活,甚至還想與陶淵明一樣「歸尋故園」(《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韻得尊字,就送朱幾仲》)。他死後,江湖派巨子戴復古作《哭趙紫芝》,說他是「東晉時人物」。當不致於「有約不來過夜半」便焦灼不安吧?
最後一句「閒敲棋子落燈花」。我不知道前人是怎麼理解「閒」字的。我是這樣想,「閒敲」之「閒」,應當仿佛我們偶憑小几,百無聊賴,適見案頭筆墨,於是順手拿過,隨隨便便,漫不經心,信筆塗去,一如陸遊「矮紙斜行閒作草」之意趣。趙師秀也便這樣坐於燈前,遙等客人不至,百無聊賴,適見局中棋子,於是順手拈起,隨隨便便,漫不經心,信手敲去,何來焦灼之感?
關注小編,給您好看,在公眾號回復相對應數字獲取內容。
1.中考試題 2.作文視頻教學 3.書法教學視頻
4.七年級教學資料 5.名師優質課視頻
6.八年級教學資料 7.語文課本朗誦音頻
8.九年級教學資料 9.初中名著閱讀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