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已經推了一篇有關《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小說讀後感,這次,是想談談看了電影之後的觀後感。「君の膵臓をたべたい」,翻譯過來就是「我想吃掉你的胰臟」,聽起來像是一部恐怖驚悚片,卻是這個月日本純愛話題大作之一,聽聞許多女孩子看完之後哭著進了洗手間。
「君の膵臓をたべたい」,這句話在電影裡的意思可以理解為「我愛你」。是不是想起了夏目漱石的那一句「月色真美」?這句話出自女主之口,原因是以前的人信仰吃哪補哪,吃了人的那個部分,這個人的靈魂就寄托在這個人身上。所以以後表白就不要說「我喜歡你」、「今晚月色真美」什麼的了,一句「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如此驚悚之中帶著一點小浪漫的話未嘗不可。
電影由16歲的新東寶公主濱邊美波主演,從已經成年的男主春樹(小粟旬飾演成年後的春樹,學生時代則由北村匠海飾演)在圖書館裡回憶起女主櫻良開始啟幕,其間不斷插敘男女主高中時的點點滴滴。
男主春樹某天偶然在醫院看到患有胰臟病的櫻良類似日記的「共病文庫」,和她的命運從此交織。男主原本是一位與人保持距離,只喜歡小說的孤僻男生。而女主卻是開朗樂觀深受歡迎的女生。命運的惡作劇讓這原本屬於兩個不同世界的人相遇相識到最後的相知,並一起度過了許多溫馨而又美好的時光:
兩人一起出去旅遊
櫻良向「靦腆」的春樹打招呼
一起擔任圖書委員
一道肩並肩走著
一起在神社祈福
這一眼,不知蘊藏了多少感情
在櫻良的影響下,春樹被改變了,遇見她之後,春樹的性格、日常、生死觀都被改變了。
春樹選擇拿起被留在沙發上的櫻良日記,並選擇翻開了日記。
選擇和她說話。
選擇教她圖書委員的工作。
選擇接受她的邀約。
選擇和她一起吃飯。
選擇與她並肩而行。
選擇和她一起旅行。
正如櫻良所說,我們在此相遇不是巧合,也不是命運的安排,是我們之前做的選擇讓我們相遇。活著就是和某個人心意相通,就像櫻花在等待春天的到來。
影片用了許多男女主之間單純的對話來表達面對死亡的到來,兩人之間的感情變化。追究到底,他們兩人選擇了勇敢面對,用力的過好每一天,我想吃掉你的胰臟,絕對不是櫻良一句自私的話,反而是對生命的渴望。電影在春樹回憶起櫻良留下的線索,奔跑到圖書館裡瘋狂的尋找她留下的「遺言」進入高潮,發現了在書裡夾藏著的秘密(《情書》的套路過了22年依舊很有市場啊),我們無從了解春樹心裡是悲傷多一些,還是遺憾多一些,抑或是兩者都到了極致。但由於意外去世的櫻良早已永遠消失在春樹的世界之中,他又變回一個人。出乎意料的結局,留有太多的遺憾,但也許能讓我們學會生命無常,珍惜與身邊人的每一分每一秒,好好的吃,好好的喝,也許明天再也吃不到好吃的飯的人就是我們自己或是我們在乎的人。
很多人都說從這部電影裡看到了《四月是你的謊言》、《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影子,越曾美好最後就越是悲傷與寂寞。但沒人看到櫻良臉上一直洋溢著笑容背後的悲傷和對死亡的恐懼,那個笑的比太陽還要燦爛的櫻良,那個既勇敢又魯莽,溫柔又任性的櫻良,她那十七歲的肩膀上承載了太重的負擔,誰又會因此責怪她,不會喜歡上她呢?看不到升空的煙花,等不到與你的未來,最後連一句「君の膵臓をたべたい」都來不及說出口。比愛來得更單純直接的話,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人之所以能活著,是為了與那個人相遇。
這部電影,或許可以讓我們重拾初戀那淡淡酸甜的回憶,在觸碰到內心的軟肋時,希望能給你們活下去的勇氣。有關這部小說和電影的全部感情,或許在臺版譯本裡的讀者序已經被說的差不多了。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部電影因為名字的原因可能不會被引進國內,身在日本的朋友可以去電影院看看。