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少林小子》劇組33周年重聚時,一張合影引起大家的注意。
照片中,戴黃色圍巾的女人,身材有些發福,臉上一直帶著笑意。她沒有與李連杰站在一起,保持客氣而疏遠的距離。
上一次同框,她的身份還是李連杰"妻子",如今兩人只以"好友"相稱,不禁令人唏噓。
都說人這一生,總要經歷一些人,一些事,才會長大。
李連杰那跌宕起伏的前半生,便與三個女人密不可分。
母親張鳳蘭,拒絕改嫁獨自撫養子女,卻終是敗給癌症
1963年,李連杰出生於北京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技術工人,母親是公交車售票員。
李連杰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上面有4個哥哥姐姐。李連杰的到來,讓本就不算富裕的家庭,生活變得更加窘迫。
李連杰2歲那年,父親意外去世。所有重擔落在母親張鳳蘭身上,她靠著微薄的工資,要撫養5個孩子,還得照顧年邁的公婆。
張鳳蘭對此毫無怨言,倒是李連杰奶奶看不下去了。
李奶奶心疼兒媳婦,便勸她改嫁,卻被張鳳蘭拒絕。她說,改嫁後對方人品如何、對孩子怎樣,這些都無法保證,她不願冒這個險。
李連杰4歲時,想要一輛兒童三輪車,怕母親不給他買,就想了個主意。
他在父親遺像前說:"爸爸,你要是活著就好了,你一定會給我買一輛三輪車。"母親聽後眼都沒眨,轉頭就和鄰居借10塊錢,買了輛三輪車給他。
李連杰暗自慶幸戳中了母親的痛點。直到某天姐姐對他說:"咱家一個月只有41塊錢,要養7口人,你花10塊錢讓媽多為難。"
李連杰這才懂得母親的不易,也暗下決心:一定要出人頭地,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1982年,《少林寺》上映,李連杰一炮而紅。
他在北京為母親買了一套四合院,常抽空陪她。原以為母親能從此安享晚年,卻沒想到命運開了一個惡劣的玩笑。
2000年,母親張鳳蘭被診斷出癌症。
李連杰找最好的醫生,用最好的藥,依然無法阻擋母親日益消瘦。他打算放棄工作,陪在母親身邊。
張鳳蘭安慰兒子:"你爸走得早,媽媽沒想到還能過上這樣的生活。兒子,媽媽謝謝你,你去拍戲吧,你的哥哥姐姐會照顧我。"
因戲約纏身,李連杰只能揮淚與母親告別。半個月後,李連杰在法國接到大哥電話,母親走了。李連杰趕回北京奔喪,在母親靈堂前長跪不起,淚如雨下。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母親辛苦一生,將孩子撫養長大。李連杰在母親最後的日子裡,沒能陪伴其左右,這也成了他內心最大的遺憾。
二姐李連萍,省吃儉用將弟弟帶大,卻為他失去丈夫
李連杰年幼時,母親為了賺錢養家,常常奔波在外,幾個哥哥姐姐沒少照顧他。
特別是二姐李連萍,對這個最小的弟弟,更是疼愛有加。當時李連杰練武很苦,李連萍就省吃儉用,把好吃好喝都留給李連杰。
家裡經濟條件差,李連杰學武花銷還大,二姐就和其他兄弟姐妹一起湊錢,供弟弟上學。
可以說,沒有二姐李連萍,就沒有後來的李連杰。也正因如此,李連杰和二姐的感情特別深厚。
李連杰成名後,沒有辜負姐姐的付出。李連萍結婚時,李連杰買車買房為她置辦嫁妝,將姐姐風風光光嫁了出去。
他還聘用二姐夫擔任自己的經紀人,給出他原來工資10倍以上的薪水,二姐家也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原以為生活會一直幸福下去,卻沒想到災難的腳步悄然而至。
二姐夫在擔任李連杰經紀人時,工作勤勤懇懇,事事親力親為。有一次李連杰要在內蒙古拍戲,二姐夫便立馬從北京趕過去,卻在途中發生車禍,最終搶救無效,不幸去世。
李連杰非常自責,在二姐夫的葬禮上,他跪在李連萍面前,把所有過錯攔在自己身上。他覺得如果沒讓二姐夫為他工作,姐夫就不會去世,他對不起二姐一家。
李連萍卻從未埋怨過弟弟,她曾說:"12年前我丈夫去世,我帶著兩個孩子,都是我弟弟在撫養我們。我從沒怨過他,相反我非常感激我弟弟,如果沒有他,就不會有我今天的生活。"
李連杰在二姐夫去世後,承擔起照顧二姐和兩個孩子的重擔,多年來不曾間斷。如果不是二姐的理解與體諒,李連杰不知還要在痛苦自責的泥沼中,掙扎多久。
《弟子規》有云: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人最難的是,把別人對自己的恩情牢記在心,用一生去報答;將自己對別人的怨恨根除於心,用釋然去淡忘。
小時候二姐對李連杰的恩情,李連杰從不敢忘;長大後二姐對他的諒解,更值得他用一生去報答。
前妻黃秋燕,因"衝喜改運"而結婚,卻為此落魄半生
李連杰的前妻黃秋燕,1961年出生於北京一個舞蹈藝術家庭。她比李連杰大2歲,兩人一起學武,算是青梅竹馬。
當時李連杰還是個"窮小子",黃秋燕總在生活上照顧他。一來二去,兩人就確立了戀愛關係。
李連杰因《少林寺》名聲大振後,意識到自己對黃秋燕不是"愛情",頂多算"喜歡"。但此時提分手,難免遭人詬病。
於是,李連杰找《少林寺》導演拍了第二部,並推薦黃秋燕做女主角。這樣一來,他心裡就踏實多了,不是我紅了把你甩了,是你也成功了。
不過,還沒等李連杰提分手,他就發生了意外。
1985年,李連杰拍戲時不幸將腿摔斷,可能面臨殘廢。黃秋燕寸步不離地照顧他,並對李連杰說:"不管你的腿能不能好,我都願意跟你在一起!"
不久,李連杰向黃秋燕提出,要和她結婚。原因卻是,"乾媽"告訴李連杰,可以用結婚來"衝喜",改變他的命運。
1987年,兩人沒有通知父母,也沒有招待親友,便在北京匆忙登記結婚。
婚後,黃秋燕退出影壇,隨李連杰去了美國。沒多久,李連杰接拍《龍在天涯》,在劇組,他邂逅了利智。
李連杰給黃秋燕打電話,告訴她自己愛上了別人,並提出離婚。此時黃秋燕正懷著二女兒,剛剛6個月。
這世上最可悲的事,莫過於"你愛的人不快樂,因為你在他身邊"。
黃秋燕知道,感情的事勉強不來。兩人於1990年離婚,結束了僅僅3年的婚姻。
離婚後的黃秋燕,日子過得很窘迫。李連杰將美國房產留給她,但她無力償還貸款,只能看著房子被拍賣。
可即便在最難的時候,黃秋燕也未曾說李連杰一個"不"字,她始終是維護他的。
佛家有雲人生三大悲: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李連杰信佛多年,可最早教會他佛家真諦的,卻是他的前妻黃秋燕。他們這段情,讓黃秋燕嘗遍了"三大悲",而她不悲不怨不糾纏的態度,給李連杰的人生上了重要的一課。
三毛曾說:人活在世界上,重要的是愛人的能力,而不是被愛。
李連杰恰恰是在"被愛"裡,學會了愛人的能力。從某種角度來說,前有黃秋燕栽樹,才有了後來利智好乘涼。
李連杰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
母親張鳳蘭,給了李連杰生命和無私的母愛,讓他懂得孝順與責任;
二姐李連萍,給了李連杰成長道路上的支持,讓他懂得感恩與擔當;
前妻黃秋燕,給了李連杰理解和婚姻的自由,讓他懂得寬容與釋然。
李連杰今年57歲,大半生的時光裡,榮譽有之,批評亦有之。脫下"功夫皇帝"的光鮮外衣,他也不過是芸芸眾生裡的凡夫俗子,無法做到讓所有人滿意。
看者倒也不必過多苛責,正所謂:優孟得時皆貴客,英雄見慣亦常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